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妖怪学,妖怪学的未来在日本”

日本民俗学者的这句话,
深深刺激了80后作家张云。
他决定成为一名妖怪调查员,
用笔杆为妖精鬼怪正名。
点击以上视频,了解他的故事!

你见过“种房子”的吗?
这个叫“乔小刀”的无证建筑设计师,在云南已经种下超过100幢房子。
他的房子奇形怪状、没有资质审批,最开始总有人来查。
乔小刀只好装上四个轮子,看见有人来就赶紧推着轮子跑。
可房子越造越大,推着跑不动了,他便装个电机。
查处的人再来,他当着人面就能把房子开走。
移动房车造了多年,乔小刀开始思考,能不能让房子飞起来?
说干就干,顶上吊个大气球,乘风起飞,一幢“飞物环游记”出现在天空中;
上完天还得下地。这不,一幢鲨鱼造型的海陆两栖屋,从想象变身现实;
给别人造完一百栋房子后,乔小刀开始琢磨,要不要给自己留点东西?
于是他在一片荒地上建造了“荒野之国”,这里是小孩子的游乐园,更是大人的童年回忆场。‍‍‍‍‍‍‍‍‍‍‍‍‍‍‍‍‍‍‍‍‍‍‍‍‍‍‍‍
每个来到荒野之国的人,都得脱下“大人”的那层皮。
再疲惫的中年人,也能唤醒内心深处那颗早已被封藏的童心。‍‍‍‍‍‍‍‍‍‍‍‍‍‍‍‍‍‍‍‍‍‍‍‍‍‍‍‍‍‍‍‍‍‍‍‍‍‍‍‍‍‍‍‍‍‍‍‍‍‍‍‍‍‍‍‍‍‍‍‍‍‍‍‍‍‍‍‍‍‍‍‍‍‍‍‍‍‍‍‍‍‍‍‍
荒野之国,一座莽荒乐园
如今的“荒野之国”已经成为云南文化地标之一。
太多明星来这里打过卡,太多节目组来这里拍节目。
从一个人玩玩,到成千上万人慕名前来。
“荒野之国”最大的特色在于:这里没有现实,只有荒诞的想象。
乔小刀要把平面动画片里的家,拉出来变成真的。
还记得小时候看《西游记》里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片段吗,孙悟空变成了一座土地庙。
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这里刚好有一座复原版,起名“天下无神庙”,进庙里面有弹吉他的菩萨。‍‍‍‍‍‍
看过《狂暴的麦克斯》肯定对里面的喷火战车印象深刻。
乔小刀则做出了“中国概念版”,会喷火的八臂哪吒。
哪吒更漂洋过海,去美国大沙漠里参加火人节。
这个汇聚了顶级创意者的创意集市,乔小刀带去了一抹中国特色:混世魔童,我命由我不由天!‍‍‍‍‍‍‍‍‍‍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那座能动能跑的钢铁城堡,这里有微缩版;
章鱼头长着一张寿星公的脸,一脸慈祥的盘桓在钢铁房车之上,有种克苏鲁的美感;
寿星公也能喷火!
静谧穹顶之上,有一尊仿佛来自外太空的巨大人头,这一幕太像《普罗米修斯》。
夜晚坐在穹顶之下闲聊,仿佛窥探宇宙天机。
比房子更“癫”的是,荒野之国里的车。
坐上它,简直重回80年代的公园游乐园。
顶着仿佛只能出现在《山海经》里的奇珍异兽,那么离谱但又那么想自己坐上去。‍‍‍‍‍‍‍‍‍‍‍‍‍‍‍‍‍‍‍‍‍‍‍‍‍‍‍‍‍‍‍‍‍‍‍‍‍‍‍‍‍‍‍‍‍‍‍‍‍‍‍‍‍‍‍‍‍‍‍‍‍‍‍‍‍‍‍‍‍‍‍‍‍‍‍‍
尤其这群异兽集体出动。‍‍‍‍‍‍‍‍‍‍‍‍‍‍‍‍‍
大家浩浩荡荡拍成一条长龙,《山海经》也不过如此了吧!‍‍‍‍
住房和交通解决了,《荒野之国》还格外重视“如厕”问题。‍‍‍‍‍‍‍‍‍‍‍‍‍‍‍‍‍‍‍‍‍‍‍‍‍‍‍‍‍‍‍‍
于是史上最癫厕所诞生:假人马桶下,是真人在上马桶。‍‍‍‍‍‍‍‍‍‍‍‍‍‍‍‍‍
如厕可是大问题,得有一本“拉屎秘笈”!
