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智谷产业组

五旬老太守国门,七旬董姐搞选秀,网红还得是“老的辣”?

最近两场大戏正在同步上演。
一是在《歌手》的舞台上,英子今晚将再“战”长沙!
二是在民间舞台上,5月14日,年过七旬的董明珠在张琦新商业直播间表示,准备全国海选“格力好主播”。
两场大戏各有看点,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不管歌手还是企业家,都面临严重断层,青黄不接。
歌手自不必说,在一众请愿喊话的歌手里,除了韩红,其他新生代总感觉差点火候;
格力也是如此。算上此前与雷军打赌,将孟羽童和王自如招至麾下,以及自己的各类出圈言论,董明珠才是格力最大的炒作热点。
企业家也很明显,此前的北京车展,除了雷军、周鸿祎和魏建军,我们似乎很难再记住其他人。而其中最年轻的雷军,也已经55岁了,比那英只年轻2岁。
更别提如果不算二代们,在新生代企业家里,似乎很难立刻想到一个个性如同董明珠那般鲜明,存在感如她那般强烈,外界评价如她那般复杂的人了。
个中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是经济环境的改变。改开的时代风口创造出大量行业机会,但那个英雄辈出的草莽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经济主引擎切换、产业转型的过程,让创业者们变得保守;
其二是教育环境的改变。利化的教育路线很难留出偏离预定轨道的发展空间,成长过程中留给年轻人展示、挥洒自己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飞扬跳脱的企业家;
其三是阶层愈发固化。具体而言,物质和人脉资源网络早已形成,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往往不会欢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换言之,董明珠和雷军式的草根逆袭故事立足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广州十三行突发大火!广州服装逼近至暗时刻

如果说五星金冠女装店铺少女凯拉的卷款出逃给了中国服装电商重重一击,那么昨天广州十三行的一场大火,烧光了很多广州服装人最后的一点希望。
今天来看,广州服装制造业,正在逼近至暗时刻。
首先是旺季的后移往常,广州城中村制衣厂的订单在春节后迎来第一波旺季,但今年,据第一财经报道,直到3月中旬,制衣厂的订单才多起来,进入4月份,服装加工厂的订单才算“爆”了。
因为今年开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缓慢,换季不如往年快。加上康鹭片区等传统城中村服装产业梯次转移,服装工人大量减少,加工厂招工更加困难。
这也是广州服装制造业面临的第二座高山,劳动力流失。过去,中大纺织商圈的商家靠着低价便利的拿料成本和十三行、沙河服装市场的后端货源优势,几万湖北人集聚于此,生长出超万家中小制衣厂。
近年来,湖北省内各地市政府及工信部门对服装业搬迁落户基于政策支持和税收激励,吸引一大批在广州从事服装业的湖北人返乡就业。
回到湖北建厂,除了场租和人工成本的降低,当前制衣厂的加工订单很多都是通过Shein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线上下派,单量相对稳定,广州传统区位优势正在被削弱。
而少女凯拉的跑路说明大量服装供应商在与淘宝女装店铺的供需关系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以少女凯拉为例,店铺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还包邮和运费险,是想迅速走量把生意做大。但一直亏本冲量意味着无法按时给供货商结款。
有供应商提到,别人一般月结一次货款,但少女凯拉通常三四月才付一次。
可尽管结款时间暧昧,供应商往往妥协于淘宝店铺庞大的需求量,一边长期允许赊账,一边店铺迟迟不盈利,最后造成店铺以零成本的方式实现利滚利,受伤的只有懵懂悲催的服装厂。
加上刚刚扑灭的十三行龙城服装交易中心的大火,也给广州众多服装人提了个醒。当前广州全市共有专业批发市场510家,大量批发市场的建成使用时间已久,高密度的档口排布、易燃的布料衣物、逐年老化的安全设备,一点火星,就能烧灭一个服装人的所有梦想。
越是消费降级,穷人食品越要涨价
水电气涨完高铁涨,高铁涨完方便面涨,方便面涨完下一个谁涨?
近日康师傅方便面宣布要全线涨价了,而且大概率会带动整个行业一起涨价。
方便面景气度与城镇化速度、大基建速度、农民工数量呈正相关,与外卖渗透率呈负相关,眼下方便面确实没那么好卖了。
康师傅、统一、日清三大巨头的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康师傅方便面收入同比下跌2.84%;统一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65%;日清食品的营业收入则同比下降5.77%。尼尔森IQ最新数据也显示,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中国市场方便面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4%。
方便面卖不出去了,涨价能去库存吗?能像楼市、黄金、奢侈品一样走出“越涨越好卖”的行情吗?
还真能!
从经历过消费降级的日本看,消费降级固然会带来高性价比品牌(优衣库、无印良品)崛起的商业机会,但已经发展成头部的快消品牌,只有提价才能保持业绩增长。逻辑在于,消费降级一旦发生,消费品价格下降,将使行业规模萎缩,品牌只有提价才能维持住现有的业绩水平。
比如日本资生堂、明治控股、龟甲万等,在消费降级期间都没有出现产品降价的情况,而是选择了高端化提价策略大家熟悉的日本方便面公司日清,2008年至今四次直接提价,主要产品均价涨幅跑赢通胀。
中国方便面也类似,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康师傅方便面占45%,统一20%左右),得益于头部玩家对销售渠道近乎封锁的强大控制力,历经三十余年的江湖争霸,中国方便面市场内的老大们似乎从未洗牌,这也让方便面发展成一个强者恒强、后浪乏力的行业意味着,基本上只要大哥涨价,其他品牌也会纷纷跟进,大家只能接受涨价的方便面。
也许有人会说,涨价了就不吃方便面了呗,还有螺蛳粉、自热火锅、方便米线大把选择,但别忘了涨价后的方便面还是这些速食品中最便宜的呢。

