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抬杠,因为大家才有面子;不反驳,因为你无需证明你最聪明;不较真,因为有的时候需要难得糊涂。
作者:张小仪
来源:富书(ID:kolfrc)
收听音频见留言区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不争辩不较真是不是一种消极态度?
其中有一个高赞:不是。相反的,这是种睿智。
深以为然。
在成年人的社交中,不抬杠、不反驳是高情商的表现,也是成熟变好的开始。
卡耐基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 当然你就输了;要是赢了, 你还是输了。
与咄咄逼人的人相处,痛而不言;对待无谓的争辩,笑而不语,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人心百态,莫衷一是。
成年人的社交,最忌讳的就是: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只抬人,不抬杠
心理学有个“达克效应”,意思是说:在能力上越欠缺的人,越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容易高估自己,无法客观评价他人。
爱抬杠的人身上往往都有这样的特征:无论别人说什么,先反驳了再说。
他们打压别人的目的并不是追求真理,而是盲目的胜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警察打死了一条疯狗》。
目击者说:“警察打死了……”
这时正好有一个居民经过。
听了目击者的前半句话,那个当地居民就立马打断他,一脸错愕,问道:
“警察打死人了?谁给他们的权力?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目击者接着说:“打死了的是一条狗。”
那人怒斥道:“狗怎么了?狗就不是生命吗?”
目击者连忙解释:“那是一条疯狗。”
那人还是没完没了:“是不是疯狗你可以随意评定吗?是否经过合法程序鉴定?”
目击者声音越来越小:“当时它正追着路人乱咬,我亲眼看到的,没人招惹它!”
那人还是不善罢甘休,说道:“眼见就一定为实吗?你就不觉得蹊跷吗?这个国家的黑幕还少吗?”
目击者被怼得无言以对,只好转身离去。
那人正为内心取得的胜利洋洋得意,却不料踩到了睡在路边的野狗尾巴,野狗被踩痛,回头咬了他一口。

抬杠的人的心理逻辑是什么?
一是有自恋情结,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刷存在感;
二是“牺牲”别人的自我满足,站在至高点批判别人以此获得优越感。
在社交中,抬杠是对他人的冒犯,是一种欠缺修养的表现。
口舌之争,赢得一时的快感,输在人心,给长远埋下隐形的祸患。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筹备出自传时,被一位知名主持人无故调侃,这位人兄对希拉里极尽讥讽之能事,声称这本书绝对卖不好。
他还打赌,如果她的书销量超过100万本,自己就把鞋子吃下去。
结果,希拉里的自传成为了畅销书,发行量远远超过一百万本。
不久后,主持人果真收到了一双鞋子,谁寄的,自在不言中。
只不过,希拉里是个有格局的人,手下留情,给他寄送的鞋子是蛋糕做成的。
生活中是不是总有这样的人,喜欢泼别人冷水,其实自己又非常无知。
纪伯伦说:聪明的人懂得抬人,相互成全路越走越宽,愚蠢的人只会抬杠,彼此互损举步维艰。
真正聪明的人,不抬杠;
成功的社交,抬人、双赢。
人抬人是社交的润滑剂,人捧人是人际的激活器。
反驳是本能,反思才是本事
爱反驳别人,于为人处世无益,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如果你想让一段关系快点结束,那么反驳就是你手中的利器。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习惯性反驳。
作家格非,在小说中写过这样一个大学生。

文学课上,老师讲神话中的人物张果老,讲到张果老倒骑着毛驴。
这名学生突然站起打断老师的话,问老师:“张国老是往前走的还是往后走的?”
老师的回答是朝前走,可这个学生偏偏挑刺说:“他明明是倒骑毛驴,你怎么能说往前走呢?”
又有一次,老师讲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盛赞苏轼这一“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妙笔。
可那个学生却说:“鹅和鸭都可能先知,为何偏偏说鸭呢?这诗妙在何处呢?”
爱反驳的人,大多都愚昧无知,思想狭隘。 
习惯性反驳较劲的往往不是观点本身的正误,而是基于自我防卫,惧怕被否定的诡辩。
对于成熟的成年人来说,不辩驳是一种睿智。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人物,至今影响着不计其数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性格中也不免带有锐气。
青年时代的富兰克林机智敏锐,内心骄傲,与人说话的时候,常常流露出一种自信自傲的神气。
有一天,一位老人当面指出他的这一缺点。
老人说:“你的所有意见,对与你意见不同的人来说是一种打击。谁也不喜欢听你说话,你的朋友甚至觉得你若不在场,他们更愉快。无疑,这是一件糟透了的事情。”
富兰克林听了,茅塞顿开,从此以后,开始谨言慎行,学会了“好好说话”。
富兰克林戒掉了傲气,用谦虚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见地,这不仅使他发言的机会有增不减,还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
反驳欲是人的本能,真正智慧的人用理性克制本能,反本能而行。
遇到相悖的观点,反思、内省是强者的本事,包容、理解是能者的态度。
所谓“农夫喜其润泽,富人恶其泥泞”,同样的事物,立场、角色不同,观点就大相径庭。


不较真,不吃亏
职场中,常常有一种人特别“吃不开”。


认死理、有点轴、爱较真,是这一类人的普遍特征。
一个朋友的同学宋乔,工作能力强,做事情雷厉风行,尽职尽责,但是同事和下属却都讨厌她,因为她有个毛病就是爱较真。
她在工作和为人处世上完全贯彻自己的完美主义作风,下属做事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辱骂,全然不顾他人的脸面和自尊心。
还常常和同事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锱铢必较,不留余地。
实习生看到她骂人和其他人背后对她的风评,也是敬而远之。
虽然她有不错的业绩贡献,但是上司也洞察到众人对她的情绪,颇感无奈,对提拔她胜任管理岗位产生了顾虑,以至于她始终未能升职加薪,更上一层楼。
而和她几乎同一年进公司的李琦,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比宋乔高明得多。
李琦从来不会在小事情上和人较劲,这并不因此影响她的工作成绩。
同样遇到下属没做好的情况,她会私下约谈下属,给对方指出对方的错误和疏漏,结束后还不忘鼓励对方一句:“希望你下次做得更好!”
这样既立威又顾及他人的面子,下属也能欣然接受,毕竟谁是故意将工作做砸的呢?
结果,李琦在很短时间内就升职加薪。
同样的起点,同样的平台,人和人的距离就是这样拉开的。
佛家爱讲:不较真的人,福报大。
道家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做事较真也许有好的结果,但做人较真就必定碰壁。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曲线而非直线,迂回、委婉,反而更易达到目标。
古时一位贤者专程上门拜访老子,老子因为家中有事,没接待他,这位来者受到轻慢便骂老子“有辱斯文”。
后来才知道老子当时分身无术,便上门道歉,可老子早已忘记。
贤者怕老子对他有误解,就又上门道歉。
老子却说:“自己一点都不生气,因为在意这些毫无意义,何必如此较真,很多事情,过了就翻篇了。”
不较真才是大智慧,学会释怀,不为“不平之事”累心;
人生在世,事事都去较真,只会消耗自己,雾里开花,难得糊涂,才能心境豁达。
活得通透的人,都明白认输的意义。
正如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
不抬杠,因为大家才有面子;

不反驳,因为你无需证明你最聪明;

不较真,因为有的时候需要难得糊涂。
别人说东,你偏要说西,这种较劲叫做“发神经”;
别人夸你一句,你回一句赞,这才叫做社交。
《屏蔽力》畅销2万册,加印5次,卖出3个版权:繁体版+韩国版+越南版
作者简介:张小仪,富书作者,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排版:斜阳叶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创业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