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宝尊再次携手Bloomberg Businessweek《商业周刊》,于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联合主办BECS第八届全球品牌电商峰会。
本届峰会以“新质生产力——数字商业增长新动能”为主题,立足当前国内经济环境和消费市场背景,与代表性平台、品牌和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在电商行业的发展与应用,企业与品牌在如何在数字商业经济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把握最新的电商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下午的一场对话中,《商业周刊/中文版》事业群出版人、超媒体控股集团执行董事李剑,与路威酩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就中国电商的发展作了探讨。
提及2015年是电商发展的分水岭,吴越表示,中国电商起步于2003年的淘宝诞生,初始交易完全是C2C,2008年的天猫诞生开启B2C;到了2015年才首次形成B2C交易规模超过C2C,国际精品店也纷纷授权入驻天猫。之后的9年来加速变化, 又是O2O,又是井喷式直播——从李佳琦、董宇辉、到章小蕙 ……电商变化的脚步飞快,品牌行业参与其中。线上线下的影响力让新名词不断涌现,从KOL ( Key Opinion Leader )、KOC ( Key Opinion Consumer )、到KOS ( Key Opinion Sales ),“如今在业的品牌零售人员也被接受为意见领袖了,”吴越感叹道。听前面有演讲者谈电商结束了上半场后如何进入下半场,他却认为:一路狂奔的中国电商,才21岁正青春,要戒焦虑、戒急躁,“别急着要转下半场啊”。
重复其关于“电商姓商不姓电”的论点,吴越强调线上和线下商业逻辑的一致性,品牌和销售平台,都需要追求创造价值,不是只顾消耗价值、蹭热点借能量。他主张在中国电商的效率上越来越厉害了,大家更致力探索创造商品价值、呵护品牌成长、重视消费者的情感。
当问到“对年轻人的趋势有什么新发现”时,吴越提醒,“由于年轻人网购已习以为常,电商已成空气,我们要关心的是什么还能打动这届年轻人,他们在寻求、参与和欣赏什么样的消费。”李剑回忆到2022年11月在进博会上吴越和LVMH新入职年轻员工的那次现场公开交流,以“Reconnection(新连接、新链接、新联结)”为题引发群情振奋,吴越再次赞赏了年轻人积极乐观,“走出三年疫情,并不容易;刚要重启国内外的人际交往,我们感受到年轻人更能马上进入状态,备受鼓舞。年轻人永远是向光而行的自然力量。和前辈一样,我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这个时代的艰难,他们也能攻坚克难。”当下全球宏观经济走势趋缓,中国市场包括电商平台也都面临巨大挑战,吴越建议:“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获取力量——以往几十年并非一帆风顺,但成绩非凡;我们还可以从年轻人身上看到信心——现在的年轻人从业者,行行业业的水准都越来越高,他们能做得更好。”
吴越认为,高效高速的时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会不同以往,值得我们共同研究他们的闲暇追求。在吴越看来,中国电商的如此便利和速度,必定刺激更新的变化,商家如果不能可持续的发展,被淘汰出局也不奇怪。当电商过度追崇廉价,消费者定会产生疲惫;受众可能已不需要那么多的便宜货了,于是失去了“食欲”。就平台与品牌的关系,吴越期望中国电商为市场创造更多价值;除了提升效率,中国企业在耕耘品牌成长、认知情感价值方面都还需努力进步——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走向全球,和国际交往和交流之中大有互相学习的可能。”
今年初《繁花》电视剧炒热了上海方言。在对话的最后环节,李剑特别展示出今年4月在上海“路易威登寰游时装秀”秀后派对的场景中“弄伊勿懂”霓虹灯照片,了解到这来自吴越的建议;吴越解说,这暗藏“路易威登”的上海话谐音笑梗–表面可意译“搞不懂”,但含义更有深度,“昨天——已成经历,今天——需要努力,明天——当然神秘。‘弄伊勿懂’的明天很正常——让我们乐观拥抱明天!”。李剑也同意,优秀的长期主义品牌,不躺在昨天的功成名就之上,没被今天的急功近利所诱惑,无惧明天的难以捉摸,才是真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