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联,欢迎大家加我的个人微信好友。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这个“五一”假期,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结论一贯耸人听闻。

报告说,连续五年,81%的美国人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其中又有43%的美国人对中国持有非常负面的看法。
而且,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限制中国的力量是头等大事。
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美国的对华民意,确实不怎么友好。
这就很好解释了,为啥美国的政客,开始对中国越来越“鹰派”,越来越极端。
因为在汹涌的民意和选票面前,“与中国对抗”的理念成为美国政界的“政治正确”。
政客的态度越强硬,就越能收获选票。
说实话,这样一个结果,中国人普遍觉得很冤枉。
我一不偷二不抢,辛辛苦苦挣点钱,发展自己的国家,为啥你要对我有这种深厚的敌意呢?
我从来没想过威胁你啊!
其实吧,这个问题很容易解释,我们看看美国的上位史就明白了。
美国上位史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美国是通过二战才彻底成为世界老大的。
但这种认知,也对,也不对。
说不对的地方,是因为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扫清了一切障碍,再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让美国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到了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成为世界第一。
1904年,美国GDP总值成为了世界第一。
说对的地方,是因为美国虽然GDP成了世界第一,但一直到二战后,才真正确立世界老大地位。
为什么如此?因为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虽然是国力第一,但国际影响力并不是,当时是英国牢牢把持着世界老大的宝座。
为啥?
因为英国拥有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掌握着世界的制海权。
甚至美国人也承认自己老二的身份,当时很多美国上流社会,都以与英国上流社会联姻为荣。
比如《泰坦尼克号》中被人忽略的一点就是,卡尔(露丝的未婚夫)是美国的顶级贵族,政界商界游刃有余。
一出手就是一枚海洋之心,但他还是要万里迢迢,去娶一个落魄的英国贵族小姐。
贵族小姐还不情不愿地打着真爱的旗号,给他带了个绿帽。
还有被称为英国《红楼梦》的《唐顿庄园》,讲的也是美国豪门家女儿,去和英国贵族联姻的故事。
这种心理之下,就连美国的国策,也不敢提出要做世界大国,而是“门罗主义”。
只敢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划到美洲这一块,生怕触怒了英国。
那么美国是怎么成为世界老大的呢?
如果我们纵向回顾美国上位史,就会发现美国采取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一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说实话,在美国人眼里面,当时的欧洲人就是一群神经病。
几百万人为了那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野兽一样厮杀,哪怕一天死6万人也在所不惜。
经历了南北战争血腥的美国人自然不愿意趟这个浑水,所以总统威尔逊发表“中立”声明,表示美国不会干涉欧洲列强事务。
虽然嘴上说不参加战争,但其实手底下的小动作却没停下过。
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美国都不亦乐乎的卖武器,来者不拒,比如英国人手中的恩菲尔德P17步枪,就是美国造的。
1914年到1916年,美国对欧洲的出口额增加了400%。
1917年,全世界40%的黄金储备全部落到了美国手中,并且欧洲国家还欠下美国100亿美元的战争债务。
就这样赚啊赚,一直赚到1917年,欧洲打得精疲力尽,美国觉得差不多了,于是组建200万远征军,挺进欧洲。
据说当时德国驻土耳其大使曾经一脸懵逼地问美国大使,你们不是要中立吗?为啥要和德国宣战?
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是为了道德和原则而投入战争的。”
严谨的德国人实在无法理解,那你们大发战争财的时候,咋不考虑道德和原则呢?
