作者:会魔法的谢利波特
来源:法商读书
编者按:阅读法律与商业经典著作,培养“Legal Mind, Business Sense”。由“法商读书”微信公众号推出的2024年法律与商业经典著作阅读计划第一季第六期阅读的著作为红圈所律师独立生存指北,主编姚俊倩CoCo。
本期著作及作者介绍:

本期笔者阅读的著作是由姚俊倩主编的《红圈所律师独立生存指北》。
姚俊倩,业内人称郡主或CoCo,曾在美资所、金圈所工作过,前知名法律科技公司合伙人,现在带团队创业,并运营知名法律微信公众号及同名视频号“LegalMVP律海芒芒”。
《红圈所律师独立生存指北》并非正式出版的书籍,而是CoCo主编的电子资料,内容主要由发布在LegalMVP律海芒芒的往期多位律师的个人执业或创业自述故事的文章汇编而成,售价9.8元。售卖收益将纳入LegalMVP律海芒芒的公益基金,捐赠给公益机构。
如果你还没看过本电子资料,可以从以下目录了解一下这本电子资料的大概内容:

目录:

01-离开独立
  • 为什么很多律师一拿到执业证,就立马独立?
  • 离开北京红圈所回老家,创收翻10倍,上榜钱伯斯的90后青年律师
  • 从业近10年,没有独立的青年律师:先从500强企业法务降薪9成去了红圈所,而后转战精品所
  • 非法本跨考北大法学院,红圈、外资所多年,我想出去看一看
  • 北大毕业,在红圈所做了四五年后,疫情下我选择离开做一名独立律师
  • 从全国规模大所到红圈所,再本地所,入行6年的经验与教训
02-转型创业
  • 入行17年,做过法官,创过律所的红圈所合伙
  • 检察院、外资所、红圈所、跨国企业都试过之后,我想走更宽的路
  • 前红圈所律师:12年蛰伏历练,就为自主创业这一天
  • 我在笑果当法务,开心就好
03-市场技能
  • 如何成为一名有商务能力的律师?
  • 谈案这些坏习惯,客户听到就悄悄打退堂鼓
  • 律师报价,一定要有底气
  • 关于从红圈所离职,做独立律师如何获客的 一些思考

04-番外
  • 十年,祛魅红圈所
  • 疫情下裸辞,我在客厅里开始了个体户创业,亲手毁了自己的精英律师梦
有没有必要买这本电子资料?
以上文章内容都在微信公众号LegalMVP律海芒芒上发布过,如果你在微信上阅读过这些文章,那没有再买这本电子资料的必要。
如果你没有读过微信文章,强烈推荐阅读一下。
或者像笔者一样,虽然已经看过微信文章,也可以支持一下CoCo,做个小公益,下单买一份。
钱不多,更多的是向CoCo表达敬意,毕竟创业不易,能够日复一日地不断坚持分享,输出有影响力的优质内容,更是难能可贵。
不论是硬科技的法律科技创业,还是提供法律服务产品、法律培训课程的作坊式客厅创业,在法律行业创业,要赚大钱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更多人是在赔本赚吆喝,表面风光的背后,其实都是在亏钱。

为什么会这样?

道理很简单,律师本身就是乙方,现在经济大环境差,企业普遍降薪裁员,导致律所也大范围降薪裁员,律师自身的收入猛然减少,律师自己都快揭不开锅,生存都快成问题了。

那些乙方的乙方,想从律师身上赚钱的法律科技公司、律师培训公司,还怎么能赚到钱?
都在想办法,生存下来。

再谋发展。
红圈所独立律师,也如此,都在想,如何生存下来?
CoCo还是对行业有深刻了解的,知道市场的痛点在哪里,特别是红圈独立律师的痛点在哪里,所以这本电子资料出来的很及时,确实能够解决一些想从红圈所独立的律师的痛点,为他们独立展业提供一些参考。
但是,前人的经验毕竟是别人的经验,别人总结的经验理论是不是适合于你,则有待你自己亲身进一步实践检验。
不管你是被迫独立,还是主动独立的,首先需要思考的是,独立之后你能不能够生存下来,或者说你需要多久才能够生存下来,有没有足够的存款储备,或者专业技能储备。

而最重要的,也是你独立后首要面临的问题:案源。
你有没有案源?
你如何开发案源?

你如何从一个红圈所后端的产品交付者,变成一个前端市场的产品销售人员?
有律师提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案源。

那么,人在哪里?你怎么去找人,如何去有效商务社交?

有律师提到,可以从老乡会、同学会、校友会、商会、律师行业协会等着手,去认识更多的人,开拓市场,寻找案源。

有律师提到,还可以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写文章,拍视频,打造律师个人ip账号,实现青年律师的弯道超车。

等等,以上都是红圈所独立律师开拓案源的方式,CoCo的这本电子资料里不同律师都做了不同的介绍。
对红圈祛魅的前提,是先有魅。

经济大环境不行,红圈所降薪裁员,加上红圈所本来工作强度就大,似乎近年来批判红圈所成了个趋势,不仅孔乙己需要脱下长衫,似乎红圈所的孔乙己律师们也需要脱去红圈所这件长衫。
但笔者认为,不论大家怎么批判,或者怎么吐槽,客观上,红圈所仍然是中资律所的TOP水平代表,红圈所仍然是想做律师的法学生最想去的一批律所。
道理很简单,能去红圈所的,不会去精品所。
祛魅的前提,是先有魅,是你已经进过红圈工作,或者实习过。
否则,一天红圈所都没呆过,光凭道听途说的二手消息,就在那高谈阔论,把红圈所批的一无是处,逢人就劝别去红圈所的,要么就是卖课的,想挣你钱的 ,要么就是想替代你,TA自己想进红圈所的。

不可否认,红圈所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并不是一点缺点都没有。相反,红圈所的缺点很多,槽点很多。因为,红圈所本质上就是一份工作,一份出卖律师时间的工作,商业非诉律师的本质更是如此。

在红圈所工作,加班是常态,也是病态。
但,中国哪个律所的律师是不加班的?
既然大家都加班,大家都在出卖时间,那为什么不卖一个好价钱?

而且,还能接触到最高质量的企业客户,最高端的业务,最专业的职业培训和成长。
红圈所,代表的是一种品牌,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律师的专业能力。
不然,为什么一大堆从红圈所独立的律师,在个人简介上,还加上前某红圈所律师?
尤其是,那些高谈祛魅红圈所的律师,往往如此。
在简历上,写着大大的前
红圈所律师。

有的律师,独立五年、十年了,个人简介上仍然写着前某红圈所律所。
不禁令人感叹,原来除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影响深远,还存在原生律所,对一个律师的职业发展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
如此看来,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确实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很关键。
毕竟从红圈所毕业,可以等同于从北大、清华毕业,对一个人找工作产生同样的影响力。
何况,被红圈所优化,现在被称为毕业了,律所更像是律师就读的职场大学了。
既然,读书都想去北大、清华这样的top2大学。
为什么,做律师就不去红圈所这样的top8律所呢?

那吐槽清北的人,可不比吐槽红圈所的人少。

但CoCo是有资格谈祛魅红圈所的。
从她的求学经历、职业经历可知,过去十年,她所经历的职场,她所接触的律师,她所看到的行业、人和故事,足够多,也足够深刻。

最为宝贵的是,她将这些人和故事,用视频和文字的方式,一一记录下来了,呈现在了每一位正在独立,或者即将独立的,红圈所律师,或者非红圈所律师的面前,解决了许多独立律师的痛点。
关键是,她足够真诚。
这,就足够了。

足够被敬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