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仕道君 
来源:仕道
文章已获授权
民间有句歇后语:麻雀落在房梁上,好大的架子。
在当下的官场里,也有不少架子很大、官威凌人的“小麻雀”。
这些“小麻雀”,普遍官职不高,以科级居多,因为努力很久终于得到一官半职,从而摆脱了“普通人员”身份,跻身“领导”序列,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
何以领导越小、官威越大?
因为虽然进入“领导”阵营,却处在圈子的最底层,自信心不足,所以特别喜欢“摆架子”,总爱强调自己的身份头衔,把最小的权力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渴望得到下属和他人的敬仰。
近日,在陕西蓝田县,又有一位官威极大的“官场小麻雀”爆红网络。
这位“官场小麻雀”叫彭聪涛,是蓝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一名副科级干部。
一名男子举报说,4月26日晚上11点半,彭副镇长以命令的口吻给他妻子打电话,要求马上出来,陪他去唱歌。
当时由于孩子正在发烧,实在不宜丢下孩子不管,其妻子便委婉拒绝了彭副镇长夜半一起嗨歌的“命令”。
自感权威受到挑战的彭副镇长不乐意了,当晚12点半左右,他带着一个女人上门兴师问罪,继续要求出去唱歌。
而那名女子,并不是彭副镇长的妻子,是他的一个女朋友,看来彭副镇长的异性朋友真不少呀!
既然身边有一位女朋友了,为何还要再找一位呢?是一个满足不了他吗?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自己的老婆被别的男人吆五喝六,想叫走就叫走,不去还找到家里来了,奇耻大辱啊。
于是,身心受到极大损害的男子,向县纪委举报了彭副镇长。
不料,事后彭副镇长却假惺惺地道歉说:开玩笑的……
这是开玩笑吗?如果男人们都采取这样的方式和其老婆“开玩笑”,彭副镇长会乐意不?
由于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不接受道歉,这时候彭副镇长的爆脾气又上来了,反过来质问:“都给你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咋滴,把人杀了吗?”
当然,彭副镇长的问题还没有到杀头的地步,但后果也很严重。
5月13日,彭副镇长的丑行被网络曝光后,县纪委和组织部立即启动调查,彭聪涛被停职。
戴着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彭副镇长,何以如此猖狂、如此霸道?
从职务来看,彭聪涛是蓝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也就是俗称的“常务副镇长”,类同于县里的“常务副县长”、市里的“常务副市长”,在一个镇里面,还是有相当实权的。
所以,从分工来看,彭聪涛分管发改、农业、水务、资规、住建、乡村振兴、电力、通讯等工作,分量颇重,话语权不小,能量不可小觑。
仕道君注意到,就在4月上旬,浙江温州惊爆一起母女花出轨街道办副主任的奇闻:一名叫蔡某云的医生,借调到县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因想调动科室,主动向温州瓯海区梧田街道办副主任陈某锋多次献身。更毁三观的是,为了满足陈副主任的淫欲,她竟然把女儿也一起带上了。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街道办副主任竟有如此神通,让一对母女主动献身,电影也不敢这么演。
可为了调动科室,她不得不放弃尊严、廉耻。对她来说,调动科室是无法逾越的难关,而对于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街道办副主任来说,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儿。
而在当前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群体中,还多多少少存在“土皇帝”“地头蛇”之类简单粗暴的工作、思维方式,“我的地盘我作主”,只要是自己分管的下属,不管是否工作时间,无论私事公事,都要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
所以,彭副镇长才会半夜三更要求女下属前往KTV陪其唱歌。
目前这位女下属的具体身份不详,但十有八九不会是公务员或编制内人员,可能在镇政府上班的编外人员,或者在村里担任村干部,比如村妇女主任之类。只有政府临时工,或者村干部,彭副镇长才能在他们面前如此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肆无忌惮。
他吃定这个女下属不能、不会把自己怎么样,所以才会半夜三更、三番五次威逼其出来陪其唱歌,或许这位女下属正有求于己,或许这位女下属已不止一次陪其唱歌了。
如果不是时间太晚,正巧又在家中,而丈夫也在家,孩子又发烧,实在不方便离开,女下属说不定真就顺顺从从跟他一起嗨歌去了。
彭副镇长倘若不是精虫上脑、权令智昏,被拒绝后还找上门来兴师问罪,恐怕就不会彻底得罪女下属的丈夫,让其尊严尽失,忍无可忍,从而出手举报他了。
还有,他能轻车熟路地找到女下属的家,估计也不是第一次来吧?
正是: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不作不死,死得其所!
仕道君多次说过,“腐官”不一定是“狂官”,而“狂官”十有八九是“腐官”。
从“狂官”到“腐官”“贪官”常常只有一步之遥。
试想想,视他人如草芥、视德行如粪土、视规章如无物、视法纪如婢女,这些“狂官”能不走向深渊吗?由践踏他人的人格与尊严、践踏社会道德与公共秩序,自然而然地就会走向践踏法律这一步,由“狂”而“腐”也就不难理解了。
无数事实证明,官场上那些目空一切、飞扬跋扈之徒,往往就是作奸犯科的腐败分子。
把反腐的聚光灯对准那些“官场狂徒”,或许不失为澄清吏治的一大良策。
建议蓝田县纪委和组织部,深入查一查彭聪涛这个“狂官”的廉洁问题,比如他那些嗨歌、喝酒的开支都是从哪儿来的,有没有以权谋私、权色交易行为,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