是何种利益催动美国人下场参战呢?显然,是借一战谋取更重要的国际地位。
美国远征军很给力,不到一年就把德国打投降了。
然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兴致勃勃地拿着他的十四条到了欧洲去开会了,还提了一个“国联”的提案。
其实是想用国联这个协调机制,取代英国一家独大的机制,帮助美国争霸。
但美国万万没想到,英国反客为主,拉拢法国、日本,成功控制了国联。
就这样,美国辛辛苦苦打下的猎物,却被英国人抢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愤怒地退出了国联。
尽管如此,美国在退出前,还是给英国埋下了两颗雷。
第一颗雷,是在裁军会议上,美国支持日本这样的小国,竟然拿到英国60%的造舰配额,极大助长了日本的野心。
第二颗雷,是在国际会议上,美国一个劲地为德国鸣不平,增强德国的屈辱心理,埋下了下次大战的种子。
第二步,二战。
十几年之后,美国埋的雷,终于快爆了。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限制,让德国人自始至终心怀不甘,这也就间接导致了纳粹党的上台,欧洲局势开始越来越紧张。
对当时的英国来说,其实对战争爆发有心理准备,但并没有完全准备好。
所以我们看到30年代,英国一直持绥靖政策,想祸水东引,让德国去和苏联拼命,自己捞好处。
但万万没想到,希特勒闪击波兰后虚晃一枪,开始入侵西欧,英国不得不参战。
结果一触即溃,被迫进行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人大部分都撤回来了,但几十万支步枪、700多辆坦克、2500多门火炮却扔给了德国人。
这样一来,英国出现了严重的武器短缺,不得不求助于美国。
这时美国修订了《中立法案》,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
也就是说必须美元现金支付,并自行运输。
这对英国带来了困难,因为当时的世界货币是英镑,没有那么多美元。
于是英国只能开始向美国变卖大量海外资产,同时增加了在南非的黄金开采量,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美元来购买军火。
但是,海外资产也是有限的。
1938年的时候,英国黄金与外汇储备高达40亿美元,到了1940年就只剩10亿美元了。
为了战争陷入财政困境的丘吉尔,不得不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英国可以通过租借来获取军火,而不必直接支付美元和黄金。
罗斯福答应了,很快推出了《租借法案》。
但是《租借法案》也有个条件,英国必须把一战时期对美国的欠款还了。
这笔欠款,在1940年的时候还有35亿美元没还,这种现象其实在欧洲很普遍。
过去美国免除过不少欧洲国家的欠款,英国本来也想让美国免除,但美国表示,别人可以,你不行,一分都要还!
可是山穷水尽的英国怎么还呢?
美国提出,英国必须将一些重要公司股份转让给美国,而且只给英国72小时,否则不保证《租借法案》通过。
结果英国迫于无奈,只能把很多顶级公司、工厂卖给了华尔街,彻底打断了英国工业的脊梁。
《租借法案》通过后,问题又来了。
租借的物资,还是要英国自己负责运输,可是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让这些真金白银换来的物资一船一船地沉入了大海。
英国海军虽然实力不俗,但用于反潜的驱逐舰却并不多。
为了建设一个反潜屏障,英国看上美国退役的驱逐舰。
美国答复可以,但需要拿英国在大西洋上巴哈马、牙买加、圣卢西亚、特立尼达等8座岛屿来交换。
说实话,这些岛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随便一座都比这50艘驱逐舰价值高多了,但英国没办法,形势逼人,只能答应。
然后美军开始在这些岛屿上扩建海军基地,从此,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彻底易手。
更严重的是,美国利用英国对美国的依赖,彻底奠定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要知道,虽然二战让英国衰落了,但国际贸易的40%左右还是用英镑结算,伦敦仍然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
一开始,美国还只是要求英国废除英联邦的外汇管制,总领土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英联邦国家,都可以实现美元与英镑的自由兑换,算是在英镑体系中撬开了个小角。
真正图穷匕见,是在二战后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英美正式开始交锋。
英国派出的自己在经济界的王牌统帅,英国经济学家约·梅纳德·凯恩斯,美国则派出了经济学家、财政部部长助理哈里·德克斯特·怀特。
凯恩斯提出,要创建世界银行,发行一种超主权的货币,作为世界流通货币。
显然,凯恩斯已经认识到,因为黄金的外流,英国再想维持当年英镑的这种霸权地位是不可能了。
但是哪怕英镑下台,也不能让美元上位,所以他先发制人提出创造一个主权货币的方案。
美国方面,则提出应该把美元确立为主要的世界货币。
罗斯福甚至公开扬言,“这个伟大的国家将要担当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
考虑到当时的美国凭借二战确实如日中天,所以这个方案吸引了很多国家。
最后为了通过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方案,美国人还搞了个小伎俩。
当时因为美国是会议组织者,于是故意把一场对英国很重要的会议,和暗藏美元和黄金挂钩的会议同时召开,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条款,就隐藏在协议某一条中。
凯恩斯没有发现这一条,于是参加了另一场会议,结果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会议中,与会的44个国家中除英国以外全部选择了怀特方案。
等凯恩斯发现,已经晚了,最终通过争取,只保留了在英镑区继续使用英镑的权利。
从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英镑彻底跌下了神坛。
有人其实不解,在历史上,老二取代老大成为新的霸主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
但只有美国取代英国是个例外,西方学术界把这一过程,称为霸权的“和平交接”。
为什么能实现和平交接呢?