理想突然裁员5600人,新能源车企的苦日子来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五一假期结束,理想最新一轮全公司人员优化开始进行,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
按照2023年财报中理想的员工总数,此次优化涉及超5600人。
具体到业务部门,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将从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缩减至1000人以内。
不同于特斯拉和合资车企的裁员,理想作为第一个实现盈利、第一家营收破千亿的造车新势力,明明是账上还躺着超千亿现金的绝佳优等生,为什么也缩衣节食过上了紧日子?
主要是因为销量不达预期。
去年年底,理想定下2024年80万台的销量目标,并按照这一目标进行人员配置。
但备受瞩目的MEGA除了一场“灵车”闹剧,最新一个月的销量停留在671辆,更支撑不起“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车型”的野心。新款L系列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也不及3万。
对市场大盘预测失误导致80万的年销量目标难以为继。3月底,理想将这一预期下调至56-64万台。
即便如此,要实现这一预期,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理想在售的5款车型平均月销就必须达到5.4万台以上。
这一目标也很艰难,最容易的就是优化员工,降本增效。
但比特斯拉良心的是,理想此次的内部优化,优先保护“2022-2024年级”的应届毕业生。
例如,招聘部剩下不到50人的在职员工里,社招只有20-30留下。
智驾业务线上,去年4月理想官宣城市NOA年底落地百城计划。但项目验收期过,理想城市NOA的理想还没在任何一个城市大规模落地。
所以,也有揣测,5600人的优化目的,是为挤出理想在社招中掺杂进的一些水分。

法拉第未来暴涨,贾跃亭回国有望了吗?

