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太欢乐了,全是《我是歌手》的各种梗和热搜,连我们身边万年不看内地娱乐综艺的直男都说,被《歌手》的营销全方位包围和触达了。《歌手2024》无疑是出圈大爆了!
我们来看看《歌手》自己的官方数据:
全网热搜1352
微博主榜热搜142
34个热词登顶Top1
抖音双榜167
B站全站热搜43
......
太多了,根本统计不过来,这个屠榜成绩是所有营销品牌人看了都羡慕和流泪的,《歌手》的营销套路太值得拆解借鉴了。
 狂人下场拍视频,赶紧关注!
01.
营销圈比脱口秀演员还需要爆梗
IP有些老化的综N代《歌手2024》(以下简称歌手)时隔四年重启,一开始首发的名单有很多的讨论,但都限在小范围和粉丝圈,直到一些爱国梗诸如“那英,叶赫那拉氏的宿命”、“五旬老太守国门”、“叶赫那拉是她的姓 对抗列强是她的命”引爆舆论。
本来不关心的围观群众才晓得,原来《歌手》首播了,直播全开麦,现场live无修音,还请来两位外国选手和国内的一众歌手比拼,那英使出叶赫那拉家的全部本事也只能混个第三,前两名被两个外国人香缇与凡希亚包场了。
这场面堪称“草莓音乐节大战格莱美”啊,网友们灵感迸发,《歌手》成了巨大的灵感素材库, 爆梗一个接着一个,从“南村群童声无力” 到“速来,三个,会唱的”,到处在替那英摇人,头脑风暴名单从高音铁肺到灵魂国家队,全都盘了个遍。
造梗的速度和质量,连小米的雷军看了都羡慕。营销圈可是比脱口秀圈更需要爆梗啊。有梗,就能以小博大,花小钱办大事,一张有梗的截图就能传的到处都是了,可比花好几万做的精致海报管用多了。“玩梗”是年轻人的社交密码,也是品牌吸引年轻人的砝码。
想想小米Su7的传播,你要说性价比,就不能只说性价比,小米直接把自己跟保时捷关联上,要说好米知时捷”,要说“年轻人的第一台保时捷何必一定是保时捷”要说“真正懂的人都在等红米汽车。”甚至来给小米捧场的各家车企CEO,也能迅速拥有一张出圈梗图。
没有梗怎么办?当然是组织创作起来啊,甚至很多车企专门找了一批段子手来给每次的营销造梗。脱口秀编剧再就业也有了新方向,给品牌写梗。
02.
民族情绪是流量密码
谁能想到,一档音乐节目的尽头竟然是精忠报国, “若有战,召必回”,网友顺着摇人名单,到每一个明星的社交媒体下留言,希望该歌手“出战”。不仅请凤凰传奇即刻停止巡回练兵,还催促邓紫棋时态紧急别吃面了。
本来是是营销的梗,但随着韩红的第一个“请战”这波爱国情绪到达新的高潮,随后越来越多的歌手表示“请战”愿意替国唱歌。
连胡锡进老胡都认为:这反映出“爱国”正在成为网上引流最突出的万能工具,使用它也越来越“顺理成章”,性价比颇具吸引力。
据说湖南卫视内部很紧张,工作人员大崩溃,湖南台毕竟是体制内,敏感性很强,吃爱国流量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姿势,要保持适度,不能太过,不然容易被反噬。
上一波在爱国营销里“翻车”的是香飘飘,不实事件的策划和炒作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抵触。在远一点的李宁成也国潮,败也国潮。过度将产品与爱国情绪挂钩,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质疑品牌的动机,并担忧品牌在使用民族情感上的真实性。避免用陈旧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而是要与现代社会价值和年轻一代的消费观点相吻合。
03.
营销传播应该是“连续剧”
《我是歌手》台下比台上更精彩,最新的剧情已经发展到《歌手》第二场要修改规则了。
我们来复盘这出好戏:
那英内定夺冠反转
那英五旬老太守国门
网友紧急头脑风暴摇人出战
韩红领衔下场为国请战
《歌手》导演回应歌手要留足档期
有来有往,有抛梗接梗,有剧情的跌宕起伏,延伸空间,这营销堪比一出全民参演的沉浸式互动演出的大型八点档啊。
远的不说,就连刚刚过去的X度副总裁璩静事件,不也是一出连续剧传播吗,每天选题拉满,原来营销最重要的环节是议题设置。议题设置就好比剧情设计,有了议题和剧情,品牌就从广告营销走向公共舆论场了。
品牌的传播,其实就是一场环环紧扣的连续剧。《我是歌手》总是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和讨论空间,促使他们期待每一集的上演。广告营销人要学会如何编织故事,让自己的品牌成为观众心中永不落幕的剧情,连续性和故事性是留住观众眼球的重要法宝。
每天中午11点半,不见不散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广告
因为你连“廣告狂人”都没有关注...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魂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