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看了一遍董宇辉首次全英文采访的完整版。
那一口流利的英语,不知道让多少父母羡慕,想着要是自家孩子也这样,那可就太好了。
确实,掌握一门语言是个加分项,但董宇辉的爆火,可不仅仅是英语好,更多是因为——
他能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到好处的话,逻辑清晰、文采飞扬,几句话就能说到人心里。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很容易分心,因为听到太多的建议,太多的想法,太多的观点而分心,我认为我们不需要知道太多。想太多的时候,你就会做很少,所以要专注,要天真一点。
“我们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怎样,你可以犹豫徘徊,你可以自我怀疑,但请不要停在原地,继续前进,不要放弃。不是说永不停歇,但不要太轻易地放弃,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很快的时代,请不要预测未来,去塑造未来或改变未来。不要期待自己总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请紧随潮流变化。”
这个能力
可能一开始你就理解错了
“他原来是老师,现在是主播,锻炼说话的机会那么多,口才能不好吗?”
也许有人会这样说。
咋一听,似乎挺有道理,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不是说话的机会越多,口才就越好,甚至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
学堂后台曾收到一位家长的留言:
“我女儿小学二年级,什么都挺好,就是胆子比较小,说话容易紧张。
我听班主任说,女儿上课挺认真的,但一让她回答问题,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说话磕磕绊绊,要不就是前言不搭后语。
我跟老公分析了一下,可能就是孩子不太自信,想着给报个口才班,锻炼一下应该就没问题了。
学了大概两三个月吧,我是觉得老师教得挺好的,教孩子发音吐字,扩充词汇量,一句一句教说话,但孩子几乎没什么进步,反而更紧张更不自信了。
所以就来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问这位妈妈,老师具体是如何教孩子的。
她回答:
“孩子说一句,老师帮着纠正一句,最后让孩子完整复述一遍,也会让孩子朗读、背诵什么的。”
我说:
“这可能就是原因了。如果一个孩子说一句,就被纠正一句,她会觉得自己永远都是错的,怎么可能有自信呢?咱们大人也是一样,要是你干一件工作,你领导批评你一通,你可能也自我怀疑了。”
前段时间,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明军做客球爸直播间,他是这么说的:
“挺多家长说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你怎么这么不自信这有什么不敢的,其实是一种想当然的态度。别说孩子,我们大人说点儿什么,也不会那么自信。
我们得接纳孩子不敢表达、不会表达的那种慌张,这是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经历。我们接纳了孩子当下的‘不好,不去评判孩子的不自信,孩子才更有安全感,更不慌张。
他还说:
“口才这个词,太宽泛了,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说法。我更愿意用表达这个词,表达包含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路径,一个叫转换,一个叫生成
转换是把已经写成的文字,我把它念出来,也就是大家说的读课文、朗诵、演播等等;生成是没稿子的,比如你遇到个什么人,你们俩聊了个什么话题,这是无法提前准备的。
这两种能力相辅相成,但又不能互相替代。
你就得踏踏实实先让孩子增加对人的了解、对场景的了解,培养他的适应能力,他才能逐渐做到转换
你上来就想让孩子流利表达,能打动别人,做到生成,那是不可能的,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的。”
明天下午2点
我们再次邀请王明军老师做客直播间
听他这次跟学堂总编老狼聊聊
如何培养能说会写善思的孩子
👇🏻点击下方卡片预约【视频号直播】👇🏻
好的表达不仅仅是口才
说起王明军老师,很多人不熟悉他这个人,但对他的声音一定不陌生。
比如《水浒传》,布拉德皮特的《燃情岁月》,《康熙王朝》,还有译制片《红与黑》、《泰坦尼克号》、《碟中谍》、《变形金刚》等等,这些我们听过的很多影视剧的经典角色,都是他的演绎。
包括我们80后、90后小时候看的《名侦探柯南》,里边也有他的配音。
同时,他也是大火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三体》的全球声音合伙人。
重温下王老师的声音:
在这呢,也跟大家说一下王明军老师的背景资料。
王老师本人从教30多年,目前仍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本硕学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受同学喜欢的老师之一,是很多名嘴、国嘴的大学授课老师。
王老师上次来,学堂总编老狼发了一条朋友圈,立马“炸”出了前央视主持人郑莺燕和关瑶淼。
除了实践在一线,王老师还同时担任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大赛评委,也是300多家少儿有声语言培训机构的师资导师,他也在一线教学,所以更懂得怎么教孩子,更知道在有声语言学习过程中孩子要打好哪些基础,有哪些坑要避免。
可以这么说,在有声语言这个领域,王明军就是泰斗级别的老师。
他说,好的表达绝不仅仅等于口才。
不是上台能朗诵,敢演讲,下台会说说吉祥话、背背诗、绕口令、说说贯口,表演节目,有“口”无“才”,或者“口”“才”分离,背着/照着说,脱离实际,真正让孩子自由发挥表达观点的时候就哑巴了。
好的表达,是让孩子拥有优秀的语言才华,是一个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就像董宇辉,不仅有丰富的语汇积累、懂表达修辞、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还能把所知所学融会贯通、得体准确、生动传神、理性深刻地表达出来,让别人准确地掌握其所思、所想和决定的能力。
而这背后的核心是表达思维,它包括“听、看、背、想、编、说”,是“心的感受、脑的逻辑、口头说清、笔尖写出”地同时调用。
你看,很多人以为只要多说多练就“会说话”的背后,其实涵盖了表达的「积累、逻辑、结构、修辞、创作、呈现」等环节,是一套综合能力,是一个整体的呈现。
简单来说,没有前期的这些积累,孩子不可能有好的表达,就像盖房子一样,不打地基不建骨架,怎么可能把房子盖起来呢?
明天下午2点
听王明军老师跟学堂总编老狼聊聊
如何培养能说会写善思的孩子
👇🏻点击下方卡片预约【视频号直播】👇🏻
学会表达
是需要抓手的
那问题来了,怎么给孩子做这些前期的积累呢?
你得先给孩子抓手。
这个抓手不是教孩子耍嘴皮子,说说吉祥话、摇头晃脑背首诗,也不是让孩子死记篇稿子,走到台上拿腔拿调背出来,而是帮孩子们感受、理解所要表达的目的,搭建表达的框架和思路。
举个例子,每个孩子进入新班级时都做过自我介绍,几乎都是洋洋洒洒,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说完了都不记得自己说了啥。
说的人仓惶,听的人也糊涂。
但是,如果孩子知道自己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就很容易抓到表达的重点。
比如孩子想交新朋友,那在自我介绍中,可以多说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喜欢什么,经历过什么,收获了什么等等。
这个抓手,不是让孩子在表达时多么地流畅自如,而是要让孩子不慌张、不畏惧,更加有安全感。
找了一段王老师给孩子们讲如何自我介绍的视频片段
不知不觉听入迷了
有了这个抓手之后,孩子才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夯实「语料&语汇积累、理解文本、逻辑结构、表达修辞、创作方法、整体呈现」这些环节。
那么具体如何夯实呢?这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了。
在一篇文章中,我们很难说清楚;即便说清楚了,也不能及时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
也因此,我们才再次邀请了王明军老师做客直播间,在明天下午2,跟学堂总编老狼聊聊如何培养能说会写善思的孩子”,并且王老师会在直播间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所以:
👇🏻点击下方卡片预约【视频号直播】👇🏻
我们不见不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