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发布 | 三联.CREATIVE
最近,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了。剧中广阔美丽的北疆风光,朴实纯粹的风土人情,治愈了无数观众,在短视频平台掀起了一股“阿勒泰”热潮,原著销量在抖音上增长了7倍,当地的文旅热度也增加了5倍。阿勒泰文旅局还计划结合该剧推出新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尽情感受阿勒泰的诗情画意。
原著作者、70后作家李娟也火了,短视频账号粉丝几天时间增加了一倍。但这并非她的首次出圈。近年来,这位成名已久的散文作家在抖音上热度不减。董宇辉等人在直播间持续推荐她的作品,那些“娟氏语录”,散文里的“阿勒泰宇宙”,击中了无数的年轻人。
现实里,李娟的生活非常简单,只有一个人、一只猫。她物质需求不高,社交也不多。但恬淡的生活并没有使她与现实脱节,相反,李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与社会相处。她会看抖音,不时会开直播,和网友聊天。遛猫、织毛衣、修家具、包饺子...这些日常构成了散文之外的别样角落。
5月13日晚,作家李娟在雪山脚下开启了一场直播对谈。这是近期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后,李娟第一次参与直播,从幕后走到台前,谈文学创作与人生体验,也聊起自己喜欢的短视频和直播。近两个小时的对谈让一个更加立体的李娟呈现在大众面前。
直播间里的别样角落
一个人生活久了,虽然简单安静,但有时一些情绪和感情也会被放大,所以李娟选择通过短视频平台和更多人联系,警惕情绪的同时也能预防老年痴呆。“我经常会隔三差五地做直播,和大家说说话,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相对嘈杂的世界里。”她在5月13日的对谈中说。
2020年,李娟开通了自己的抖音账号@阿勒泰的李娟。在主页介绍里,她调侃自己是“拖稿李天王”,“平时不说话一说话刹不住车的综合症患者”、“社恐兼人来疯”。但视频里的她远没有介绍中这么“魔性”,反而声音温柔、语气恬静,还带着一点小幽默。
冬天雪积的很厚,她直播自己出门遛猫,有网友注意到她没穿袜子,问她冷不冷,她说不冷,穿袜子遛猫太麻烦,那时当地的气温是零下三度。她平时也会自己干木工,用手钻打磨已经斑驳得不成样子的书架,她说:“干完这点活,躺了一礼拜”。

如果短视频被一些学生刷到,那她必定要经历阅读理解的提问:“《繁盛》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手电筒的象征意义?”此时她会亲切地说一声“辛苦啦同学”,然后告诉他们,对于作者来说文字写出来就是全部,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把它们当成诗意的东西去感受吧。
这种接地气的视频风格与独特的松弛感染了很多网友。他们有的是书粉,不厌其烦地在评论区催更,或者诉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可能只是偶然刷到的路人,却也会感慨于李娟恬淡自如、不骄不躁的生活状态。本来是为了预防老年痴呆开通的直播间,没想到竟然聚集了这么多粉丝。
这或许是因为李娟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屏幕上,她表现得一点不像一个把国内散文奖拿了个遍的大作家,反而自称“娟姨”,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抖音,她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大家,不仅是日常,还有一些惊喜的奇遇: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山坡上的“恐龙”、一只疑似蜂鸟的动物……时间一久,粉丝们也把这个毫无架子的作家当成了自己的赛博好友,开始习惯称呼她为“娟姨”,即使有些人的年龄比她还大。

但在李娟看来,“姨”这个称呼没什么不好。现实中她并不老气,在直播对谈中,主持人甚至夸她“像个小姑娘”。但李娟认为她的年龄在增加,应该用慈祥的眼光去看世界。她说:“执着于自己的青春和容貌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姨,是一个年长的人,是一个正常面对衰老的人。”
内心充实才能足够强大,无论是她的文字所展现出的朴拙坚韧,还是李娟在视频里流露出的松弛感与生命力,都在无形中感染着更多的人。目前李娟的抖音账号还在持续更新中,粉丝增加到20多万。今年45岁的她仍然在和不熟练的视频剪辑技巧较量,一个人隐居,却也向往与这个世界对话。
一位作家的旅程
去年五月,李娟做了一个仓促的决定:一个人自驾前往海南。之所以说仓促,是因为当时她的肩疼还没好。但显然,这点小病并不被李娟放在心上,她甚至认为“肩膀在哪都会疼,还不如在路上呢”。就这样,带着简单的行装,李娟出发了。
此时的新疆还没有迎接春天的迹象,天地枯黄、河流干涸。一路上时常出现大风和雨雪天,但这并没有浇灭她的兴奋。在短视频文案里,她说:
“大风呼啸,我的车像汪洋中的一叶小舟,剧烈地颠簸,但是我觉得像睡在摇篮里一样安心”

