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建筑精神
2024/05/17

提起建筑事务所,首先映入你们脑海的是哪些?是OMA, BIG这样的明星事务所?还是SOM, AECOM这样的商业航母?抑或是卒姆托、路易斯康这样独具风格的个人工作室?这些耳熟能详的big names虽然在业界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却远远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尽管它们的成功很有启发性,但这些金字塔顶端的事务所的运营模式和成功路径不是人人可以借鉴的。实际上,建筑行业内活跃着大量个性化专业化的“小众事务所”,它们也许没有如雷贯耳的知名度,没有成百上千人的规模,但它们专攻于某个领域,或根植于某一地区。它们打造了自己的特色,实现了良性的运转,成为了有着蓬勃生命力的事务所。
这些小而美的事务所是行业持久发展的基础,同时推进了行业的自我更新。小众事务所对于大部分建筑及相关从业者来说更有参考价值,它们拓宽了我们对于专业的认知,同时也为有着设计或创业理想的小伙伴们打开更多的思路。因此,在接下来的几期气场采访中,我们将深入到这些小众事务所,与它们的创始人或者管理者进行深度对话,了解他们的创业过程,设计理念,运营思路,以及一路上的趣事和心得。希望我们的栏目可以给建筑行业的小伙伴们更多启发和鼓励。在文章的最后,欢迎小伙伴们踊跃投票,选出你们最想看的小众事务所采访前三名哦。
作者|Yaya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建筑设计
01 Assemble
团队合影 © Gareth Gardener
坐标:英国伦敦、布里斯托
成立时间:2010年
规模:15-20人
官网:https://assemblestudio.co.uk/
# 社区,公众参与,可持续性,自主搭建,低造价,临时性空间,材料研究
Assemble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设计合作团队,活跃在艺术、建筑和设计领域。他们坚持民主合作的工作模式,在不同尺度上开展建筑实践、社会介入以及研究工作。他们的主要项目集中在英国城市社区,致力于弥合公众与建设过程之间的隔阂,提倡互相依赖协作的工作方式,让公众作为参与者投身到作品的持续创作中。Assemble团队成员的背景涵盖了建筑设计、布景设计、戏剧、人类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他们代表了一种与艺术界主流价值观相对立的全新视角。它们在作品中贯穿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得他们在2017年赢得了全球可持续建筑奖。
Folly For a Flyover: 天桥下的临时剧院 © Assemble
The Cineroleum临时影院 © Assemble
大滑梯  © Assemble
野兽派游乐场,泡沫搭建 © Assemble
02 Jan Kattein Architects  (JKA)
卡特因© RIBA
坐标:英国伦敦
成立时间:2004
规模:约10人
官网:https://jankattein.com/
# 社区、公众参与、可持续性、高街改造、城市更新、轻质构架、临时性空间营造、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
Jan Kattein Architects(JKA)是一家位于伦敦的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扬·卡特因(Jan Kattein)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 (UCL Bartlett),并获得博士学位。 卡特因倡导将建筑设计视为一个开放且协作的过程,设计师应积极回应合作者的需求,充分挖掘场地的独特机遇和挑战。他的学术研究为事务所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社会建筑是他设计的驱动力,他致力于激活和提升那些被忽视的城市空间,赋予它们新的活力和人文气息。从最初的个人工作室起步,卡特因逐步将JKA扩展为一家专注于城市更新项目的事务所,作品频频获奖。他的专业实践涵盖建筑设计、写作、演讲、城市规划以及戏剧等多个领域。
临时性空间营造Sayer Street © JKA
Milk Float移动厨房和花园 © JKA
临时搭建花园Skip Garden © JKA
传统社区高街更新和商业改造 Nunhead Village © JKA
03 BRUTHER
斯蒂芬妮和亚历山大 © Marvin Leuvrey, Enrico Cano
坐标:法国巴黎
成立时间:2007
规模:小型
官网:http://bruther.biz/
# 建筑灵活性,可塑性,持久性、可持续性、几何、简洁结构、用户带动设计
2007年,建筑师斯蒂芬妮·布鲁(Stéphanie Bru)和亚历山大·泰瑞奥(Alexandre Theriot)将名字合并,创建了Bruther工作室。Bruther致力于打造新颖且具有社会参与度的建筑项目。他们拒绝追逐短暂的流行趋势,专注于建筑可塑性这一核心课题。他们的设计旨在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实现建筑的持久性。Bruther的项目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画布,鼓励他们参与到建筑的创造过程中,确保建筑服务于人。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得建筑具有即时的实用性,更赋予了它们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演变的能力。Bruther不断探索和挑战建筑设计的界限,旨在创造出既具有美学价值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建筑作品。
巴黎圣布莱兹社区文化与体育中心© FILIP DUJARDIN
