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558 篇文章
Photo from Pixabay
作者:于琨,诺言“玩出优势营”主理人,日本京都大学前助理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前博士后研究员,成全式家庭教育践行者。

“怎么还不去写作业,看看都几点了?”
“题目做错了,还不愿意改正,你是为谁学习呢?”
“给你布置课外练习,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呢?”
这些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
我们小的时候,学习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也许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学习”,可是我们也从未想过“不学习”。
可是,等到我们成为了父母,我们的孩子却似乎总是在挑战“学习”这个权威。
不催,不写作业;

题目做错了,能不改就不改;
完成了老师留的作业就很满足,还要做更多课外题?——休想。
学习,对于孩子来说,逐渐成为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做一个调查,问问孩子们“是否喜欢学习”,估计否定的答案会占大多数。
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一代孩子天生不喜欢学习?天生没有学习的内驱力?
当然不是!回想一下孩子小的时候,刚能抬起头就努力学着翻身,刚能扶着墙站起来就恨不得立刻自己走路,搭乐高时能坐在那里一个小时一动不动、百折不挠。
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具备学习内驱力的表现。所以我们的孩子不是对学习没有内驱力,只是对“学科学习”缺乏内驱力。
那么,是否有办法,可以让孩子对“学科学习”产生内驱力,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索?
办法当然有,且听我一一道来。
Photo from Pixabay
两步走的学习内驱力养成法
01
重新定义学习概念
让孩子对“学科学习”拥有内驱力,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重新定义学习概念
学习,本应该是终身的事情。可是,在当下,我们常常把学习等同为“为了考试而学习”。
小学时努力学习,为了考一个好中学;
初中时努力学习,为了进入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努力学习,为了有机会进入好大学。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学习,始终以考试为目标,那么缺乏内驱力就是不可避免的表现。
其实,学习除了包括“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还包含内容更加宽泛的“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前面我们提到的孩子学习翻身、学习走路、学习搭建乐高,都是“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这两类学习加在一起,才是我们常说的“终身学习”。
我的孩子从 4 岁起开始学习拉小提琴。8 年了,没有落过一次课。为什么?因为她的小提琴老师始终在对孩子说:“我希望你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为了考级而存在的学习者。”
当孩子把拉小提琴看作是终身学习时,她自然不会计较短期内自己是否有了快速的进步,不会为了应付考级而心生厌倦,而是把自己的精力专注在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上。因为,学习小提琴是 “她自己的事情”,推动着她不断坚持的力量来自演奏时愉悦的感受以及学会一项新技巧时的心满意足。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她的接纳和允许。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学科学习”中拥有学习内驱力,首先应该与孩子一起,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让孩子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学习,也就是我们说的“终身学习”。
02
帮助孩子拥有内驱力三要素
让孩子对“学科学习”拥有内驱力的第二步,是通过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帮助孩子拥有内驱力三要素,即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
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拥有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对这件事情产生内驱力。
在学习中,“自主感”是指:我可以决定自己学习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学习是我自己的事”
Photo from Pexels
当我的孩子学习小提琴时,按照什么进度练习、练习什么曲目,她都可以在老师提供的选择中自主决定。所以,学琴成为了她自己的事情。这就是“自主感”。
学习中的“胜任感”是指: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简而言之,就是“我能行”。
孩子在练习小提琴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不断地解锁新的技巧,演奏新的曲目。这些都让她感受到“我有能力拉好小提琴”。这就是“胜任感”。
最后,“归属感”是指: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被允许、被接纳,我热爱学习的环境。
在过去的 8 年中,孩子的小提琴老师给予了孩子足够的接纳与允许。
当孩子累了不愿意练琴时,老师允许她稍作休息;
当孩子竭尽全力也无法掌握一个技巧时,老师会降低要求,允许她用更简单的方法演奏。
长期以来的接纳和允许,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信任与喜爱。这就是“归属感”。
也许你会产生疑问:当孩子进行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时,拥有“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似乎并不难。可是,一旦回归学科学习,这三点好像就变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这时,我该怎么办?
其实,在孩子通过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拥有“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的过程中,他的底层能力会得到锻炼与提高,他对于学习这件事也会产生愉悦的感受与记忆。这些都会帮助孩子在进入学科学习时,拥有更多的驱动力。
当孩子在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索时,他需要不断思考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他需要学习规划自己的时间,练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习惯和能力都会在孩子进行学科学习时进行迁移,帮助孩子在学科学习中拥有“自主感和胜任感”。
Photo from Unsplash
例如,我的孩子在 8 年的学琴经历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为自己设置目标,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练琴时间与精力,学会了当一段曲目过难时,如何通过分步练习来攻克难关,还学会了当自己参加比赛失败时如何与情绪相处。
这些底层能力,都对她的学科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帮助。当她进行学科学习时,她会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她遇到困难时,她也知道该怎样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并向外寻求帮助。于是,在学科学习中,她的“自主感和胜任感”就逐渐建立了。
而“归属感”则来源于孩子的学习环境。无论孩子是否能在学校拥有归属感,我们都可以在家庭里,通过对孩子的看见、允许和接纳,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孩子拥有归属感。
一根梯子,助力孩子收获学习内驱力
重新定义学习概念,来自我们与孩子对于学习的认知,可以通过与孩子的讨论逐渐获得。
可是,如何让孩子在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中收获内驱力三要素“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却是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
-我怎么知道孩子喜欢做什么?
-我该不该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探索?
-我可以为孩子提供什么帮助?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每个家庭都不同,可是底层需要遵循的道理是相同的。那就是:带着好奇去观察孩子,让孩子做主,不评判、多鼓励,以及允许孩子犯错误。
即将于 6 月 1 日推出的“诺言玩出优势-学习内驱力养成营”就是一根帮助家长和孩子通过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来收获学习内驱力的梯子。
它通过 10 个有趣的小项目,帮助孩子思考做事的目的、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帮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还帮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做项目的快乐实践中,拥有学习的“自主感和胜任感”。
此外,它还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条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家长在陪伴孩子做项目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更多了解,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在家庭中收获“归属感”。最终,这些“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将共同帮助孩子拥有学习的内驱力。
此外,加入“诺言玩出优势-学习内驱力养成营”的朋友还有机会加入我们的“妈妈互助群”让你在看见与接纳的氛围中,与同频家庭共同成长。在这个群里,聚集了 600+ 关注家庭教育的家长。大家每一天都在互相支持、彼此陪伴。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已经有 2000+ 组家庭参加过了“诺言玩出优势营”。她们也为我们提供了温暖的反馈:
如果你
  • 渴望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但不知从何入手
  • 渴望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 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 希望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支持的家庭养育微环境,建立美好亲子关系
  • 渴望提升自己的学习内驱力
欢迎加入我们!
希望“诺言玩出优势-学习内驱力养成营”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拓宽学习的概念,在实际项目中收获学习内驱力;并且让你和孩子互相了解,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渠道与信任支持的亲子关系;还可以为你打开一扇抱团育儿的大门,让你在育儿中从孤岛到群岛,不再感觉孤单。
诺言玩出优势-学习内驱力养成营”原价 499 元,现在报名享早鸟优惠,仅需 349 元
点击购买 按钮可享受早鸟优惠券后价 349元
点击购买 按钮可享受早鸟优惠券后价 349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