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的逐渐扩大,秉持财富传承和分散风险的理念,高净值人群对于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也逐步上升。
根据《202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未来一年境外资产占可投资资产的六分之一。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全球化资产配置已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
尤其进入2023年,新冠疫情结束、管控政策全面放开之后,全球地缘冲突不断,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攀升,美联储强势加息等政策影响之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股市、楼市持续低迷,银行存款利率破2看1,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部分高净值人士在疫情之后的投资理念相对保守,对风险更加敏感,对于财富的保值倍加重视,规避单一货币持有风险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旺盛,家庭资产进行全球化配置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由于中国(大陆)施行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政府通过法令对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限制性管理;在换汇过程中,许多高净值人士常常面临潜在的合规问题。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实施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中国居民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换汇,换汇应当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内个人(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武装警察身份证件的中国公民)结汇、购汇仅有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的便利化额度,超出额度的须凭相关证明材料到银行办理。
这意味着,如果您在中国(大陆)境内想要用人民币兑换外币,无论是换哪国的货币,最高的数额不能超过等值5万美元。对于部分高净值人士而言,换汇问题已然成为资产全球化配置的“第一道坎”。
在换汇过程中,由于部分高净值人士对个人外汇业务的正规渠道和监管要求缺乏认知,通过“地下钱庄”购买、私下与朋友交换、公司对敲等方式违规兑换大额外币,常常面临严重的合规问题。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外汇行政处罚案件共计174件,其中以个人为对象的处罚案例共计126件,占比高达72%;以企业为对象的处罚案例共计24件,以银行为对象的处罚案例共计24件。
从金额上来看,这174件公开案例的处罚金额(包括对银行的罚没款)共计3.37亿元,其中,以个人为对象的处罚案例罚金最多,共计1.80亿元。
由此可见,换汇可不是一件小事,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蒙受惨重损失。
今天,我们就从中国外汇监管原则、个人换汇违规风险等方面来分析高净值人士换汇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合规方式。
01中国个人外汇业务的监管原则:
在中国外汇监管体系下,按照交易性质不同,个人外汇业务分为经常项目业务与资本项目业务。具体如下:
1
经常项目业务: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常见的个人因私用汇,如出境旅游、留学、公务或商务出国、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医疗、定居、赡养家庭等所需要的款项均属于经常项目业务项下。
2
资本项目业务: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具体包括境外权益投资及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投资、外汇保险、对境外的捐赠、对外提供贷款、借用外债、对外担保以及移民财产转移等。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到,经常项目业务下的个人外汇业务按照可兑换原则管理,资本项目业务下的个人外汇业务按照可兑换进程管理。具体解释如下:
★ 经常项目业务下的个人外汇业务按照可兑换原则管理:
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规定,针对不同业务的区别管理原则,即:对经常项目个人外汇业务,按照可兑换原则管理。
也就是说,只要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国家对资金的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个人只需要按照相关要求提交材料证明交易的真实性,即可实现资金的跨境收付。
这意味着,如果在年度总额内购汇,凭本人真实身份证明并向银行申报用途后,即可办理购汇。如果超过了年度购汇总额5万美元,银行会按照外汇管理的规定,审核购汇者真实的需求凭证,如学费证明、就医证明等,审核无误后便可以办理购汇。
举个例子:留学购汇,如果学费或生活费是8万美元,购汇时就要向银行提供境外学校录取书、学校相应年度或学期的学费或生活费证明等文件,银行审核无误后,便可以直接购汇8万美元。
★ 资本项目业务下的个人外汇业务按照可兑换进程管理:
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规定,对资本项目个人外汇业务,按照可兑换进程管理,即首先实现有条件的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完全可兑换。
目前,尽管中国(大陆)尚未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个人外汇业务,但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对于部分资本项目资金外汇资金收支做了例外规定。
图: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4版)截图
个人对外财产转移,比如移民或继承、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境内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等,对于已经开放的个人外汇资本项目,也需要经过核准或登记后才可以进行汇兑。
02个人外汇违规的风险:
自2017年1月1日起,无论在银行柜台还是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购汇,都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明确填写购汇用途和用汇时间。
以下是《个人购汇申请书》需填写的内容:
图:银行个人购汇申请书
从《个人购汇申请书》上可以看到,除了个人购汇的基本信息,对个人购汇的用途也做了更为详细的区分,同时增加了用汇时间。
购汇用途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和其他共九大项。
因此,如果想要在海外买房置业,假设资金来源是中国(大陆)境内,那么就需要分数次进行购汇,耗时耗力相当麻烦。
如果涉及逃汇、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
案例:
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谭某通过“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146笔,金额合计400万美元。该行为违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处以罚款259.6万元人民币。处罚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一旦被查发现存在外汇违法行为,相关个人将面临行政处罚。
