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吃喝事,就在三联生活市集---
自从来了北京,我就发现,我的生活错乱了!12月吃西瓜、3月吃枇杷、5月开始杨梅季,东西是那么个东西,可那个味儿却怎么都不对劲。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苏州,想起那年初夏,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最后5月下旬才堪堪结成果的小枇杷。是真的“小”枇杷,跟大似小苹果的大五星比起来,简直就像山间的小野果;但却也真有枇杷味儿,不止吃起来酸中甘甜、肉细肌丰温,芳津流齿过之后,鼻尖、手上也都会被满满的枇杷香甜浸染。
不都说枇杷清甜?不都是恬淡宜人?怎么还吃出了酸甜迸溅浓郁味儿?这还真不是我的记忆偏差。曾大笔一挥写下数十首“苏州好”的清朝人沈朝初,也曾以枇杷忆江南。先是“苏州好,沙上枇杷黄”开篇,紧接着两句“笼罩青丝堆蜜蜡,皮含紫核结丁香”,堆蜜蜡、结丁香,其甜、香呼之欲出,继而一句“甘液胜琼浆”,怎一个琼浆好滋味。
如今这五湖四海间,枇杷千千万,从福建、两广,到四川、湖北、安徽、浙江,有着2000多年种植史的枇杷遍地开花。但各地滋味偏差之大,却也让人咋舌。此去经年,记忆里的苏州小枇杷始终是心头的白月光。
但哪怕在苏州,枇杷品种也有白玉、白沙、冠玉等数个,究竟这“小枇杷”是谁,还真费了我一番功夫。
一日偶然看见明文人沈周的《枇杷图轴》,上书“晚翠枝头果,黄金铸金丸。南风当五月,沁齿蜜浆寒”,枇杷晚翠、金丸蜜浆,这不就和那句“色如蜜蜡,液胜琼浆”对上了。仔细一查才发现,沈周也是枇杷忠粉,不仅爱吃枇杷,更爱画枇杷。由此我的“按图索籍”找枇杷之路就此开启。当然,并不费多少工夫,便在苏州东山上与白玉枇杷相遇。
明 沈周《卧游图册》-枇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洞庭东山白玉枇杷,不是长条的,而是圆乎乎的形状,小颗坠叶间。
洞庭东山的枇杷自古有名。明太仓文人王世懋曾在其《学圃杂疏》里记,“枇杷,出东洞庭大。自种者小,然却有风味。”自种虽小乃真味,一语道破东山枇杷之妙意。到了清时,诗人王泰偕亦曾写下“慌张一事争相问,可带洞庭白枇杷”。
或许是因为生长在山间,又或许因为是老品种,如今的东山白玉枇杷树亦透着许多古朴的野气。
野趣自在山野。白玉枇杷生长的洞庭东山可说是占尽地利天时。洞庭东山,一个延伸于太湖中三面环水的半岛,碧螺春茶的核心产区,被烟波浩渺的太湖边终年氤氲的水汽包裹。此起彼伏的山岭上覆盖着砂岩发育而成的酸性土壤,常年降水丰沛、日照充足。
洞庭东山白玉枇杷树
枇杷晚翠,四季常青,一蓬蓬盛大的枇杷树扎根在山林间。及至五月,枇杷满林,高大枇杷老树上,正是一片“琉璃叶底黄金簇”的景象。繁盛肥厚的枇杷叶掩映下,枇杷果像极了一颗颗蜜珠子,只遥望,便让人想起那句“浆流冰齿寒”。
只洞庭东山有的白玉枇杷,名优,却产量小,再加上枇杷本就是娇嫩一小果,几乎都只在当地当季销售。连年制作碧螺春的我们亦因此憾事连年唏嘘。今年,我们在制作碧螺春的时候得到了白玉枇杷或可远销的讯息——虽然有许多地方仍不能至,但好在大多数城市都可抵达。
枇杷是依附在植株上生长的,等到熟成之后那根挂着枇杷的枝就会完成使命,转为木质化。所以摘枇杷不像其他果子,可以直接把那根挂果的枝剪下来,也因此,娇嫩的白玉枇杷在采摘、挑选、运输过程中几乎可以完全保证不直接触碰枇杷果,枇杷果皮上的细细绒毛自然也会得到足够的保护,最大程度保证枇杷的鲜度。
《验方新编》中,以“新鲜枇杷叶,深脐大梨,半钟白蜜,半斤大枣和些许建莲肉”制成的枇杷膏来补体虚提神,强身健体。《本草纲目》则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枇杷果不仅好吃还极具滋润功效。
枇杷树总不会让人失望,它的枝叶化作枇杷膏滋润喉舌,它的果实温厚可以润肺腑,它带来清凉、闲适,也带来满树的金灿灿的憧憬。“小满枇杷半坡黄”,今夏,吃上这苏州来的俏枇杷,这一年也定能在繁盛后结出希望的果与花。
 / 三联生活市集 初夏风味 / 
东山白玉枇杷 果肉洁白 鲜甜微酸水润细腻
单果克重25g+ 当日采摘 产地顺丰发货
尝鲜限时一件减¥20
↓ 更多时令新鲜,进入三联生活市集 ↓

猜你喜欢 更多南北吃喝事  
---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
↓ 三联爱茶社群 小满团开启中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