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哥去团建没写稿。
按照往日惯例,富贵会代笔,他之所以没写是因为家人住院,好在化险为夷。
是哥的错觉吗?身边心脑血管出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连比哥小几届的同事都开始高血压。
年轻人也搞不懂,明明刚步入社会,没人家灯红酒绿酒池肉林一般的放纵,贼棒的小体格咋就高血压了?
心血来潮想锻炼,保持青春肉体好心态,没成想,出门跑两步直接累劈叉。
以为睡一觉就好,但持续疲累到医院检查,直接被医生强留医院。
血压严重超了。
网络上的年轻人,生无可恋,世界毁灭吧。
现实中的年轻人,我不允许体检报告有一项异常。
确诊高血压,总是很慌张。
猛人半夜闯药店,二话不说先给自己塞一把降压药。
有人觉得没关系,虽然血管已经膨胀预警,但觉着只要自律生活,早睡早起少油少盐多锻炼,依旧能恢复到往日的身体状态。
甚至有的小同学排斥吃药。
讲真,到底多不把高血压当回事啊?
高血压不仅本身是一种疾病,它还能引发更多致命疾病。
它的成因很简单。
血液的压力取决于血管的弹性,如果血管很硬,就成了血压增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吃盐过多,人体需要更多水分稀释盐,血管流量增大同样增压。
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血管变硬,比如高血脂,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当血管变硬,血压升高,保不准哪里的血管会出现破口,或者把哪里堵住。
破口出现在大脑,脑出血。
压力过高导致血管“生锈”堵住血管,脑梗。
出现在心脏,冠心病。
所以,高血压一定要吃药,不是开玩笑。
并非哥危言耸听。
今天是高血压日,哥刷了腾讯新闻一格工作室推出了《超级问诊:掌控人生的压力值》。
才知道2.45亿高血压患者,5人中就有一位。
其中有一半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
而患者中有效的病情控制率只有16%。
控制率低,因为心存侥幸,这是人的天性,习惯用个人意志左右科学常识。
面对身体异常同样如此,即便明知自己有高血压。
惊慌之后,便无动于衷。
血压是不用测的,靠自己的感觉,有症状就吃点,没症状就少吃点。
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时,干脆不吃,引起血压反跳。
也有反面,以为加大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可以快速降压,进而导致血压骤降,引发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
要知道身体有耐药性,降压药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可高血压,以及其导致的疾病,一旦发作起来,往往要看谁命大。
在天津做厨师长的尚勇就是这样,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在2014年,他发现自己有高血压。
我国制定的血压标准是低压90,高压140,高于这两个数值为高血压。
尚勇的高压正常,低压100,偏高。
他自认年轻所以没有太较真,一个礼拜差不多五天喝酒,抽烟吃肉高油高盐,爽感依旧。
直到2021年,他在一场饭局上,几口白酒下肚,首先双目失明,随后失去了知觉。
医院内,他确诊为主动脉血管夹层。
这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病症。
因为血压高,冲破血管内膜,但没有冲破血管。
于是血液成了分割机,将血管一层层从内部像剥葱一样分离。
血管不破,影响供血。
一旦破裂,没人会知道发生什么。
尚勇的血压飙升,低压严重超标到了120,高压到了150。
这时,他的生存率只有40%。
尚勇昏迷了整整三天,好在他活了下来,医生说他命大。
安装了三个支架,更换了左边的机械瓣膜。
从腿上移植了一端血管替换主动脉被损坏的部分。
能下地的第一时间,他给爸妈发了视频报平安,母子隔空哭得厉害,但医生告诫他,控制好情绪。
出事前,尚勇也吃药,但会间歇性断药。
他不知道,即便没有头晕症状,高血压也在破坏着他的血管。
请告诉你身边有高血压的人,不能断药。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组长李玉明是心内科专家,他说血压控制的目标,是长期且稳定的达标。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高血压对血管壁的损坏。
现在尚勇每天定时吃药,他说比吃的饭都多。
康复后尚勇在想,当时如果自己能选,可能就不治了。
他知道在昏迷的三天里,妈妈有多担心。
而且家里穷。
但他明白,自己不在了,家就散了。
如果能在前期重视一些……
还是那个数字,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率只有16%。
李玉明院长算过一笔账,若能把控制率从16%提升到30%,心脑血管发病人数可以减少3000多万,民众少花500亿。
该怎么提升呢,确诊者应该按时治疗、改善作息和膳食,不要抽烟喝酒。
再提一个常识,抽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确定无疑的影响。
抽烟的同学有机会,可以在抽烟前后对比一下血压变化,抽烟后至少高10毫米汞柱。
我们总说,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到。
同样的,我们赋予熬夜很多温情乃至悲情的色彩,将深夜中的独处视为真正属于个人的时光,是真正松弛自己的时候。
但不该让血管买单。
血管不是理财,你越理财,财越离你。
对血管好点,它才不至于折腾你。
最后,遭遇了高血压的同学来聊聊,高血压对你带来了什么影响,你又克服过怎样的挫折?
在评论区#我的高血压时刻#+你的故事,每个人的悲喜聚在一起,就不孤单。
来呀 一起搞事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