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税的讨论更多和政治有关。
当地时间周二(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半导体、电池、太阳能电池、钢铝产品等价值18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白宫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企业。
从今年开始,中国电动汽车关税将从25%提高到100%,中国光伏电池关税将从25%提高到50%,部分中国钢铝产品的关税将从目前的7.5%提高到25%。
拜登还指示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将中国锂离子电池关税从7.5%提高到25%。从2025年开始,中国半导体关税将从25%提高到50%。
白宫在一份情况说明书中表示,将首次对从中国进口的注射器和针头等医疗产品以及船岸起重机征收关税。
在宣布加征关税时,白宫提到了中国对本国企业的支持导致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以及价格被人为压低的问题。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对记者表示,拜登希望确保美国就业“不受中国低价出口商品的冲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15日在回答记者有关中方是否会对美国商品加征新关税的问题时表示,美方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只会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损失,令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在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关税这个问题上,目前白宫的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
拜登表示,将中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是为了提高福特(F)、通用汽车(GM)和特斯拉(TSLA)等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但如果去了解一下北美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会发现关于关税的讨论更多和政治有关,而不是对来自中国真正威胁的回应。
在美国销售的中国汽车非常少
在美国,一辆新车的平均零售价约为4.7万美元,制造商每辆车得到大约4.3万美元,如果征收25%的关税,相当于每辆车增加略低于1.1万美元。
但福特、通用和特斯拉第一季度的平均运营利润约为销售额的7%,即每辆车赚大约3000美元,如果中国汽车制造商想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在美国卖车,3000美元的利润远不足以弥补1.1万美元的关税增加,因此很少有中国汽车在美国销售。
100%的关税将导致盈利变得更难,但不会影响中国汽车“流向”美国,因为目前25%的关税实际上已经关闭了这一“边境”。
因此,加征关税带来的政治影响可能大于关税对企业的影响。Navellier市场策略师路易斯·纳维利尔(Louis Navellier)说:“拜登政府没有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更高关税,因此电动汽车关税似乎是为提高拜登在密歇根州(摇摆州)的受欢迎程度而设计的。”
哪些中国车可能受关税影响?
美国市场上很少看到中国汽车品牌,除了极星汽车和路特斯在吉利位于中国的一家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这些车将受到关税的影响。
但这些汽车的销量不大,2024年第一季度,极星汽车在美国销售了2210辆电动汽车,路特斯的交付量为零,但预计今年会交付一些汽车。
就连中国汽车在不久的将来在美国销售的风险也相对较小。Freedom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迈克·沃德(Mike Ward)说:“在中国有100多款电动汽车可供选择,但可能只有三到四款汽车会进入美国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售价约1.6万美元的比亚迪海豚,售价约2.4万美元的广汽埃安AION S可能是另一个选择。重要的是要记住,中国也生产大量比特斯拉更贵的高端电动汽车。
沃德认为,售价低于1万美元的中国汽车可能在美国没有市场,这个价位的大多数汽车是小型双门车,而美国市场上基本不销售双门车,除了少数运动车型。大众汽车于2019年宣布停产甲壳虫汽车。
在美国销售的最便宜的新车起价在2万美元左右,其中包括日产Versa和起亚Soul。
对在中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是哪个品牌、以及它在美国市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感到好奇的人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是特斯拉的Model Y,美国人也喜欢Model Y。
中国汽车制造商如何打入美国市场?
如果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下决心要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需要在美国当地建立产能和分销系统,可以自己建立,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
在墨西哥生产汽车可能不是一个选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周末在新泽西州召开的竞选集会上提出要“对墨西哥工厂生产的每辆汽车”征收200%的关税。
江淮汽车在墨西哥运营一个工厂,但该厂生产的汽车不销往美国。2023年江淮汽车的全球销量约为35.7万辆。
加征关税的消息没有影响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股价,蔚来(NIO)、小鹏(XPEV)和理想(LI)周一分别收涨6.71%、4.66% 和1.16%。
特斯拉周二收涨3.29%,福特收涨0.89%,通用汽车收跌0.31%。
美国加征关税不会阻止中国电动汽车走出国门,但福特、通用汽车和特斯拉也必须通过生产更多低价电动汽车来应对潜在竞争。
文 | 巴伦周刊
编辑 | 郭力群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