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设计师 Calvin Luo(罗禹城)宣布,将从2025年第一季度起陆续暂停 CALVINLUO品牌旗下的全部业务。他表示:
“我希望通过《华丽志》,以官方的形式告知大家这个决定。”
对于熟悉和喜爱 CALVINLUO 品牌的各界人士,这个决定来得相当突然。近十余年,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市场可见度越来越高,但身处群雄逐鹿、快速迭代的中国商业环境,个人风格鲜明的设计师品牌如何把控发展的“分寸”和“节奏”,成为了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许多人都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Calvin Luo 本人与《华丽志》坦诚分享了其暂停品牌背后的具体原因,以及他对中国设计师品牌发展的种种思考,相信可以为业界带来宝贵的启示。
上图:CALVINLUO位于上海永嘉路的旗舰店
如下是创始人 Calvin Luo 本人关于品牌暂停这一决定发布的公开信:
CALVINLUO
的第一个十年:

全年无休的疯狂节奏
从《华丽志》追踪记录的本土设计师数据看来,自2013-2014年开始,新创立的本土设计师品牌开始爬坡式地大量涌现。
正是在2014年,还在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就读的 Calvin Luo 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CALVINLUO。
品牌创立两年后首次登上纽约时装周,随后于2020年入选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2022年,CALVINLUO品牌年销售额迈过亿元人民币大关。2023年,品牌全年业绩增长14%。
品牌创立至今,CALVINLUO 陆续与全国300余家买手店开展批发业务。在独立门店方面,品牌2022年于上海永嘉路开出第一家实体店,迄今在上海、北京、成都和深圳共开设6家直营门店,其中5家仍在运营中。
上图:CALVINLUO位于深圳PAFC Mall的门店
CALVINLUO 品牌从未进行过融资,Calvin Luo 本人也一直是品牌100%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在近10年的创业历程中,Calvin Luo 一直是同事眼中敏锐又勤奋的“工作狂”,也是一位“时间管理大师”。关于自己的工作状态,他是这样描述的:
在设计层面,每年要负责超过1000多个SKU的服装设计工作,需要不停输出创意。同时,还要负责100多人团队的管理工作,并对各项决策“拍板”,以及处理企业所有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品牌在创意和商业两方面的唯一领导者,他需要对外部商业环境保持敏捷的反馈速度。Calvin 坦言:自己每天都在疯狂工作和飞速学习中度过,全年无休。
上图:身着CALVINLUO针织上衣的Bella Hadid
按下“暂停键”背后:无法摆脱“成长的烦恼”
主动暂停品牌这一举动看似突然,但这是 Calvin 本人近两三年深思熟虑后的决策。
谈及背后的原因,Calvin 和《华丽志》多次提到了设计师品牌发展路径和目标设定的问题。
他认为,如今这一代的中国设计师,踏上了“时代的浪潮”。近十年,在社交媒体、短视频红利以及消费热情的推动下,许多设计师品牌走上了商业的快车道。这其中,每位主理人的意愿、目标和路径选择千差万别——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而对于CALVINLUO品牌本身,他坦言:“把品牌做大,从来不是我创立品牌的初衷。现在回头去看的话,我感觉自己的品牌是被这个巨大的浪潮推着走的。”
他认为目前品牌的商业发展进入了平稳的节奏,但下一步如果要继续“变大”,设计工作的压力、个人精力的分配等,将首先受到挑战。
他分享到,一开始每季做200个SKU就可以,但是现在要满足不同地域人群的需求,每年要承担高达1000多个SKU的服装设计工作。
上图:CALVINLUO FW23在巴黎时装周的秀场图
《华丽志》也问到 Calvin,是否可以找一位商业合伙人,把他从管理压力中解放出来?他表示,自己试图寻找过,但是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
让品牌继续“变大”,也将带来商业模式重心的调整。他认为,在符合品牌目前定位的客群这一前提下,批发和电商业务增量空间比较有限,下一步如果继续发展,增长点就在于门店。
上图:CALVINLUO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门店
而开设门店,首先意味着资金的投入。如果在重点商业体或商圈开设一家新门店,仅押金、装修上的投入可能就已达百万元。门店开业后,需要管理的运营细节势必会越来越多。
虽然 CALVINLUO 品牌现在可以充分自给自足,但如果开设多个门店,“融资”的话题不可避免。Calvin 坦言,近几年陆续有投资方接洽,但品牌从未接受过任何外部投资。他也坦诚表示,希望自己更多的精力用于设计本身,而不是用于寻找和对接投资人。
谈到关闭品牌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选择二字。
他认为,品牌如果继续“变大”,无论是产品SKU的增加、商业模式的调整、以及可能导致的对外融资,都将指向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设计的工作量变大,分配在设计方面的精力却更少,这绝非自己想看到的。
况且,经历了近10年高强度工作后,他认为自己的身心都需要彻底休整一下,所以决定从2025年第一季度起暂停品牌。
上图:身着CALVINLUO 2023秋冬系列的水原希子
中国设计师品牌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其实,“Designer Brand 设计师品牌”并不能被认为是品牌的定位,而是一个品牌创始人身兼创意总监的商业形态描绘。
Calvin Luo与《华丽志》谈到一个关键问题:当独立设计师品牌规模壮大,但创始人离开品牌,品牌是否还能称之为设计师品牌?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位主理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而 Calvin 也做出了当下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
他提到,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时尚产业,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状况和海外大不相同。纵观全球,并没有非常合适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参考范本:
无论是国内成熟的商业服装品牌、国际奢侈品牌、或者是由海外设计师创立、但是已经成熟的商业服装品牌,在发展路径上都无法和如今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进行对标。
上图:米卡为CALVINLUO拍摄的球鞋广告
《华丽志》所追踪的中国设计师品牌中,有的已将品牌卖出,有的强化设计师个人IP,有的已经开始孵化新品牌, 有的设计师本人转型艺术创作,还有一部分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
坦然面对自己同名品牌的第一个十年的生命周期,Calvin Luo 希望将自己的这段经历真诚地分享给已经在路上,或者将要上路的年轻设计师们。
尽管将从2025年暂停自己创立的品牌的全部业务,他依旧认为中国设计师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远远没有饱和。
他也和《华丽志》分享了自己过去10年的创业心得,希望给同行们以启发:
首先,他认为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时代的企业”,品牌的发展无法脱离时代背景,任何一个看似遥远的、来自其他行业的商业变化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所以主理人对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要十分敏感,视野要宽广,一定不能活在“小世界”里
除此之外,他认为产品占成功70%的因素,设计师要对品牌有着清晰的定位,并且敏锐捕捉市场需求。
上图:CALVINLUO 2024秋冬系列
暂停全部业务,这既是 CALVINLUO 品牌面对复杂商业环境所采取的克制和谨慎的选择;也是 Calvin 本人停下脚步,找回自己,重启未来人生的全新机会。
虽然自己的品牌暂停了,但他期待着行业中的其他品牌可以实现“个人设计特色”和“品牌商业规模”的两全,给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之道。
最后,Calvin 表示,很感谢身边家人、朋友、和团队成员对自己决定的支持。下一阶段,他可能会选择“放空”一段时间,陪伴家人,以投资人的身份加入部分商业项目,也可能未来会继续深造,攻读一个设计专业之外的硕士学位。
附:Calvin Luo 关于品牌暂停这一决定的英文版公开信
| 图片来源:CALVINLUO品牌提供
| 责任编辑:Elisa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设计师相关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