Maison Julie-Victoire Daudie 研究人员公寓 © JULIEN HOURCADE, SALEM MOSTEFAOUI, FILIP DUJARDIN, MAXIME DELVAUX, MARVIN LEUVREY, JESÚS GRANADA
卡昂研究中心 ©  FILIP DUJARDIN, MAXIME DELVAUX
04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吉尔斯和范塞弗伦 图源网络
坐标:比利时布鲁塞尔
成立时间:2002
规模:约40人
官网:https://officekgdvs.com/projects
# 建筑自主性、纯粹性、几何,类型学、当代语境、内向空间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是当今最具特色且不轻易妥协的年轻建筑实践之一。事务所由克斯滕·吉尔斯(Kersten Geers) 和大卫·范塞弗伦(David Van Severen)创立于2002年。他们的设计兼具原创性和实用性,并根植于建筑历史之中。他们并不执着于创造新的建筑形式,而是思考建筑在当代的语境下是什么,代表什么,并将建筑简化到其最本质的核心。他们的设计呈现出鲜明的几何形体,以及视觉和功能上的纯粹性。而在纯粹的空间之下,各种活动得以自由展现。他们的项目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的认可,获奖无数。此外,吉尔斯和范塞弗伦在哈佛等全球顶尖高校任教,并将他们的学术思考和过程记录在《Office without Office》系列出版物里。
公司网站 ©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Sint Martens Latem公共图书馆 © Bas Princen
Solo House II住宅© Bas Princen
巴林音乐中心 © Bas Princen
Tondo步行桥 © Bas Princen
05 Olson Kundig
团队合影 © Olson Kundig
坐标:美国西雅图
成立时间:1966
规模:约300人
官网:https://olsonkundig.com/
# 自然呼应、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在地性、建筑工艺、材料美学
Olson Kundig事务所由建筑师吉姆·奥尔森(Jim Olson)于1966年创立。事务所倡导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设计。他们认为建筑的性能应由人、地点和功能共同驱动。通过打破室内外的界限,设计不仅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还能创造出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如今事务所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范围也从住宅设计扩展到了博物馆、商业空间和多功能项目等其他领域。在他们的实践中,与艺术家和工匠的合作占据了重要位置。有时,建筑本身就是为了支持特定的艺术装置而设计;有时,建筑与艺术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出流畅而和谐的空间体验。
Checkpoint Cabin住宅 © Olson Kundig
Tofino海边住宅 © Olson Kundig
柏林犹太博物馆的儿童世界 © Olson Kundig
Burk 博物馆 © Olson Kundig
耐克总部勒布朗·詹姆斯创新中心 © Olson Kundig
06 Kooo Architects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
小岛伸也和小岛绫香© Kooo Architects
坐标:日本东京、中国上海
成立时间:2015
规模:约25人
官网:https://ko-oo.jp
# 建筑持久性、地域性、反同质化、本地材料、工艺、日式简约
Kooo Architects由建筑师小岛伸也和小岛绫香创立于2015年,在东京与上海设有办公室。他们的设计致力于在现代社会中重建日益淡薄的人际关系和地域特色。即使从一个地点的微小特征出发,他们也努力设计出能够促进人们聚集的场所,以此激发和维持本地经济的持续发展。他们对由模块化生产线带来的建筑材料同质化和城市景观单一化现象持批判态度,追求使用能够体现当地气候和文化的材料和结构细节,以传承和弘扬该地区独特的美学和工艺。事务所还运营着一个名为“一畳十間”的住宅翻新服务,以“享受日式舒适生活”为主题,提供生活理念设计。
鹿柴山集精品民宿望木 © Kooo Architects
不远民宿·南濠街 © Kooo Architects
Freitag 上海旗舰店 © Kooo Architects
Rakuragu酒店 © Kooo Architects
城市规划与设计
07 Studio Paola Viganò (SPV)
团队合影 © SPV
坐标:意大利米兰,比利时布鲁塞尔
成立时间:1990 Studio Associato Bernardo Secchi Paola Viganò,2014 Studio Paola Vigano
规模:约10人
官网:https://www.studiopaolavigano.eu/
# 学术与实践、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社会转型
Studio Paula Vigano在城市设计领域的事务所中是个独特的存在。它兼具了传统和新锐两个属性,虽然体量不大,却主导着一系列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规划项目。事务所的前身Studio Associato Bernardo Secchi Paola Viganò是由意大利城市规划理论家、享有盛名的规划师贝尔纳多·西奇(Bernardo Secchi, 1934-2014)和宝拉·维加诺(Paola Viganò)共同创办。二人在学术界也举足轻重,西奇是威尼斯建筑大学城市规划学荣誉教授,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维加诺则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威尼斯建筑大学的教授。2008年,西奇和维加诺被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选中成为大巴黎远景规划的十个团队之一。2014年,西奇去世,事务所在维加诺的带领下稳健发展,并持续关注城市生态和社会转型等项目和议题。
