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和讯

本文已获授权

从上海重返京履新的吴清,在证监会主席这个位置上,迎来了其任上的第一个100天。

昨天,吴清在北京参加了“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吴清在致辞时表示投资者是市场之本,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再次强调,把“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坚决清出市场。
实际上,从证监会除夕披露“1号罚单”,到新春上班伊始两天召开十余场座谈会问计市场,再到新“国九条”综合施策和“1+N”政策体系持续上新…… 这位职业生涯几乎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同步,首位出身于证监系统的证监会主席,在这100天里,一边为投资者寻找信心、一边为市场施加“重拳猛药”。
图为吴清参加“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时致辞
01
新局待解
从1990年沪深开市至今近34年,上市公司数量5300余家,其中过去7年上市了2000多家。尴尬的是,过去这7年也是中国股市震荡最大、问题频发、投资者情绪较多的阶段,问题与情绪的积压,直到2023年年底的股市上得到最直观的宣泄,千股跌停、流动性锐减、投资者出逃的场景一再出现,A股3000点保卫战再次上演。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这是一个充满了黑色意味的场景,股民不断用脚投票;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这是一个满含嘲讽的打击,市场对监管、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再度面临修复。
吴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月7日,从上海重回北京金融大街19号富凯大厦的。
资本市场对吴清并不陌生,2005年,吴清从机构部主任改任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办公室主任,专事问题券商的风险处置。吴清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深厚的监管经验,迅速投入到这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大战役之中,成功处置了2008年的券商风险,有效化解了当时迫在眉睫的证券市场危机。
在这段被称为“券商重生”的历程中,吴清逐一攻克难关,几年中处置了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德隆系”券商等31家问题机构,其中,推动26家公司进入司法破产程序,其余5家以其他方式完成收口。
2009年3月,正值中国基金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之际,吴清临危受命,出任基金监管部主任。彼时,“老鼠仓”现象已成为侵蚀资本市场健康、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一大顽疾。吴清上任后,迅速展现出了铁腕风格,对“老鼠仓”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整治。
标志性事件包括2009年6月曝光的“张野案”,以及随后的“刘海案”“涂强案”等,这些案例中,多位涉及“老鼠仓”操作的基金从业人员被依法查处,有效地震慑了违规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
2016年5月,吴清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他曾多次强调“一线监管”。他表示,上交所将切实扛起一线监管和风险防范责任,筑牢市场监管、风险防范和投资者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只不过,这次待他重回证监会时,摆在他和市场面前的,已经是全新的局面和命题。
02
铁腕治市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上任百天来,证监会刮起乱象整治之风,将“三把火”首先燎向造假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第一把火,亮剑欺诈发行。2月9日,除夕,也是吴清上任的第二天,证监会披露对思尔芯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的信息。
据悉,思尔芯是在2021年8月提交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2021年12月证监会对其实施现场检查,发现公司涉嫌存在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事项。2022年7月,思尔芯撤回发行上市申请。证监会对其涉嫌欺诈发行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和审理。经查,思尔芯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证监会对公司及主要管理人员被合计罚没16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具有标杆意义。证监会此举极大震慑排长队申请IPO企业中的造假者。
“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因此,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全国两会上指出,证监会的首要职责就是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首先便是“严把入口”。
证监会对思尔芯的严厉处罚,无异于在资本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这不仅是一次对违规行为的重拳打击,更是向所有意欲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上市目的的企业亮出了红牌警告,也凸显出监管层对欺诈发行“零容忍”的态度。
第二把火,严惩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复杂化,一些从业人员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逐渐忽视了自身行为规范的约束,违规炒股的行为时有发生。
2月9日,针对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证监会对招商证券共63人作出行政处罚,合计罚没8173万元,对1人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是《证券法》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证监会严厉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2019年至2023年,共查办67起从业人员违法炒股案件,对139人作出行政处罚,着力构筑“不敢、不能、不想”违规炒股的长效机制。

在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方面,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统计,吴清履新百天来,就有30余家券商收到了超百张罚单,从头部券商到中小券商无一幸免,均有罚单在身。

市场人士称,此次大范围的处罚行动,凸显了监管部门对于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决心。通过高密度、无死角的检查与惩处,既是对存在问题机构的一次警示,也向整个证券行业释放出明确信号:任何企图跨越法律红线的行为都将面临严惩,无论机构的规模大小或是市场地位高低。

对于2024年的执法重点,证监会强调将从严打击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为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第三把火,重击财务造假。在强化市场监管、维护资本市场的公正透明原则下,证监会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通过追溯审查上市公司过去十年的财务数据,旨在彻底排查财务不实与欺诈行为。

作为此番严格审查的直接成果,证监会发布2024年年度的“1号罚单”,目标直指在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

康得新案,作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大财务造假案例,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亿,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信心,也对市场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证监会通过对这一案件的深入调查,揭示了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康得新2015年至2017年年度财务报表时的一系列失职行为。

根据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决定:责令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改正,没收业务收入594.34万元,并处以罚款1188.68万元。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看门人”,与上市公司串通进行财务数据造假这种行为无异于在市场基石上挖掘裂缝,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证监会这次倒查不仅仅是一次对过往违规行为的追溯和惩处,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一次重塑。

“我们将瞪大眼睛,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重点严打。特别是一些触碰底线的,比如造假欺诈、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都要严厉打击。”吴清表示。