英国的衰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英国处于战争之中,别无选择。
二战初期英国是什么境况?
英国军队从欧洲大陆退回英伦三岛,德国轰炸机天天到英国轰炸,英国人朝不保夕,粮食缺乏,连王宫的草坪都开始种土豆了,可以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个时候的英国就像一个溺水者,有人愿意拉英国一把,那不管啥条件,也要答应了。
所以哪怕美国利用战争对英国趁火打劫,各种拿捏英国,英国也必须要忍着。
因为这关乎英国的生存,和当世界老大相比,显然生存更重要。
就这样,英国人几百年积攒的傲气,被一点一点消磨殆尽,到了二战之后,其实已经认可美国成为新霸主的结局了。
有一次,希腊和土耳其给英国提交了一个照会,希望能增加援助,但英国此时已经无力援助,于是又把这两份照会给了美国,希望美国能接替这一任务。
这件事成为了一个标志,美国人从此确认,“英国此刻已将领导世界这一任务,连同其全部负担和全部光荣,一齐移交给了美国。”
第三步,拆毁英国殖民地。
前面讲了,英国可以在英镑区继续使用英镑,其中包括印度、缅甸、中东以及非洲等等很多国家。
在当时,还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那么,如何破坏英镑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呢?
简单,让这些殖民地独立不就得了?
于是罗斯福找丘吉尔说,你看,咱们打德国,打的旗号是结束德国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奴役,可是你手里这么多殖民地,都是抢来的,也都在奴役他国,说起来和德国人差不多,这怎么能行?
丘吉尔虽然很恼火,但也不敢得罪罗斯福,最终二人达成一致,发表了联合声明,也就是《大西洋宪章》。
其中就包括“恢复各民族的主权和自治权”、“各民族有权利选择其政府形式”,“不得违背民族意志改变领土”等等内容。
你看,这哪是针对德国啊,分明是针对英国好么?
结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印度、非洲、东南亚一帮小国一听,啥?要恢复自治权?
好啊!
现在忙着打仗,暂时可以搁置,但等打完仗,一定要找英国人好好说道说道!
结果就是,二战一结束,英国殖民地的独立风潮,就开始席卷全球。
本来,英国其实还是没有放弃治疗的,还想保留一下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比较远的印度、缅甸独立了,但非洲和中东一些殖民地一直没有松手。
一直到苏伊士战争爆发。
苏伊士运河是英国在北非、中东、远东殖民地与英国本土的重要联系通道,对英国来说,万万不能丢。
但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引发英国愤怒,于是和法国联手入侵塞得港,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
但是,虽然英国军事上赢了,但政治上压力却很大。
苏联向英国发出了通牒,要求英法撤军,否则可能使用核武器。
英国赶紧去找美国帮忙,但美国说,这事我帮不了你。
你们对埃及的入侵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我现在是联合国老大,如果我偏袒你们,联合国宪章就没有了权威。
这话说得好听,其实就是想趁机拆掉英国的殖民地体系罢了。
不仅如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还致电英国首相艾登,向他施压,还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组织发出的贷款申请,美国国会也通过决议宣布停止一切对英国的经济援助。
最终,英国扛不住压力,只能选择停火、撤军。
这场战争意义重大,其他殖民地一看英国竟然这么怂,那还有什么顾忌?
