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是一个停顿,是一份提醒,也是一个喘息。我们受益于这样的停顿,让自己更有意识地前进。
共创活好的环境
『niwo』
2013年,韩国上映了一部叫作《素媛》的电影。这部电影带给我很大的影响,对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电影改编自 2008 年发生在韩国的一件真实的儿童性侵案。8岁的女童在上学途中,被强奸累犯赵斗淳拐入厕所,犯下惨无人道的暴行。她不只遭到性侵,最终她的大小肠流出体外,鼻子和小腿骨折,内耳发炎。父母接到消息时,她已在医院准备进行紧急手术,她的性器官与肛门遭到严重损害,可能必须以人工肛门和尿袋度过余生。
影片从不同视角,详尽描绘了事件过程中,所有相关人员的心路历程。我们能看到,家人、孩子与同侪都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与自责;除此之外,包括邻居和媒体的反应,在影片中也都有完整的呈现。导演李浚益为了让所有演员能完整地经历故事,呈现最真实的情绪,每个场景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以顺拍的方式进行拍摄。
电影上映后引起社会莫大的回响。韩国民众多次向青瓦台请愿,累积高达60万人次的连署,最终成功修改儿童性侵法,成为艺术影响政治的社会实例。而《素媛》对我来说,就像《萤火虫之墓》一样,是情绪张力很强的片子。虽然导演在拍摄时,以巨大的爱包裹了整部作品,但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承受了太大的悲痛,以至于我经常哭到不得不中断,必须分两三次才能看完。
2019年,我从新闻上看到当年性侵女童的罪犯,刑期将满即将出狱,韩国全民震怒。当年,法官以赵斗顺酒醉精神状态不稳为由,最终仅判处12年徒刑,于是 2020年他将重获自由。看到这则新闻,我气愤难平,无法坐视不管。当年观看电影时我感受到的所有悲伤,似乎瞬间又回到我身上,并且化为极大的怒火。
我发了信息给韩国的朋友,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我心里出现一个想法,我希望他死掉!”但我从来不是这样的人。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我从来不曾希望任何一个人死掉。
晚上男友回到家,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冷静地看着我,问:“这个情绪是你的吗?”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重重地沉了一下嗯,我问我自己:“这个情绪是我的吗?”
我突然明白,我是在看电影过程中,承接了当时所有受伤的人的痛苦与愤怒。像这样巨大的社会案件,伤害到的是整个社会,而不只是受害者与家人。那样庞大的恐惧感与沉重的创伤即使事件发生在异国他乡,观看电影的我,依然无意间吸收了所有这一切。
这个情绪不是我的。
如果我想对这个事件带来什么帮助的话,我要做的并不是承接这些情绪。在家里大哭、去诅咒任何一个人死亡,对这件事情都不会带来一点帮助。如果我认为法律需要改变,如果我希望儿童能获得更多的保护,我应该去设法为此多做些什么,这样才是和这个事件缔造正面的联结。
情绪上来时,可以先问问自己“这是你的吗?”
当你生气、当你受伤的时候,请先停下来想一想,这个情绪是你的吗?当你在网络上写下愤怒的、伤害的、诅咒的留言时,或许需要先停下来想一想,这股愤怒、这些仇恨,真的是你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写下谩骂的留言,能为这事件带来什么呢?这么做又能为你带来什么好处?
当我想诅咒犯罪者去死的同时,我很清楚地感觉到,那股愤恨不仅是一种对外的攻击,同时也在对我自己造成伤害。于是我才惊觉,我不能随便诅咒别人!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到我的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生气,但其实那些情绪都不属于我们自己。
我们经常无意识地承接太多来自外界的能量资讯,如果没有清楚地分辨,就很容易陷入其中。因此,当我们因外界事件情绪高涨的时候,请有意识地觉察:
这是我的吗?
我能做些什么对这事件有益的事?
我能做些什么对我自己有益的事?
别让情绪占据了你。
当你把这样的问句放在心中,带着意识去检视,就已经是分辨的第一步。
对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就相当于先退开一步,带着一点距离看待现状;也等于,你选择有意识地让自己不被情绪无尽卷人,你知道自己不是只能深陷其中、什么也做不了,也知道自已不需要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部分。
于是,光是提出这个问题,那些不属于你的,就已经开始在脱落。
常常,当我们陷在某个复杂的情况里,会觉得千头万绪理不清。这个问句是一个开始,帮助我们一件一件去检视和厘清:这个是我的(我承担)……那个不是我的(我归还)……这个不是我的,但我愿意承担(我承担)。
这样的分辨过程或许不是一蹴可几,但通过不断的练习,一定会愈来愈纯熟。
给自己”等一下”的空间,无论是情绪深陷的时候、事态胶着的时候,或是你感觉自己偏离了中心,失去了笃定的方向感的时候,都可以对自己说“等一下”,让自己停下来,冷静一下,多想一想。
“等一下”是一个停顿,是一份提醒,也是一个喘息。它帮助我们暂时抽离现状,停下脚步去客观检视目前的情况。它为我们带来心理上的空间和沉淀思考的时间,让我们能好好盘整内心,再继续上路。
“等一下”也帮助我们和情绪拉开距离,让我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被情绪带着跑。愿意告诉自己“等一下”,表示我们愿意拿回自己的主导权,停或走、向左或向右,“等一下”之后,慢慢厘清。我要继续生气吗?我要继续哭吗?我选择怎么做?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停下来,只有你是否愿意。
当我在机场崩溃大哭的时候,在我年轻时拼命赚钱不知所为为何的时候……我都曾经告诉自己:“等一下。”我真的要这样做吗?这样做是对的吗?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停顿中,我再次思考、厘清,调整行动的方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在生活的各种时刻,我们都能受益于这样的停顿,让自己更有意识地前进。
下一次,当你我又卷人巨大的情绪时,请记得我们还有这些方式可以使用,我们都可以试着不被吞没。
作者 | 曾宝仪 
曾宝仪,1973年2月21日出生于中国香港九龙,籍贯广东省,毕业于台湾大学社会系,中国香港女主持人、歌手、演员。

曾荣获畅销女歌手奖项,也参与戏剧演出,主持众多知名综艺节目,经验丰富,包括海内外各大知名颁奖典礼、晚会等。著作包含《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为你自己》、《我又说错话了》等。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为你自己》
金城出版社
niwo,共创活好的环境
www.niwolife.com
为防止走失
请点亮在看
星标我们
别吝啬转发
留言最欢迎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