Vesdre Watershed 滨河 改造© SPV
Marie-Janson 广场 © SPV
Atom 公园 © SPV
le Grand Paris 大巴黎规划 © Studio Associato Bernardo Secchi Paola Viganò
08 ZUS (Zones Urbaines Sensibles)
图源网络
坐标:荷兰鹿特丹,美国纽约
成立时间:2001
规模:约25人 
官网:https://zus.cc/
# 公共领域、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自发性项目、众筹、公众参与、跨越界限
ZUS由埃尔玛·范·博克塞尔(Elma van Boxel)和克里斯蒂安·科雷曼(Kristian Koreman)在2001年成立。目前是一个由25名成员组成的多元化国际团队,在建筑、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开展设计和研究,致力于建筑的公共角色,为城市和景观的变革做出贡献。ZUS坚信,建筑的创造力能够促进私人与公共、长期与短期、自然与文化、临时与永久之间界限的必要转变,这些看似矛盾的概念能够激发出具有前瞻性和长期责任感的项目,同时鼓励公众的参与。事务所不局限于甲方委托,他们主动“创造”项目,通过众筹和公众参与等形式,将空置的建筑和城市空间进行改造,不仅制造了话题度,还激活了城市的消极空间。ZUS因其跨越界限的实践在国际上屡屡获奖。
The Luchtsingel众筹步行桥 © Ossip van Duivenbode, Fred Ernst
Luchtpark Hofbogen 空中公园 © ZUS
上海世博会荷兰馆公共空间Happy Sheep © ZUS
Dune“沙丘” Almere 市海岸线区域规划和景观设计 © ZUS
室内与跨界
09 Roman and Williams
史坦德弗和亚历施© RW  
坐标:美国纽约
成立时间:2002
规模:中型
官网:https://www.romanandwilliams.com/
#室内设计、家具家居、建筑与艺术结合、工艺美学、跨界经营、视觉、可持续性、名人效应
Roman and Williams事务所是一家位于纽约的设计工作室,以酒店、餐厅、零售、住宅和产品设计而闻名。工作室由罗宾·史坦德弗(Robin Standefer)和斯蒂芬·亚历施(Stephen Alesch)创立于2002年。他们以“慢设计”而知名,强调工艺和质感,将建筑与艺术完美融合。除了设计业务,他们同时拥有实体精品店RW公社(Roman and Williams Guild New York),出售高端家具、配饰和器皿,包括工作室自行设计研发的产品系列以及世界各地工匠特别制作的物件。RW公社内还设有法式餐厅La Mercerie。Roman and Williams在全球范围内获上百奖项,史坦德弗亚历施也被《快公司(Fast Company)》杂志列入“美国50位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名单。
大都会博物馆英国馆 © RW  
Guild公社 © RW  
Boom Boom Room 餐厅设计 © RW  
好莱坞影星格温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住宅 © RW  
10 India Mahdavi
马赫达维©Antoine Doyen
坐标:法国巴黎
成立时间:2000
规模:小型
官网:https://india-mahdavi.com/
# 颜色、趣味性、原创性、东西方美学融合、室内设计、一体化设计、跨界、联名
英迪亚·马赫达维(India Mahdavi),是伊朗裔法国建筑师和设计师,一位极具才华和个人风格的设计师。她于2000年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以充满幻想和童趣的空间以及巧妙的色彩搭配而闻名。她也是业界公认的“色彩女王”。 她的项目在主色调的基础上,通常会运用几十上百种色彩。为了实现设计的完整性, 项目中大部分家具也由她根据空间需求定制而成,做到从空间到家具甚至到物件的一体化设计。年少时的旅居经历使她对于不同文化非常敏感,并在设计中融合了东西方美学。马赫达维承接了众多大型的酒店项目,还涉足了奢侈品牌的合作,并且推出了自己的家具系列。
迈阿密Makoto餐厅连锁店© JASON VARNEY 
伦敦 The Gallery at Sketch餐厅 © THOMAS HUMERY + © ROB WHITROW + © ED REEVE + © LEANDRO FARINA
甜品连锁店Laduree Quai des Bergues © ANNIK WETTER © CALYPSO MAHIEU
家具设计 © India Mahdavi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挑选的十个小众设计事务所,欢迎大家为喜欢的事务所踊跃投票。我们将选出票数最多的三家事务所进行采访。如果你有感兴趣的事务所,但没有出现在上面的介绍里,也欢迎大家为我们留言补充,我们将根据小伙伴们的反馈继续丰富采访名单。
现在就来投票吧!
发文编辑|Yaya
专栏/审核|Yaya, Ming
审核编辑 | Heloise
Reference
https://www.gsd.harvard.edu/event/christ-gantenbein-and-office-kersten-geers-david-van-severen-interviewed-by-jeannette-kuo/
https://utopianhours.it/en/team-member/kristian-korema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