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自正式上市后,小米汽车的热搜似乎就没停过。
5月15日,小米汽车发布消息,表示完成了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
雷军紧接着也发文称:小米正在继续扩充产能,确保今年交付10万辆。
更早之前,一名车主刚提完车,才开了没多久就出现故障。小米汽车提出可以退款并赔偿相关损失,车主却宁愿等上大半年也坚持再换一辆新车。
这样的销量成绩,这样的用户忠诚度,无不令同行们眼红。
所以同行们纷纷公开表示要向雷军学习。
但时至今日,他们学习的主要领域仍然是营销。
小米营销很牛,以至于同行将小米汽车的成功都归功于营销上面,这可能是目前对小米汽车最大的误解。
其实小米汽车成功的因素,雷军在2年前就给出了许多提示。
2022年,雷军把小米创业10年的方法论和打法汇成了一本书,也是他的首部商业思考之作——《小米创业思考》
这些思考,有不少都用在了小米汽车身上。
1.小米汽车x互联网思维
小米的互联网思维,集中体现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比如专注,它有四个核心命题。
第一,要有清晰的使命、愿景。
小米汽车明确要对标保时捷、特斯拉,未来要成为世界前五的车企,使命决定了它后续的动作,第一辆车就投入了100亿。
第二,深刻的洞察力,了解行业,了解用户需求,找到机会。
从最早的MIUI到小米汽车,小米的一大杀手锏就是打爆用户参与感,从中明确什么是更优的用户体验。小米汽车的颜值,打动了很多不关心车的女性;小米汽车一个小小的手机支架、随处可见的实体按键、放雨伞的收纳,每个细节看起来都微不足道,加在一起却极具诱惑。
还有两个命题,分别是“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和“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对于“克制贪婪”,雷军说过:“资源总是有限的,切口越小,压强越大,突破越有力。”所以能看到,小米集齐全部力量,专注于此前不太受关注的轿跑市场,最后做出了90分的作品,在六七十分的市场里轻松出圈。
通过小小的切口,小米最大限度地让大众对自己的造车能力产生了自信,也对其下一辆车产生了期待。
专注、极致、口碑、快,目的正是效率和信任。
2.小米汽车x和用户交朋友
创办小米时,我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不赞同‘把用户当上帝’,中国大多数人并不信上帝,这话就是商家说给自己听的。”在《小米创业思考》里,雷军明确地说,应该是把用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但怎么和用户交朋友呢?
首先,性价比是最大的诚意。时至今日,哪怕在卖30万的车,性价比依旧是小米不可磨灭的标签。
其次,通过新媒体和用户高效沟通,倾听用户的声音。
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看看小米汽车火了之后,多少车企想依样画葫芦却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结局就知道了。
不过对于小米,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创业初期,小米团队就有一项硬性规定,从合伙人到产品经理和开发工程师,全部都在社区论坛和微博上直接面对用户,随时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到了造车时期,雷军和一众高管高频率地发微博、发短视频,也是在延续过去打法。
然后是用行动尊重用户。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雷军亲自为车主开车门。
最后对于和用户交朋友,雷军还有个建议:和朋友一起玩,脸皮厚点也无妨。
在书中,雷军自述:“作为一个工程师、码农,我的性格其实比较内向。面对用户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只要能和用户玩到一起,我就豁得出去。”
所以从过去被恶搞“R U OK”到车展上被喊“爸爸”,雷军总是一笑了之,有时更是亲自下场玩梗。
因为“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哪怕闹点儿,也不丢人。”
当然,小米汽车能走到今天,绝不仅仅是因为在某一两个方面很突出。
在《小米创业思考》里,关于“爆品模式”“生态链模式”“高效率模型”“智能制造”等等,雷军都事无巨细地做出了阐述。
这些干货,也在小米汽车身上一一印证了。
所有人都想一探究竟的小米汽车,以及雷军的魅力和打法,其实并没有太多秘密。
一本30万字的书,足以说清。没有什么晦涩的语言和难懂的专业术语,只有最直接、易懂的文字,一如雷军的一贯作风。
不论是对小米、小米汽车或雷军感兴趣的人
抑或是想从中学习、有所收获的人

《小米创业思考》绝对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
原价86元,今日金错刀特价57.8元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The End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