他在垃圾堆里“捡”房子
究竟怎样的脑子,能创造出这样一个疯狂的世界呢?‍‍‍‍‍‍‍‍‍‍‍‍‍‍‍‍‍‍‍‍‍‍‍‍‍‍‍‍‍‍‍‍‍‍‍‍‍‍‍‍‍‍‍‍‍‍‍‍
来到荒野之国前,乔小刀确实“疯”过。‍‍‍‍‍‍‍‍‍
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农村出生、初中毕业的穷小子,跟着父亲来北京搬砖。
别人搬完砖躺下休息,他搬完砖去书店识字。没钱买书就窝在书店里看,算是自学了九年义务教育。‍‍‍‍‍‍‍‍‍‍‍‍‍‍‍‍‍‍‍‍‍‍‍‍‍‍‍‍‍‍‍‍‍‍‍‍‍‍‍‍‍‍‍‍‍‍‍‍‍‍‍‍‍‍‍‍‍‍
后来他开始写歌,没钱就自己写词作曲、没歌手就拉着侄女一起唱,组合名叫“大乔小乔”,这样一个0宣发的民谣乐队,却成了当年的唱片销量奇迹。‍‍‍‍‍‍‍‍
北京从不缺这样的传奇人物,走上人生坦途的乔小刀一路沿着其他成功人士的路,开公司、当老板,走哪里都有一群人跟着,杯子刚端起来就立马有人斟满。‍‍
他终于走上了一条主流认可的成功之路。‍‍‍‍‍‍‍‍‍‍‍
可惜他对这种正确的人生过敏。‍‍‍‍‍‍‍‍‍‍
在北京待了十几年,他觉得自己被压着、越压越喘不过气,他得给自己找条活路。‍‍‍‍‍‍‍‍‍‍‍‍‍‍‍‍‍‍‍‍‍‍‍‍‍
关了公司、退出音乐行业,带着一身债,和女朋友开着一辆破车从北京到了云南。‍‍‍‍‍‍‍‍‍
既然主流走不下去,那就过过“非主流”的生活吧。
他又捡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木匠。‍‍‍‍‍‍‍‍‍‍‍‍‍‍‍‍‍‍‍‍‍‍‍
十几岁就跟着老爹出来讨生活、给别人造了无数房子,啥时候也能亲手给自己造一个呢?
于是第一个离经叛道的房子诞生了。‍‍‍‍‍‍‍‍‍
他造房子不关心重力问题,比如这座悬空楼梯。刚造好便被警告,迟早会塌。‍‍‍‍‍‍‍‍‍‍‍‍‍‍‍‍‍‍‍‍‍‍‍‍‍‍‍‍‍‍‍‍
乔小年一想也对,毕竟头重脚轻,那就让头再重一点吧。‍‍‍‍‍‍‍‍
于是楼梯上又立了座小房子。
这房子小到同时只能允许一人进入。但待着这个只能承放住自己的空间,却感觉无比安全。
当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来这里拍毕业照,简直像童话里的场景。‍‍‍‍‍‍‍‍‍‍‍‍‍‍‍‍‍‍
但这不是梦境,而是现实的!‍‍‍‍‍‍‍‍‍‍‍‍‍‍‍‍‍‍‍
他造房子很少买新材料,基本都是去垃圾站捡的。别人淘汰的垃圾,却是他眼里的珍宝。
一把缺了坐垫的椅子、一口缺了把手的铁锅,两者组合在一起,正好是冬天取暖的烤炉。‍‍‍‍‍
到底什么是垃圾,全看你的是视角落在哪里。‍‍‍‍‍‍‍‍‍‍‍‍‍‍‍‍‍‍‍‍‍‍‍‍‍‍‍‍‍‍‍‍‍‍‍‍‍‍‍‍‍
如果我们的眼睛总盯着最新的,那稍微磨损的物品便是垃圾;‍‍‍‍‍‍‍‍‍‍‍‍‍‍‍‍‍‍‍‍‍‍‍‍‍‍‍‍‍‍‍‍‍‍‍‍
如果我们总盯着最贵的,那所有平价都可随时扔进垃圾桶;‍‍‍‍
如果你只认为“成功”才是唯一的答案,可能人生的大部分片段,都是不值得过的。
从造房到造梦‍‍‍‍‍‍‍‍
他还每个人心里一个家‍‍‍‍‍‍‍‍‍‍‍‍‍‍
乔小刀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房子”的概念。‍‍‍‍‍‍‍
房子代表的是一个家,我们都希望它是坚固的,于是用混凝土、钢筋去加固;‍‍‍‍‍‍‍‍‍‍‍‍‍‍‍‍‍‍‍‍‍‍‍‍‍‍‍‍‍‍‍‍‍‍‍