于是开始疯狂搞独立运动,结果到了70年代末,英国的殖民地基本都独立了,英国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2  修昔底德陷阱
就这样,美国靠着种种坑蒙拐骗、千方百计的手段,终于将英国从世界老大的位置上拽了下来,顺利完成了崛起大业。
但是很快,美国人笑不出来了,因为苏联崛起了。
美苏冷战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这里不重复了。
反正就是美国几乎用了除了直接冲突之外所有能做的敌对行动,终于打赢了冷战,获得了胜利,最终保住了自己的老大地位。
但这样一来,一帮冷战学者不就失业了么?
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敌人。
为了找到这个新的敌人,他们回顾了现代国际政治体系建立以来,所有世界争霸历史,特别是美国是如何干翻英国和苏联的,最终提出了一个理论:
修昔底德陷阱。
什么是修昔底德陷阱呢?
说的是公元前431年,古希腊爆发一场战争,即雅典及其城邦同盟与斯巴达及其城邦同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修昔底德担任过雅典的最高官职将军,身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亲历者,他提出:
“使得这场战争不可避免的是,雅典人势力的壮大以及斯巴达由此产生的恐惧。”
据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这个案例虽然发生在古希腊时代,但这个理论却和修昔底德没什么关系,只是美国学者杜撰的理论而已。
这个“修昔底德陷阱”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一点也不科学。
比如,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时,设置了两个基本前提:
一是斯巴达是当时的老大,而雅典是挑战者;二是战争的责任,在于斯巴达不接受雅典的崛起。
其实从历史看,这两个前提都是错的。
第一,雅典和斯巴达,是希腊文明的两个体系。
只不过斯巴达更注重陆地,而雅典更注重海洋,根本没有什么斯巴达主导希腊一百年的事发生。
第二,战争的责任,是雅典先攻打斯巴达同盟,由此才引爆了战争。
但艾利森却认为是斯巴达不能接受雅典崛起,于是就发动了战争。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这一理论,一战的原因,是“现存大国”英国,无法接受德国的崛起,最终爆发战争,战争责任应该在英国。
但艾利森在以一战举例时,却说英国是被迫无奈的卷入战争的,因此责任全部归于德国。
你看,这不是双标么?
单纯从学术角度来说,修昔底德陷阱也漏洞百出。
艾利森挑选了16个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有12次导致了战争,结论是战争难以避免。
但问题在于,历史上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矛盾绝不仅仅16次,很多矛盾也并没有爆发战争啊,很多都是通过协商和联姻解决了。
艾利森除了硬套历史以外,还举了一个猩猩的例子。
说潜在的继任者日渐强壮,最终一定会与头领争夺猩猩群的领导权。
可是把动物界的规律,套在大国关系上,靠谱不靠谱?
以,这个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个扯淡的话题。
无非就是“先射箭再画靶”,先提出一个理论,再找论据而已。
但是就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理论,现在在西方的学术界却奉为圣经,并且开始以这套理论,来制定对华关系。
为什么?
我们看看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身份和时间就知道了。
艾利森这个人很不一般,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
冷战时期就开始在五角大楼国防政策委员任职,克林顿时期他是国防部助理部长,卸任后在学术圈,承包了很多美国政府研究课题。
时间呢?2012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的前夕。
看到没?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其实就是美国为了给遏制中国崛起找理由,而让自己的理论界编出的一个理论性支撑罢了。
为啥?
因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学术界对中美关系是有其他不同观点的。
比如罗斯查尔德家族研究权威尼尔·弗格森,在2006年就提出了“中美联生共同体”概念。
认为中国作为最大生产国、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国,两国天然互补,所以世界理应由“中美共治”。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国际学术界给这一理论起了个名字“G2”,这也是很多中国人怀念的时代。
但是这时候,美国当政者的迫害妄想症又犯了
他们觉得美国自己当年为了夺取世界老大的地位,对英国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下三滥手段,那么中国崛起后,会不会也对自己使用这种手段?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必须在中国没彻底崛起之前,打断中国的崛起之路!
