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更多北美
精彩资讯尽在加拿大乐活网 (lahoo.ca)
北京时间2024年5月14日,包括《观察者网》、《澎湃新闻》在内的多家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了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副教授宋凯自杀的消息。
△点击这里△
而这件事在遭到众多主流媒体关注之前,已经在社交平台发酵一段时间了。
图自小红书,2024年5月
宋凯自杀的消息从小红书开始,在微博上引爆,最终被网友盯上热搜。
图自微博,2024年5月
据《观察者网》报道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宋凯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但由于在学校第一个聘期的考核未通过,于2024年4月2日被发现在家中自杀。
据学校官网信息,宋教授生于1986年,本科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2010年就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在CSC资助下前往加拿大UBC拿到博士学位,并在该校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但在5月14日 ,有网友发现宋凯的简历已经被撤下。
2019年,时年33岁的宋凯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从宋凯的履历可以看出,从本科到博士后,学校越来越好,学历越来越高,绝对是人生励志的典范。
而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是,宋凯因首聘期考核未通过,被降级降薪并退还部分安家费,在“非升即走”压力下自杀。
不过,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称,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
图自微博,2024年5月
△点击这里△
《新京报》则在报道中指出,“非升即走”作为对青年教师的一种考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2021年上海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一姜姓高校教师将同事割喉,后者当场死亡,网传此次血案也与“非升即走”有关。
到2024年,宋凯又因为“非升即走”选择了最惨烈的方式告别人世。但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复新京报称,宋凯并没有被降职。
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可以确认,宋凯确实退还了1万元的安家费,原因是他没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这是当时入职合同中学校约定好的条款。
△点击这里△
澎湃新闻则报道称,宋凯自杀之前,未通过第一个聘期的考核,得分是不合格。宋凯的导师和学生回忆,宋凯勤奋、温和,为人友好,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宋凯和妻子育有一个孩子,在南京买了房,但没还完贷。宋凯的亲属说,宋凯患有抑郁症。很长一段时间,宋凯忙于工作、写基金(项目申请)。对于其是否是因为考核未通过而自杀,该亲属表示不清楚。此外,更多的相关细节还有待调查和公布。
据报道,2023年南京林业大学发布《南京林业大学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办法》显示,该办法适用于学校引进的F类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首聘期一般为3-4年。学校和引进人才签订《南京林业大学引进教师协议书》,依据协议书进行考核。
办法规定,考核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科研项目类满分50分,论文类满分50分。其中,科研项目类,获批协议中约定全部项目得50分,否则不得分。
该协议载明,合格为考核得分100分、基本合格为考核得75分及以上、不合格为考核得分75分以下。考核合格则一次性发放剩余购房补贴,基本合格不予发放剩余购房补贴,享受待遇者降级聘任。不合格则不再续聘;或经双方协商一致予以有条件降级聘任,不予发放剩余购房补贴,同时按下一层类人才引进待遇退还安家费、购房补贴的差额部分。
而这个协议也是宋凯压力的由来。
澎湃新闻援引知情者的讲述称,宋凯生前确实面临着不小的考核压力。比如宋凯因为有基金项目申请书要交,年后开始就“忙得不得了”;提及基金时,说自己脑子一片空白,写不出来,还念叨着“来不及了”;因为考核没过,他退还了部分安家费,被知情人称为“面子上的否定”……或许是这些现实刺激,叠加他长期患有抑郁症,最终导致了悲剧。
△点击这里△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就考核标准而言,如果教师手里没有国家级的课题,是很难达标的”。当国家级的课题成合格的硬指标,不难想象其难度。而宋凯就是只有论文,没有拿到项目。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很多高校出台了严格的青年教师考核办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已有110余所大学实行以“非升即走”为核心的新型聘任制度。
青年教师也将自己比喻成“学术牛马”,从工作开始就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抽打”。
我们在这不讨论国内高校毫考核制度的利弊,只是感叹宋凯做出回国任教的人生选择时,如果预知“非升即走”的考核制度会把自己送入死路,那么他是不是会选择留在加拿大成为永久居民。
因为BC省省提名移民政策对博士和博士后几乎是不设任何门槛的。还有单独的项目专为宋凯这样的加拿大著名大学博士、博士后提供专属移民通道。

以宋凯的资历和背景在BC省谋取一份教师职位也不算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只能叹息宋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点击这里△
△点击这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注: 如想第一时间看到北美报告最新资讯,请点击本号首页右上角,添加“星标”

编辑:郭星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欢迎关注北美报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账号头像,加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