世界第九大未解之谜是,贾跃亭什么时候回国?
截至美东时间5月15日收盘,法拉第未来股价上涨147.37%,报收0.71美元/股,市值回升至3008.43万美元。
暴涨原因与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0%关税有关。有投资者认为,法拉第未来作为在美的一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可以避开美国政府的关税壁垒,在较小的竞争压力下迎来一个可观的发展窗口期。
也有观点认为,美国100%关税下,中国电动汽车要出口美国,有并购法拉第未来的可能。
先不论这是不是资本炒作,这些观点一出,直接让法拉第未来股价暴涨21倍,让它离退市威胁又远了一步。
不过,与其受这些空穴来风的言论裹挟,倒不如算算,贾跃亭还要多久能还完钱。
此前,他曾表示,为快速筹到钱,他可能尝试网红带货模式。但按照带货一哥李佳琦网传年收入18亿人民币的水平来看,要还完贾跃亭30亿美元的债务,他得直播12年,带货到63岁。
这么一看,与其年过六旬还要卖脸赚钱,贾总还是趁现在努力多卖几台车吧。
清醒的年轻人,开启“蹭老式消费”
年轻人身上的老人味正变得越来越重,30不到的年纪,吃穿用度全都走起了老年人路线。
比如特种兵旅行早已过时,跟老年团一起夕阳红才最解压;
比如通勤不打车不挤地铁,改开电动轮椅,仅仅2023年上半年,电动轮椅的成交订单就增长超过60%;
比如跟着老年人吃老年食堂,逛生鲜超市,报老年兴趣班,都能收获物美价廉的购物体验。
“蹭老式消费”,这是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兴起的一股消费热潮,在经历了消费主义狂潮,投资屡屡被割韭菜的冲击之后,年轻人们猛然清醒,主打一个省钱的同时,还让消费回归到了实用主义的本质。
从这个维度来说,“蹭老式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精明消费,它的目的在于,从“消费主义陷阱”和“盲目追求性价比”之间,寻求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带来的直接结果,除了年轻人们都走起了老年人路线,就是网红品牌们的接连暴死。
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钟薛高,如今开始了漫长的还债;茉酸奶也因定价过高,成为消费者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活下来的品牌们也开始了大降价:喜茶推出4元一杯的奶茶,蜜雪冰城卖起了几块钱的炸串,拼多多成为电商平台的最大赢家。毕竟不便宜,真的会死。
而随着年轻人们的消费愈发精明,这场消费降价的热潮,也许还将持续,甚至成为常态。
企业财报:阿里的愁,腾讯的喜
AT两巨头同日发布今年一季度财报,透过财报和宣传新闻稿会发现,阿里讲的是“回归电商主业的故事”,腾讯讲的是“游戏+微信(特别是视频号)双引擎的故事”。
2024 年第一季度( 对应 2024 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收入 2218.7 亿元,同比增加 6.6% 。阿里巴巴微信公众号专门用了三个“增长”来强调这次财报的亮点。不过由于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7%,调整之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1%。
从整体财报来看,阿里增长压力依然很大。但也看到了阿里在用户体验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淘宝推出“仅退款”,升级88VIP权益,甚至取消坚持12年的618预售制。知危还指出,阿里总的抽成率有所降低,本季度客户管理( 广告 )收入增速只有5%,没有 GMV 的增速那么高。
阿里以烧钱换来增长显然是不易的,但正如马云说的,“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
腾讯这边,腾讯营收同比增长6%至1595.01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腾讯净利润同比增长54%至503亿元。腾讯解释,微信视频号及搜一搜广告、小游戏平台服务费及视频号商家技术服务费,推动了腾讯的毛利和经营盈利增幅超过收入增幅。
2023年,马化腾曾指出,视频号是全村的希望。
财报中也能看到,随着腾讯游戏收入放缓,以视频号为代表的微信业务群表现出了更强的赚钱能力。
一季度视频号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了超80%,在业绩会上腾讯透露,用户在视频号上花费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朋友圈”的两倍。
不过比起游戏,视频号尚未担得起为腾讯养家的重任,视频号生态里未长出新的文化现象和商业现象。

2024年充满不确定,智谷尽全力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加入智谷圈,每周的万字调研和研究,浓缩出高标准的内部研判。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还有资料汇总的圈子,以及每个月一场的闭门直播。想要提升财富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已经涨价到299元/年,我给老读者申请了50个优惠名额,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赶紧扫码加入,在圈内等你。
50个优惠名额,赶紧加入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参考文献:
  1. 21世纪经济报道.突然裁员,涉及超5600人!“当天被通知,当天离职”!此前已有近百个HR离职
  2. 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调查|城中村制衣厂迟来的“爆单”:工人难招、产业转移
  3. 读懂财经研究所.明明消费降级了,为什么快消品还在涨价?
  4. 知危.阿里巴巴一反常态:不再重视利润,开始大力烧钱买增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