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唐适愿 · 主播 | 晏娇
“在这里,活着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
这句台词出自近期播出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
这部剧围绕一个“疆二代”少女李文秀展开,讲述了怀揣写作梦的李文秀从城市回到草原之后的故事。
在她的故事里,有汉族的母亲与奶奶;
有文化、语言都大不相同的哈萨克族牧民;
有广阔的草原和自由的牛羊、马儿;
还有热情美丽的异族少男少女……
电视剧只有短短8集,仅4天就收官。
但观众对这部剧的喜爱一直延续到现在,热度迟迟不下,收获一众好评,豆瓣评分更是达到了8.7分。
因为在这部剧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草原之美,更看到了最好的生活。
也让我们知道,人生,其实不必那样辛苦。
剧中有5条人生道理,看懂之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
自由生长,人生其实没有意义
李文秀之前的人生频频受挫:
在乌鲁木齐当服务员被开除;
想成为作家却不知道写什么,还被人嘲笑异想天开;
给杂志社投稿始终没有回应;
回家之后因为不懂哈萨克语,给母亲惹了很多麻烦。
这让她觉得,她是一个很“没用”的人,一直到苏力坦用骆驼抵账之后,文秀才获得了一些成就感。
她开心地对母亲说:
“我虽然笨手笨脚,但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母亲没有认同她,而是反问她:
“啥叫有用?
生你下来是为了服务别人的?
你看看这草原上的树、草,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
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自由自在的。”
人生其实有很多种活法,并不是只有取得很高的成就、能够为别人带来价值,才是有意义。
要知道,人生本来没有所谓的意义,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也很好,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尊重一切,不干涉他人
男主巴太的哥哥去世,嫂子托肯想带孩子改嫁,但在哈萨克族中,女子改嫁,必须把孩子留在原来的夫家。
为了带走孩子,托肯就对巴太一家撒谎,说丈夫生前已经决定离婚,并且同意让她带走孩子,还搬出了张凤侠做人证。
在托肯看来,张凤侠与她同为寡妇,也都有孩子,一定能够理解她,会替她作伪证的。
但当巴太来到小卖店,向张凤侠求证时,张凤侠却说:
“没有,托肯在说谎。”
李文秀同情托肯的遭遇,便打圆场暗示母亲。
但张凤侠一口咬定,就是没有,并对巴太说:
“你还不了解你哥哥什么样的人?
他连给你嫂子买块搓衣板都不肯。”
没有张凤侠作证,托肯和孩子就必须分开。
李文秀认为哈萨克族的传统非常不合理,应该帮助托肯。
张凤侠告诉李文秀: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不能居高临下地改变他们。”
张凤侠也不认同哈萨克族的传统,她甚至不认同托肯亡夫的为人。
但她知道,这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习惯。
她作为一个外人、一个外族人,不能以“正义”或“同情”的名义,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他们、改变他们。
我们并不身处他人的境遇里,因此,也就不要肆意评判、强加干涉。
《论语》有言:
“君子和而不同。”
或许我们无法认同他人,但一定要懂得尊重。
尊重不同事物的存在方式,能让我们更好地与之相处。
允许犯错,并将错就错
李文秀的奶奶年龄渐长,记忆经常出错。
某次去县城进货的时候,文秀把奶奶弄丢了。
找到奶奶之后,奶奶又因犯病认不出人,一心要回沈阳老家,任凭文秀怎么解释也不听,不肯和她走,还用拐杖击打文秀。
老人家记忆出现错误,一时难以纠正回来,急得文秀手足无措。
一旁的张凤侠看见了,手里拿着小红旗走过去,嘴里念叨着:
“去沈阳了,去沈阳的车,有没有人去沈阳?”