我们都希望它是升值的,于是要学区、要买去更繁华的市中心、要买去更保值的一线城市。
我们一直为房子奔忙太多,忙到竟然没空再房子里好好喝上一杯茶。‍‍‍‍‍‍‍‍‍‍‍‍‍‍‍‍‍‍‍‍‍‍‍‍‍
乔小刀却说房子其实很简单。小到在墙角立一块木头,也能主任住人。‍‍‍‍‍‍‍‍‍‍‍‍‍
他造的不是房子,而是一个家。
他造房子有“四大要求”。‍‍‍‍‍
第一,得有树。‍‍‍‍
“荒野之国”只有一棵大树。
为了保护它,乔小刀沿着树干,造了三座树屋。第一层喝茶、第二层喝咖啡、第三层是7岁小朋友可以住的房间。‍‍‍‍‍‍‍‍‍‍‍‍‍‍‍‍
在这片荒野里,它是最高最大的一个场景。
第二,得有云。
他选择云南,放弃在北京经营多年的人脉和资源,云是最好的答案。‍‍‍‍‍‍‍
泡沫云;
大片的云、小片的云;
这样的云,是任何人力、物力、任何人、任何特权都不能够造成的。
云就在那里,唯有我们亲身去走进。
然后,是夜晚。
城市里是没有夜晚的。这里有彻夜闪亮的招牌、有路灯、有车尾灯映在水中的倒影,唯独没有黑夜。
而只有在夜里,我们才是真实的自己。
从黄昏到深夜,我们慢慢等着夜晚降临。
最后,得有风。
乔小刀说,任何建筑都是死的,放那不动。但他可以让所有的建筑都戴一个帽子。
这个帽子一定要动,当风吹动,所有帽子迎风吹动。‍‍‍‍‍
人生走累的时候,很需要有个地方能让我们停一停,感受些治愈。

乔小刀的故事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矫情:
又是文艺青年逃离城市瞎折腾的故事,如果没成功还会有人采访他吗?‍‍‍‍‍‍‍‍‍
最初离开北京来云南时,乔小刀确实想仿照陶渊明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他租了块地,自己动手种粮食,却发现不可能养活自己。‍‍‍‍‍‍‍‍‍‍‍‍‍‍‍‍‍‍‍
造房子,纯粹是生活所逼,他要收入,正好自己有木匠手艺。
有了点收入后,他嘴里也在谈钱、谈成本控制、谈甲方、谈订单。‍‍‍‍‍‍‍
他不是个隐士,相反他相当入世。
他看透大家都走的太急,明明想要的是一个家,却陷在一个混凝土房子的执念里。
他离开北京,来云南当木匠造房子,是想给自己一个家;
后来发现原来大家都找不到家了,于是他在荒野之国里,想让大家找到寄托童年幸福的那个家。
那个每个人心底,对于“家”最私密、最温暖的渴望。
它应该有风吹动、能看到窗户外安静的云、在每个归家的夜晚亮起一站昏黄的小灯。
这个社会一直在向前奔跑,我们每个人都被逼着更强、更快、更高效,我们习惯奔跑,却早已忘记飞速狂奔的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乔小刀的荒野之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那片童话王国是否还存在?‍‍‍‍‍‍‍‍‍‍‍‍‍‍‍‍‍‍‍‍‍‍‍‍‍‍‍‍‍‍‍‍‍‍‍‍‍‍‍‍
是否能让奔跑累了的我们,停下歇一歇?
就像乔小刀曾说的:“只要能向生活弯腰,就能捡拾风景。”
- END -
HI,我是艺姐!
『魔都艺姐-甄选非遗美食群』进了吗?没有的话赶紧来,错过后悔。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品质好
服务好
价格低
加魔都艺姐 进非遗美食群
领红·包+享美食+更省·钱
如发现比我们价格低的,

下单七天内,可退差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