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相应处罚规定如下:
01
— 逃汇 —
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有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或者以欺骗手段将境内资本转移境外等逃汇行为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调回外汇,处逃汇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逃汇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2
— 非法买卖外汇 —
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3
— 非法携带外汇出入境 —
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违反规定携带外汇出入境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处违法金额20%以下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海关予以处罚的,从其规定。”
04
— “关注名单”和征信 —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版)第六十二条规定,中国外汇局对规避管理的个人实行“关注名单”管理。
“关注名单”内个人的关注期限为列入“关注名单”的当年及之后连续2年。在关注期限内,“关注名单”内的个人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均需提交相关材料,且将受到银行更为严格的审核,个人外汇业务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与此同时,外汇违规行为的处罚信息将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会影响被处罚个人的信用记录。
以上仅是行政处罚部分;如果情节严重,还将面临刑事处罚。
与换汇行为直接相关的刑事责任主要有两种:逃汇罪和非法经营罪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涉及洗钱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具体法条如下: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条,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的,可构成逃汇罪,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逃汇罪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倒买倒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等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仍掩饰、隐瞒该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可构成洗钱罪。
尽管有严苛的法条规定,但是对于个人而言,也无需过度紧张。通常,境内个人在违规换取外汇时涉及刑事责任的风险通常较小。比如,逃汇罪通常针对是单位或企业,境内个人违规换取外汇通常不构成逃汇罪。
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与外汇相关的“非法经营罪”,主要是为了依法惩治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犯罪活动。
因此,境内个人出于非经营目的而换取外汇的行为一般不能达到以上刑事处罚的构罪标准。
03常见合规换汇方式:
个人换取外汇:
通常,个人换取超过每年5万美元便利化换汇额度的,须凭真实且充分的证明材料到银行办理,银行将审核确认交易单证所列的交易主体、金额、性质等要素与申请办理的外汇收支相一致等信息决定是否办理外汇汇出。
移民后换取外汇:
现阶段,中国(大陆)允许获得境外永居身份(含港澳台地区永居身份)、外国国籍的人员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外管局批文并将其在取得移民身份之前在中国境内拥有的合法财产变现汇出境外。
通常,个人向其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申请移民财产转移,外汇局核准后会出具核准件,核准件中将注明允许汇出的最高金额,一张核准件上的金额应当一次汇出而不得拆分。
另外,部分地区外汇管理部门,比如北京等地接受分批申请,但对于外管局出具的核准件所核准的金额须一次性汇出。因此,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最好到当地外汇管理部门核实相关政策。
继承换汇:
针对外国公民(非中国大陆公民)或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居民,可以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将其依法继承的内地遗产变现,通过外汇指定银行购汇和汇出境外。
需要注意的是,继承转移针对的是外国公民(即非中国大陆公民)或港澳台地区居民。这意味着,继承人需要在继承前完成身份转变,否则在具体办理继承转移过程中,可能面临外管审批困难的局面。
综上所述,在中国(大陆)境内,个人违规换取外汇可能面临行政和刑事两方面的处罚风险。但实际上,这些规律法规主要打击的是地下钱庄、跨境赌博、出口骗税、非法网络炒汇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
正如前文所讲,对于有真实、合法需求的经常项目项下购汇或结汇都是不予限制的,只要能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购汇或结汇。
其实,每年5万美元的便利化换汇额度,实质上是个人可凭其身份证件直接在银行办理结汇或购汇的年度便利化额度;而超过该年度便利化额度的,除了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以外,还需向银行提供真实用途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例如:留学学费或者留学租房费用,只要提供真实用途的证明材料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金额购汇并向境外汇出。
相关资料:
个人财产转移业务申请表链接:https://www.safe.gov.cn/zhejiang/file/file/20201224/62689f20a61842e09d558377a4058bfa.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链接:http://gongbao.court.gov.cn/Details/f8e30d0689b23f57bfc782d21035c3.html?sw=%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88%91%E6%B3%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https://www.gov.cn/zwgk/2008-08/06/content_1066085.htm
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http://m.safe.gov.cn/safe/file/file/20200831/f0127756271c43ef9b3908d5d157bd91.pdf
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4版):https://www.safe.gov.cn/hebei/file/file/20240422/b1f9b74b1c91466eb7353b69dd5d2718.pdf?n=%E9%99%84%E4%BB%B6%EF%BC%9A%E8%B5%84%E6%9C%AC%E9%A1%B9%E7%9B%AE%E5%A4%96%E6%B1%87%E4%B8%9A%E5%8A%A1%E6%8C%87%E5%BC%95(2024%E5%B9%B4%E7%89%88)
转自美国保险在线课堂 作者 美国保险在线课堂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