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nApoleon
公路车骑了一阵子了,本来SL8骑的挺好的,但毕竟没有体验过空力车架,而上海其实是最适合空力车的...因为没有山没有坡只有类似太浦河那样的平路.



原本射歪了的S5就很中我的意,特别是普通量产版的白紫色,涂装骚啊,纯属巧合原本压根也没关系射歪了发布了三冠王的涂装配色,也就环意+环法+环西,嚣张啊...当然也是实力的体现,这批车属于限量,很多人都是去年这个时候就付定金开始慢慢等起,货到了我当然没订但要我加价咸鱼找肯定是不乐意的,实际上加价抢任何东西我都是不乐意的,原本上海代理说分不到我要的58码以为没戏了谁知道过了几天又找我"58有了你确定要么?",既然不加价还是国行就拿下吧...



先说下结果吧...车装完骑了一次...退回车店拆轮组,过了几天拆套件,挂咸鱼,因为热门所以趁着有热度加价赶紧卖?想多了~从挂咸鱼第一天开始就是亏钱卖的,至今降价过几次已经亏几千依然卖不掉.当然这不是重点,而是空力车真的对于新手而言哪怕只是我这种去年11月才入坑才没骑过几十次的新手小白都能很直观骑的出的感受:真的不好骑...



涂装就是三位冠军的队服涂装色,分别是黄+粉+红,涂装说实话我个人觉得不如量产的白+紫色骚.继续说骑行感受,其实S5相比我之前的SL8综合架而言并不会那么的颠,但刚性的提升是非常直观的,重量嘛,你们看我都没上顶级套件,轮组也只是老演员UT的C50,这样一套下来7.9KG,下降的空间依然很大.



所以问题出在了哪里呢?出在了骑行的感受不如SL8灵活爽快以及很重要一点,我这水平并不能使我更快...虽然短短一次的骑行都被路上2个路人认出并表示羡慕,但骑着S5还是限量版被骑着铝架铝轮放学回家的初中生直接超过然后超过后还就这样压根没锁鞋照样直接摇车继续加速的场面,我缺的是S5么?或者说,我需要的是S5么?



说到这个份上可能依然有人觉得"S5可以装逼啊哪怕骑不快装个逼骑个帅也不是蛮好?",在上海,有钱人很多,全中国甚至东亚很多地方的人都会经常在上海出没,在上海装逼装有钱没有意义,谁都可能比你有钱比你更会装,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的我很早就明白也看透了这个道理,所以还是低调点吧,当然如果我的腿和心肺没有那么废的话我可能就留下S5了,因为配得上它骑着就不只是装逼而已了.
后面的140转160转接板非原厂,没跟装车店招呼结果就随便拿了个第三方的,后面我多买了几个备着防止继续装新车的时候再用第三方.


这里面还有原因可能是SL8已经足够优秀了,哪怕只是非Pro版而非S-Works版的车架,和S5相比SL8是踩踏和加速的刚性并没有那么的差40km/h以内),但获得的灵动性要明显优于S5,S5再优秀毕竟还是空力车架,这里面的区别像极了跑车和性能轿车,过个弯,驾驶者就能立刻明白两款产品的真正区别.



S5自带的一体吧三颗螺丝居然是钢螺丝而不是钛合金的,好在咸鱼上有人卖钛合金的替换件.



这个外形也极度空力的一体把是2个部件组成,58自带的是440把宽与110的把立,我又分别在咸鱼上收了原厂的420和100,还好价格没有贵的离谱,S5在国内还是很吃香的,因此配件的流通性也不错.



造型和设计都很科幻的S5车头部分.



u1s1就外形来说S5相比很多纯粹的空力车一身肌肉范已经好了不少了,毕竟要空力嘛,车架的宽度上非常接近综合车架了.



一体车把上的Logo.



车头头管必然是经过了加强以满足高巡航时速下的车架刚性.



自带的垫圈垫满后的效果,其实S5的几何并不会让人望而却步,这点我这个小白实际都能驾驭,相比我一样垫圈放满的SL8也就微微地车把低了大概10mm而已,S5的几何最大的问题是Reach值,但依然并不觉得有很大的难度,适应一下是可以接受的.



58的大尺码龙头的高度明显被拉长了,多少会破坏美观性,没办法...赤脚188cm跨高87mm,唯有58了...



S5自带的坐杆其实呢不是那么的倾斜,但就算如此注意看,坐垫也被我夹在了最后端,不能再往前了,问题不大,虽然是在极限,但完全能接受.



UT大套唯独换了曲柄和牙盘.



这是个好东西,Rotor的碳曲柄+一体CNC出来的双盘,仅重528g,比UT的大概轻了近200g,减重并线,但注意,如果你要装功率计就要换分体盘,再加功率计本身的重量,轻的幅度就非常有限了,于是我决定不需要功率计了,公路车骑行对我而言就是健身工具,健身不会因为快点慢点就不去健了,骑行的时候我只关注踏频和心率,最主要的就是心率,至于均速嘛,无所谓,快点慢点都要骑的.



车架自带直装钩.



11-30T飞轮,都是UT套件.



弯曲度很大的立管,几乎和轮胎极度贴合,一切都是为了空力.



还是UT,用上了之前论坛会员推荐的保护小套套.



S-Works的这个Power坐垫是真的经典,SL8用习惯了之后有买了一个,万万没想到好像是17年发布的至今依然都是万精油一般的存在,强烈建议如果大家作为新手不知道一开始选择什么样的坐垫就从Power开始.



UT的C50是真的重...虽然品质和口碑不用担心,可确实太重了...已挂咸鱼...



IRC的这套不需要补胎液的真空胎也一直在用,现在换了国产轮组依然用着,期间换过米其林的CUP就...不太行...所以IRC这套除了稍微贵点各方面还是挺好的.



最后再来说下骑行了几个月的心态变化吧.
自行车不像是四轮的汽车,只要舍得花钱换更快的车就能轻松快的起来,自行车的快和慢更多的取决骑车的人自身,特别是当车本身到达了一定的等级之后,再往上再贵的再好的其实对于一般人而言能够短期内获得的提升简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全车唯一的DA配件...DA的锁踏...



虽然S5只骑了一次,但就是这一次让我悟出了这个道理让我可以在接下去的骑行当中少走很多的弯路,普通爱好者如果不想要参加比赛不想把骑行当作竞技运动,那么多骑自然而然就能获得提升,就像任何一门运动项目一样,特别是依赖人更多的运动项目,业余的就是业余的,和专业的职业的必然存在差距,差距可以通过努力缩小,但并不等于差距就会消失.



因此我会继续坚持骑,相信骑的过程当中也会慢慢提升,但我不会把骑的多快匀速多少作为我骑行的目的,也不会给自己去设定什么目标正因如此我确实一直没买功率计,每次的骑行我都会专注于心率,从20KM到40KM甚至60KM,差不多60KM就是上限了...超过60KM可能我真的并没有那么热爱这项运动...我很感谢在这段时间里每次开箱每次的疑惑老车友们帮忙逐一解答,能让我半年走完很多人可能几年甚至更久的路对我来说不是花了多少钱下去,更重要的是最短的时间更快的少走弯路然后让自己清楚到底如何面对这项运动或者说是爱好,因为我觉得这样才能更有效回报率更高地快速投入进去.
看看这下管多粗壮啊...


我是真的很喜欢飞贼这个把带已经买了不知道多少套这次的这套是寿命最短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