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八零后,我小时候还经历过菜市场普遍用杆秤来称重交易的年代,那时候所谓的“九两称”、“八两称”泛滥成灾,市场里也经常因此发生纠纷甚至斗殴,那真叫一个人间烟火……
连云港海鲜市场的“鬼称”
截图来自打假博主“狂飙兄弟”
后来,大型超市逐渐在城市里开起来,人们发现超市里不仅什么都明码标价,称重也足斤足两,购物体验对菜市场形成碾压优势。
我至今都很喜欢逛大型超市的感觉,让我觉得安心、丰足,是可以触摸到的文明社会。
当然,后来菜市场在市监部门的管理下也逐步规范了起来,长期用“鬼称”欺骗顾客的现象少了很多。但因为是小商户分散经营,总还是难免有一些偷奸耍滑的商家会用“鬼称”,很难清理干净。
但我万万没想到,现在还有市场管理方和商家串通一气普遍使用“鬼称”的恶劣情况。
使用“鬼称”现象最严重的是两种场景:
第一类是面向游客的商家,例如三亚、青岛等沿海城市的海鲜加工市场,以及这两天广为人知的江苏连云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
这些商家面向的都是“一次性”的外地游客,抱着能宰一刀是一刀的想法,骗称、调包肆无忌惮。
第二类是街头流动商贩,往往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挑着担子或开着三轮车、农用车卖水果,一脸朴实憨厚,标价也相当优惠,实际骗称下手最狠。九两称那都算良心商家了,普遍是七两称、六两称。
广州街头经常有卖榴莲的流动摊贩,纸箱壳上写着19.9元一斤包开包熟,可称出来5斤多的榴莲实际只有不到4斤,真实价格达到30元一斤了。
你说这些商贩有多么暴利吧其实也算不上,往年榴莲零售价本来也要二三十元一斤,他们赚了钱但不算很离谱。而且长期使用“鬼称”的商贩通常还要向监管方上交不菲的保护费,手上能落多少还真说不准。
但骗称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却怎么高估都不为过,因为它破坏的是人们对市场公平秩序的信心,破坏的是人们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评价,这是一种把我们的生活倒退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邪恶力量。
都什么年代了,在你这城市买点东西还缺斤少两,还要跟商家斗智斗勇,这是多么愚昧落后?市场监管是吃干饭的吗?
所以,每次看到有打假博主去现场揭露不法商家使用“鬼称”的行为,我都感觉特别解气,仿佛看到一群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的当代侠客。
在大部分受骗消费者因害怕冲突而选择忍气吞声的时候,是这些打假博主站了出来,用标准砝码揭穿骗局,以勇气决心维权到底,承受着被围堵、被殴打报复的风险,仍然狂飙向前,是货真价实的侠客!
因此,当看到有些评论酸溜溜地质疑这些打假博主故意挑事博流量,逼着狂飙兄弟自证“没有割韭菜”的时候,我也毫不掩饰对这些阴暗心理的鄙视唾弃。
人家行侠仗义就活该一世清贫喝西北风是吧?真要这样,那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耻辱!
为民除害的侠客,就应该享用“二斤熟牛肉一坛女儿红”的大侠套餐,就应该名利双收!
不仅消费者应该感谢这些侠客,政府也应该嘉奖他们。
执法部门对眼皮子底下长期活跃普遍存在的“鬼称”现象视而不见,是打假博主们通过自媒体揭露乱象才引起重视,得到处理,连云港的城市形象才不至于被这群蛀虫持续破坏。这样的良好公民难道不应该以资鼓励吗?
可能又要有人说我上纲上线,但讲真心话,我觉得一个在市场里买东西还要考虑称准不准的社会,市民连这么基础的安心感都没有,实在是很难称得上现代文明。
希望像“狂飙兄弟”这样的打假博主再多一些,也祝福他们能在为民除害的同时赚到大钱!
一点建设性意见:
请连云港市监部门尽快责令市场把“鬼称”的损失赔偿给狂飙兄弟,并给他们颁发奖金,聘任为“市场秩序义务监督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