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昨晚的文章我提到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的事情,有好几个读者在问为什么发债等于放水,这个概念挺多人不理解也好奇。
我先给打个补丁。
实际上发债不一定是放水,一般来说有两个方向
若央行发了债后购买的对象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等于我们把钱借给国家,那这个社会的总财富是没有变化,这就不是放水。
但若是另外一种方向,像美国一样,他们的央行(美联储)发债很多都是被自己买走了。
你可以理解为有个人没钱于是发了债券借钱,但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后他又买回来了,钱不会凭空产生,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拥有印钱的能力,这就是放水。
所以我们这次算不算放水要等到时候看看谁来买入这些国债,从目前的官方的口径来看,大概率是后者。
具体我们也不猜测,因为在我们这里聊放水确实属于敏感话题。
谁都知道通胀有助经济,但大多数老百姓不接受这个说辞,所以上面基本都是悄咪咪进行。
这一点全球都一样。
当然这也是投资机会,放水会引发通胀,那涨价对应的板块就会涨起来。
公共事业板块近期涨得就不错,其次就是出海,这个晚点在私享会内部分享下。
也提醒下,目前私享会还有少量优惠名额,想要加入的点击下面名片回复【私享会】即可。
继续聊下楼市的。

果然成都多人才啊。
昨天我提到有人因为成都解除限购去投诉,希望政府收回,理由是自己好不容易拿到成都户口,别人都没咋努力就可以得到,不公平。
后面有人挖出,同样的反馈平台,有人留言希望成都政府收房地产税。
他的方案是这样的:
建议持有三套房产及以上者,免征房产税;
持有两套房产者,每年征收房产总额0.1%的房产税;
持有一套房产者,每年征收房产总额0.5%的房产税;
未购房但在本市工作和生活者,每年征收成都住房均价乘以人均使用面积总额1.5%的房产税。
房地产税本来是为了让富人多交税,好家伙,这网友直接倒反天罡,让没房的人多交税,房子多的少交税。
劫贫济富,6666...
也是个人才,这都能想出来,感觉这人是不是疯了。
楼市下行确实会引发很多妖魔鬼怪出现,大家就当听个乐子吧。
预计接下来还会有一大批维权新闻出现。
因为只有房价跌了,各种瑕疵都会被放大,尤其是新房,我特地总结了下广州这两年火的盘,没有一个不维权。
买了新房的最好做好心理准备,一是大概率房价会跌;二是跟你看到的样板房啥的肯定不一样。
每次都有人问我该不该此刻买房,除了所谓的刚需可以这种说辞,其实我会问预算。
线城市里千万以下,二线城市800万以下基本就是继续观望。
至于买不买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会跌。
早上看到新闻,说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又把一批存量房子打折拿出来卖,直接降价30%。
眼下这阶段即便是香港不降大价钱都卖不出去,何况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呢?搞清楚这一点就知道为啥没有企稳了。

.....
1、腾讯财报超预期。刚刚腾讯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营收1595亿元,净利润502.7亿元,平均一天赚几个亿,堪比印钞机。
腾讯的业绩超预期能带动港股继续多跑一会,之前我在私享会专门提醒可以去买入港股了,唯一建议买入标的就是腾讯。
我特地去看了跟某个会员的聊天记录,那会腾讯300,预计本周能达到400。
2、深圳楼市出大招。减少公摊,提高得房率,看了下以后得房率基本超过120%,等于没有公摊。
对于没买房的人来说是利好,对于有房的严重利空。
能买到不要公摊的新房,谁还会去看那些得房率不到8成的二手房。

3、OpenAI公司发布GPT 4o版本,可以实现对话
我看了一些视频确实厉害,尤其是声调已经不会像机器人。
应用场景有很多,有一个就是社交。现在很多人其实不愿意社交,而这类机器人就是模拟人类跟你社交,给你提供情绪价值。
科幻电影经常出现ai有了自主思想,目前看故事正在慢慢变为现实,AI的力量确实强大。
取代人工方面,目前看到的是客服这个岗位可能会被取消掉,所以大家选择职业的时候尽量往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方向。
要么是费脑子的,要么是费体力的。那些替代性太强的基本都会被波及,要做好心理准备。
下面是我私人微信,可以添加,备注下城市
关于资产配置,团队负责保险业务的专业人士@默默 ,写了一门课程,共10节,详细说明了如何科学配置保险,做到不被坑甚至能赚点小钱
课程对外价格299元,目前尝试推广期,我拿了10个名额可以9.9元买入,肯定赚不到啥钱,主要赚个吆喝。
识别上面海报二维码即可抢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