所以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也就应运而生了,主要是为了替代G2理论,给自己打压中国找借口罢了。
反正修昔底德陷阱是“正确”的理论,那么美国人出于维持自己地位的需要,打压中国也就是合理的了,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没必要背负什么负罪感。
俗话说,手握锤子,看谁都是钉子。
一旦修昔底德陷阱成为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那么美国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打压和遏制中国,而不管中国到底有没有取代和挑战美国的意图。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觉得自己发展是和平崛起,而美国却焦虑得不行,一个劲地疑神疑鬼,打压中国的根本原因。
3给中国的启示
说实话,从美国提出修昔底德陷阱,到现在已经12年了。
哪怕从中美贸易战开始算,中美交锋也已经6年了。
在这6年时间里,美国遏制中国的计划成功了没有?
并没有。
为什么?
因为中国和美国以前所有的对手都不一样。
第一,中国没有像英国和苏联那样,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攻击性。
中国只想要个公平的贸易环境,只想改善自己国民的生活,对取代美国统治世界没有兴趣,更不会像英国和苏联那样,对美国各种使绊子。
哪怕美国恶意挑衅,中国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
所以,中国并没有像“修昔底德陷阱”中的雅典那样不断挑衅。
第二,中国有着足够的抗压能力。
中国有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有足够的人口和市场,有不差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还有团结一致的国民。
这就导致美国不论使什么招,给中国造成什么困难,中国人都能想办法去克服。
所以,虽然中美之间的态势紧绷,但并没有紧张到爆发战争的地步,而且因为核威慑的原因,美国也不敢主动和中国爆发全面战争。
这样就有点麻烦了,修昔底德陷阱不灵了啊!
所以,现在美国又冒出来一个新理论。
新理论可以说是修昔底德陷阱的修改版,大意是中国也许不会主动超越美国,但不代表美国不会衰落。
如果美国国力下滑,那么中国就会被动超过美国。
这个观点的意思就是说,要想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太强大了不行,美国太衰弱了也不行,最好是能够维持现状。
这个理论是谁提出的呢?
还是那个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艾利森。
202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艾利森受邀参会,他基于自己的新理论,提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
他表示,要避免中美两个大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就要像“澶渊之盟”的宋辽一样。
摒弃彼此间的嫌隙,加强外交关系和各方面的合作,达到所谓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平衡状态。
说实话,艾利森显然学过一点中国历史,但学得不透。
“澶渊之盟”在艾利森看来是维护了和平,但这种和平是什么?
是宋朝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的城下之盟!
用一方妥协来实现的和平,根本就不是一个公平的盟约!
所以,“澶渊之盟”也许艾利森认为是个好词,但对中国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侮辱!
中国人都知道“澶渊之盟”后面是什么,是一个国家对军备的废弛,最终导致了“靖康之耻”!
所以,千万不要被“澶渊之盟”一时的和平所蒙骗。
只要美国人的“迫害妄想症”不治好,美国人借着和平大旗,打压中国的企图和行动,就不会终结。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美国?
很多人其实对当前外交领域的“战狼风”颇有微词,更对安克雷奇“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贴脸开大也指责颇多,认为把美国得罪狠了,日后不好收场。
他们认为在外交中,不应该硬碰硬,应该做出适当让步与服软,那么美国就会“放中国一马”,中美就能够和平共处发展。
可能么?
不可能。
西方世界对于同为白种人的俄罗斯都无法接纳,怎么可能接纳文明体系和种族都截然不同的中国呢?
美国五角大楼早已经把话挑明了:
俄罗斯是美军的“严重威胁”,而中国则是美军“未来的长期挑战与头号目标”。
人家军队已经把中国当头号假想敌了,中国人也应该认清现实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所以,对待美国人,第一是不能心存幻想。
因为再幻想也没用,美国不会和你携起手来一起和和气气的谋发展,搞经济,然后让你超过他。
第二是绝对不能怕。既要灵活处理,又要针锋相对,不能害怕日后不好相见。
看看历史就知道,老美上位成为老大之后,英国做什么了?
马上不计前嫌贴上去成为美国跟班,不论美国干什么事,英国都是第一时间响应,这说明什么?
昂撒民族特征就是慕强,你没超越他的时候,他非常焦虑,真的超越他了,他也就服气了。
所以,我们现在与美国博弈中,根本不用考虑是否会得罪美国太狠未来不好相处。
实际上,只要我们未来足够强大,老美自己也会贴上来做跟班,如同历史上英国一样。
这,就是美国上位史,带来的启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