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4月6日,《南华早报》发表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创始院长刘宁荣教授观点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 中西方之间紧张的关系将助推香港成为科研中心。
  • 为此,香港必须培育多元化人才库,保持一贯的开放精神,营造鼓励颠覆性思维的环境。
插图:Craig Stephens
随着《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国家安全立法的通过,香港处于亟待重振经济的紧要关头。然而,未来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经济改革。

这就要彻底转变观念,招贤纳才。香港要想在逆境中蓬勃发展,须得敢于变革,鼓励创新。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香港的成功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过去四十年来,香港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展现出适时抓住机遇的勇气和应变力。香港通过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而取得繁荣发展。
这一重要角色历经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一阶段,香港成为信息枢纽,为中国内地提供有价值的贸易和产品信息,助其了解全球市场需求。
然而,曾经的辉煌不再,香港这个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港口城市经历了衰落。2019年,香港跌出全球最繁忙的五大航运集装箱港口之列,2023年更是因为来自内地的激烈竞争而跌至第十位。虽然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在贸易和航运领域内所扮演角色的终结,但确实凸显了其地位的下降。
香港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吸引中国内地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首家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的内地公司,为其他公司赴港铺平了道路。随着内地企业寻求发展资金,香港成为中国企业与全球市场之间的重要连接点。
到2023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已达1447家,占市值的77%。香港成为中国企业获取全球资本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渠道。然而,近期,阿里巴巴决定放弃旗下物流公司菜鸟在香港的IPO计划,暴露出香港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
在为中国企业吸引全球资本和为中国境外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方面,香港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为中国内地与世界连接点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内地的外商直接投资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而对外投资则呈上升趋势。
香港目前进入第三阶段,必须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让中国与西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严重受阻。这为香港成为科研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
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堪称世界一流,有五所大学跻身QS排名前百。这反映出香港打造强大创新生态系统的潜力。香港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方面具有优势,为开展对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尽管具备这些优势,香港的现状仍需要进行严格评估。香港必须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并大刀阔斧地发展人才库。
香港能否在创新时代获得成功,取决于其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能力。美国对中国科学家和学者的审查力度加大,这让香港有机会吸引到这些人才。
然而,香港不能只关注科学家和学者。政府的人才引进战略带来了大量专业人才。多元化的人才库将充实香港的劳动力,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
香港的繁荣与它的开放性息息相关,其中包括信息、人员和资金的自由流动。香港的成功离不开这种开放性,而要确保未来的繁荣,就必须维护这种开放性。香港需要向全世界保证,它将继续恪守其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包括保护公民自由和言论自由。
同样重要的是,香港乐于推陈出新。创新需要摆脱过去的成功经验,接受新理念。香港必须营造一个鼓励实验、创造和颠覆性思维的环境。
保护主义对香港这样的开放社会构成重大威胁。它阻碍世界各地人才的融合,也不符合民众的利益。香港必须积极打击保护主义倾向,善用多元化、国际化人才库带来的优势。接纳多元化能够促进创新,有助于建立起充满活力的包容性社会。
此外,香港还须竭力提高效率。香港常常面临自我设限和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从而阻碍进步和创新。要突破这些局限,香港须得培养迎接挑战、勇于改变现状的成长心态。
香港务必要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格局,寻找新的途径来保持自身的重要性。只有增强适应能力、乐于接受变革、坚定推动创新,香港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充满活力的未来。前进的故事值得讲述,而香港有机会通过大胆决策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点击下方港大ICB公众号,右上角添加星标🌟,随时获取最新活动、前沿观点、校友动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