奶奶一听,立刻安静下来,老老实实地跟着走了,祖孙三人平安踏上归途。
一场棘手的危机,就这样被巧妙化解。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因为害怕出错而小心翼翼,甚至胆战心惊。
当错误出现之后,我们想着如何纠正,一旦无法回归“正途”,就会像文秀一样,茫然失措。
但其实,人人都会犯错。
就像张凤侠对文秀说的:
“我也会弄丢她,再捡回来不就好了。”
出现错误没关系,总有解决的办法。
即便无法纠正,也可以将错就错。
放松心态,允许错误发生,世上并不是只有一条“正确”的路可走。
顺应发展,改变其实并不可怕
哈萨克族的牧民长期生活在草原上,他们骑马出行,放牧为生。
但随着时代发展,汽车、摩托车取代了马匹,成为新的交通工具。
巴太的父亲苏力坦对此十分抗拒。
在学骑摩托的过程中,苏力坦因为一次摔倒,就彻底放弃,并愤怒扬言:
“我天生就是会骑马的!”
他害怕改变,因而固执地坚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哪怕已经不合适。
他不让儿子巴太去马场工作,也不愿孙子孙女念书考学,一心想让孩子们回家放牧,哪怕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有了新的生活;
他不顾恋爱自由的理念,不允许巴太和汉族姑娘恋爱、不允许大儿媳改嫁,搞得家庭关系紧张;
夏日转场的时候,他坚持不和车队走大路,必须骑马走传统的仙女湾小路,导致大家遇到狼群,险些出危险……
其实,苏力坦所有的坚持,都只是因为不愿走出舒适区。
他害怕新兴的陌生事物,所以选择熟悉的方式。
最后,苏力坦终于明白,时代已经不同了。
他勇敢做出改变,同意让大儿媳托肯改嫁,并让她带走了孩子,送孩子去上学;
也同意让巴太和文秀恋爱,还让巴太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改变是这样简单,而改变之后的生活,也并没有臆想当中那样糟糕。
对于我们也是一样,勇敢走出舒适区,顺应发展做出改变,一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释然过去,别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
文秀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张凤侠一直无法释怀,整日饮酒麻痹自己。
直到亡夫的骨灰意外掉进河里漂走,张凤侠才彻底看开。
此后,她遇到来阿勒泰“寻宝”的高晓亮,开启了新的感情。
然而,高晓亮并非良人,骗了她的钱和货跑了。
张凤侠虽然难过,但之前的事情让她明白:
过去的都已过去,一直沉浸其中,只会让自己痛苦,没有任何好处。
因此,她没有再做过多的纠结和计较,而是擦干眼泪,继续生活。
毕竟,过去无法改变,那不如珍惜当下,珍惜眼前。
而文秀正是因为没能看破这一点,才导致她和巴太的感情遗憾结束。
文秀无法释怀高晓亮对她们母女的欺骗,再次见到高晓亮的时候,她不顾母亲的劝阻,执意跑到高晓亮面前怒骂他。
二人发生争执,惊扰了巴太的马。
受惊的马儿拖着文秀狂奔,无法停下,为保护文秀,巴太只能亲手射杀爱马。
马儿的死,成了横亘在巴太与文秀之间的一根刺。
巴太自觉无法面对文秀,不告而别,两人的感情也因此遗憾收场。
古言道: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把握好现在,别让当下成为未来无法释怀的遗憾。
有网友评价《我的阿勒泰》:
“我像潮湿的腐木,晒到了阳光。好温暖,好治愈。”
从这部剧里,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最好样子:肆意、自由、轻松、豁达。
但也让我们知道,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是美好与遗憾并存的。
像一生真诚乐观的张凤侠,在爱情上不是失去就是被辜负;
像巴太与李文秀,他们拥有真挚而纯洁的感情,却还是会遗憾分开。
弘一法师说:
“人生最忌讳的,就是过于圆满。”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或有不如意,或有不顺遂,但都无妨。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看待生活。
蒙古族奶奶曾对张凤侠说:
“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亮地过。”
也正如我们的人生,不管经历什么,都希望你能乐观面对、精彩度过。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人生,充满美好。
有书倾情打造新栏目“点亮城市计划”,愿与你一起领略全国600+城市的风貌,点击#点亮城市-四川进行阅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今天,有书君精心整理了“名著原创专栏”,希望能帮书友们从书籍中收获成长,点击#共读进行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