在车里,李娟睡在瑜伽垫上,上面盖着毛毯
小舟有靠港的时候,自驾也有“靠岸”的时候。行车途中不便拍视频,因此“岸上”的服务区就成了最常出镜的地点,粉丝笑称她是“服务区旅行”,在开服务区的盲盒。一路上,她路过了近30个服务区。她发现,新疆境内的服务区多有广告,到了甘肃反而少了。
她也会讲述一些服务区的故事。在柳园服务区,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坐火车,到达柳园就意味着即将进入新疆,而这次旅行也是从这里离开。虽然服务区没有壮阔迷人的风景,但这七天四千七百多公里的路途中,网友们也看到了从新疆到海南气候与地形的变化。在新疆时,景色荒凉、雨雪交加,到了甘肃玉门春风就来了,农田变得郁郁葱葱,再往南走到四川盆地,平原变成了丘陵,山上云遮雾罩。
或许是作家的本性使然,在旅途中李娟总能爆出一些金句。进入兰州时,她说:“进兰州的时候在下雨,我觉得兰州给我的记忆可能就一直和雨联系在一起了”。在隧道里穿梭时,她说:
“总是穿梭在那些漫长的、阴暗的、仿佛没有边尽的隧道里,时间久了就会有一种错觉,就觉得自己好像是开着车,在一个巨人的身体深处,无边无际地行驶
”。

偶尔她也会发一些游玩或者聊天的短视频,比如游览四川阆中古城、住温泉酒店、品尝兰州拉面和海南米粉。但大多数时候她都在路上,吃饭就随意解决,一个面包、一瓶牛奶、一根玉米或者一碗凉皮。有时一顿吃不完,她也舍不得扔,必定要再吃第二顿,这是她骨子里的节俭。
旅途的新鲜感、作家独到的解读加上短视频的传播,吸引了不少网友。他们欢迎李娟来到自己的家乡走走转转、感慨她一个人上路的勇气、提醒她开车注意安全,也期待她带来更多文学和视频作品。
成长的野生力量
现在的李娟表现得很松弛,但在对谈里她也坦言,这种松弛是在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保障生活之后体现出来的,并非与生俱来。
事实上,李娟并没有拿到一帆风顺的人生副本。读高中时,李娟家里经济窘迫。“(退学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我妈当时过得比较难,学校要交90块钱的阅卷费,我坐了很久很久的车去找她要这笔钱,我妈却对我说,你给老师说一下,缓一段时间再交,我那个时候一下就崩溃了……”于是她果断卷了铺盖离开学校,那时她认为上学太耽误写作了。
此后,她跟着母亲收废品、做裁缝,也去乌鲁木齐当过流水线上的小工、超市的推销员,一边工作赚钱,一边继续追求自己的文学梦,坚持给编辑部投稿,即使被拒绝也不停歇。
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文学教育,意味着她的文字能不受拘束,反而有种野生的、浑然天成的美,而早年间丰富的社会经历又让她对现实、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同母亲回到阿勒泰后,面对匮乏的物质生活,写作更成为了李娟抵御寂寞与倾诉的方式。那些高耸的雪山和破谷而出的河流,那些散落在草原的羊群和放羊的异族小伙,那些难耐的酷暑与难捱的寒冬,都被她一一编织进了自己的散文之中。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山野的风,奔跑在凉夏,沉静在寒冬”(《我的阿勒泰》),她的文字粗粝又温柔,仿佛草原上时而平静,时而顽皮的风。
除了写自然,她也写人写生活,写母亲和外婆,写阿勒泰的原始与松弛。她说在阿勒泰“‘活着’是最最简单的一件事。最难的事情则是修理我们家新砌的泥巴灶。”这里没有步步紧逼的压抑氛围,没有焦灼和内耗,有的是自然风物,是真实的治愈,是平凡的点滴,“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喜悦的。
在阿勒泰的怀抱里,在文字的反哺下,李文秀被塑造出来了。与此同时,李娟也在写作中渐渐成长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个隐居避世但依然热爱生活,洒脱、纯粹又有灵气的作家。
对谈之中,李娟也回应了有关自己作品的讨论。有人说她的作品美好、纯净、滋润心灵,但她认为这并不是自己“刻意营造的一种幻想式的东西去麻痹读者,让读者认为人世间很美好”,而是为读者提供另外一种思考的角度,让他们能够包容一切。
作者丨文元舟
设计排版丨赵姝萌
图片来源丨
抖音 互联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