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荣:我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坐冷板凳、热板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板凳坐的问题。
院士建议:给高校科研人员一个安静的板凳,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
来源/必记本公众号
问:您一直在科研一线。在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去定位?
谭建荣:高校是新的科研思想、新的产业技术的发源地和萌芽地,但真正的产业化还是要靠企业。高校的主责是培养学生,并且由老师带领学生去做研发,研发出新型的技术、系统,新型的解决方案等等,然后由企业进行产业化。高校本身能够直接介入产业化的人是很少的。
问:要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过去在产教融合方面我们有很多卡点和难点,包括高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够理想等等。您认为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方面要如何发力?
谭建荣: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卡点,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产教融合也是这样,各个项目有各个项目的难点,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难点。有些项目缺资金,有些项目缺人才,有些项目缺政策,有些项目缺土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新企业是主体,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打通整个链条。单从高校端来看,需求是不足的,包括科研需求、创新需求,以及有效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人类前进的革命动力。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特点。现阶段的创新,企业是主体。
问:要从产业端往上走,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国家现在很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强调要在他们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进行长周期、高强度、稳定的培养,让青年科技人才甘坐“冷板凳”。您怎么看?
谭建荣:我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坐冷板凳、热板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板凳坐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实行末位淘汰,你冷板凳坐了三年、五年没有成果,就要被分流,板凳就没有了。现在大部分科研人员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板凳问题,而不是“板凳冷热”的问题。现在,很多青年教师有焦虑情绪,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所以,首先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板凳,然后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我认为关键在这里。
问: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有什么建议或期许吗?
谭建荣: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发展,根据本单位、本地区、本学科的特点来发展。优秀人才的成长没有统一模式,统一模式就会僵化和教条化。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研究方向,让做科研的人真正喜欢做科研,这是本质问题,培养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也是这样,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本研究方向的兴趣,有了兴趣,他自己就会去钻研。所以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让他热爱本专业。
是内驱,而不是外面驱动。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