一时之间,A股市场的一众问题企业,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危机。这压力犹如古希腊传说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
03
城门立木
履新百日,动作频频,吴清向外界传递着新任资本市场监管掌门人的监管理念和思路。
在履新“满月”之际,吴清首次公开发声时便明确了“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核心方针。从监管方面来说,重点是突出两个字,一个是强,一个是严,即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也展现出新任主席吴清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魄力,让“严监严管” 给整个市场和行业打下深深的烙印。
“严监严管”这一政策导向,不仅是对资本市场长期积累问题的一次深刻反思与应对,更是对市场体系的一次全面整顿与重塑。其背后,蕴含着监管层对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深切期望与坚定决心,意在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实现对市场乱象的彻底“刮骨疗伤”。
整体来看,在A股市场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注册制全面推广的初衷是提升市场效率,让更多优质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但实践中,过快的发行节奏却为一些资质存疑的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企业或隐瞒关键信息,或虚构财务数据,试图“带病闯关”,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与此同时,退市机制的不够完善成为制约市场效率的另一瓶颈。缺乏有效且严格的退市制度,意味着市场无法高效淘汰劣质企业,导致资源错配,优秀企业和劣质企业并存,影响了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投资信心。加之违规成本过低和惩戒措施执行不严,进一步纵容了个别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内幕交易等行为,加剧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在此背景下,中介机构的角色也显得颇为微妙。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中介机构未能坚守职业道德,反而沦为协助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共谋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信任危机。
这些问题如同错综复杂的藤蔓,相互交织,不仅侵蚀着金融市场的健康肌体,也一度使得中国资本市场陷入混乱与动荡的边缘。
为有效整治市场乱象,吴清上任来,除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也发布了一系列制度规则,旨在扎紧制度篱笆,为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等4项重磅新政。针对IPO上市,证监会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针对上市公司监管,提出推动构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提高“穿透式”监管能力,努力实现业绩穿透、数据真实。
针对券商基金监管,强调督促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履行信义义务,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严厉打击股东和实控人侵害机构及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关于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突出作风过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从严从紧整治政商“旋转门”,重拳纠治“四风”顽疾,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2014年后,又一个十年周期内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标志着资本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国九条”着眼于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提出了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多项举措,包括深化注册制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投资者保护、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以及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
同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出炉,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新“国九条”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退市新规等若干配套制度规则,共同形成“1+N”政策体系。“综合来看,“1+N”政策体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必须一体推进,系统落实。”吴清认为。
“1+N”政策体系宛如一张精密的网络,覆盖了资本市场运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从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续监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安排。
“目的就是坚决把造假者挡在门外,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彻到公司信息披露的全过程,把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项机制,把“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坚决清出市场。”吴清强调,这一强硬立场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
法治兴,则市场兴。从长远来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现有问题的应对,更是对未来蓝图的规划,为资本市场铺就了一条通往长期稳定发展的宽阔大道。
04
深改持续
从铁腕治市,到城门立木,一幅精心策划并稳步实施的治市蓝图正逐步展开,其核心目标在于强化市场监管,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规则修订或市场整顿行动,而是一场深层次的制度革新。
回想起吴清刚刚上任之时,A股市场正值危急时刻。2024年年初,A股短期内的持续下跌,上证指数屡创新低,一度跌至2700点以下,千股跌停局面亦再次出现,雪球产品爆仓,融资融券、股权质押领域也拉响警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动荡。
彼时,稳市场、稳信心成为当务之急。吴清被委以重任,担任素有“火山口”之称的证监会主席,这一决策蕴含着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与历任证监会主席的履历不同,吴清并非来自银行系统,而是史上首位出身证监系统的证监会主席。他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多个重要职位,包括机构监管部副主任(副厅级)、主任、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办公室主任和基金监管部主任等。
这些丰富的经历不仅让吴清对资本市场运作有了全面而细致的理解,还使他能够洞察到市场运行中潜藏的风险点和隐患,并逐步积累了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
吴清的履历无疑是他被广泛认为是证监会最合适人选的重要基石。他在去风险方面的高效管理以及推动金融改革中展现的非凡魄力,使他成为领导证监会、引领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当然,吴清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在信任危机席卷资本市场之际,吴清通过加强监管、提高违法成本、打击市场不法行为这一系列强硬举措,让投资者相信市场机制能够公平、有效地运行。
进入“证监会发布”官方微信,评论区热闹非凡。“制度重塑啊,吴村长有魄力,资本市场未来可期”“从严治市、依法治市,制度先行、刀刃向内,有内容、有看点、更有期待”……对吴清的评论有赞许,也有期待。
从A股走势来看,2月7日至5月15日收盘,上证指数从2829.7点到3119.9点,深证成指从8708.24点到9583.54点,涨幅均超10%。A股表现强劲,背后动因与这位新主席所秉持的核心监管逻辑密不可分。
在3月6日,履新证监会主席“首秀”上,吴清曾坦言“现在还是边学边干,以学为主。”从这100天的监管足迹来看,吴清不仅迅速适应了新角色,而且成功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重大的工作任务,监管风格和思路逐渐清晰。他的政策导向和实际行动不仅强化了市场监管,也提振了市场信心。
未来,如何将外界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的深切期许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寻求强监管和市场自由度之间的微妙平衡,是一项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吴清来说,任重道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