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碧树西风 
来源:记忆承载
文章已获授权
我曾经多次拿太太开玩笑,说,我们在一起二十多年了,经历过几乎大多数品种的大部分周期。

她要卖出的,几乎都是底部,她要买入的,几乎都是顶部。她拿不住的,几乎都是震荡,她拿得住的,几乎都是山岗。
更重要的是,她相信的稳健产品,事后看,几乎都是卷款跑路。
这只是玩笑话,因为事实上,她什么都没有投资过,她甚至连大额消费都没有过,她买过的最贵的东西估计是奢侈品,首饰、包之类。
哪怕她要买辆车,也是她去挑,我代买。

一个人,要是连采购都不曾经历,的确不太可能训练出投资能力。

因为投资本质上就是买和卖,卖实质上还是买的延申,而买这件事就是在挑东西。

所以我实际上不是说她怎么样,而是借她告诉你们,散户都这样。

有人问我,能不能不这样?
我的观点是分人的。

有些人或许可以不这样,有些人可能终身都这样。

因为有些东西,比如性格,在你未成年到成年的过程中,已经被塑造好了。

你比如我和我太太从性格的角度讲就是两个极端。

如果她去做高速公路收费员,会是绝对的优秀员工,我估计她能拿终身成就奖。

她最擅长的事情是重复,一件事你告诉她流程,她可以一丝不苟的执行几十年。

每天都认真负责。

但这种事儿我做不来的,一件事很有挑战,我就很有激情,没有挑战,我就意兴阑珊。

如果环境变量一直都保持不变,我很快就会疯掉,俗称上班比上坟还痛苦。
假如同样做一个司机,我只能去做赛车手,我需要有突发状况刺激刺激我,比如忽然遇到一段路,只能用两个轮胎开过去。

这个时候我就会非常亢奋,我觉得无趣的路段总算过去了,有意思的事情到来了。

但是换做我太太,她会非常紧张,紧张到握着方向盘不知所措。
所以她毕业后做了老师,就是摆渡人,把一届学生送达彼岸,然后再去载下一届。

而我毕业后做了研发,我毕业的头几年都是在参与一个又一个的新产品、新项目,而后创业。

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不好玩,或者说,我希望可以更好玩。

这种性格,是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形成的,她的父母希望她成为一个稳健的人。

俗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最关键的是,你不要惹事,你最好不要有想法,老师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不明白的时候,你就问老师,老师说12345,你就做12345,千万不要尝试6。

中国是个工业国,你如果从小到大都这么认真负责,也热衷加班,也十分上进,我想,在大城市里,你工作到成熟期,做到年薪20多万,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

当然你质疑这点钱能干嘛,确实啥也干不了。

别说20多万,你做到一个很不错的管理者,热门行业的经理那种,或者传统行业的高管那种,年薪百万,其实税后也就大几十万。

大城市里能保值一点的房产,都要1500万起,我就算你税后80万,不吃不喝也得小二十年。
这几乎就是一辈子,你从30多岁进入成熟期,干到50多岁,能够每年都拿到年薪百万,也不容易。
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教育目标是错的。

我太太的教育当然是成功的,因为她被剪断翅膀的同时,也规避了风险。

我第一段话是开玩笑的,我说的是,假如她去投资,会怎样,事实上,这个假如并不成立,因为她这种性格的人,绝对不会去投资。

她唯一会做的投资方式就是存定期。

所以人无所谓优秀不优秀,关键在于摆在什么岗位上,要去解决什么问题?

你把我摆在高速公路收费员的位置上,我天天会被投诉的。

我擅长什么?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如果都去带兵打仗,我太太的打法就一种,就是排兵布阵,拼消耗,直到消耗光自己最后一个兵,至于谁赢,天来决定。

所以她一万人打对方一万人,是有可能赢的,她一万人打对方两万人,是不可能赢的。

但是换做我,有可能。

我很少拼消耗,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时分复用。

就是趁你这两万人还没有集结的时候,我一万人吃掉你五千,然后迅速拉到另一个战场,又吃你五千,然后趁你慌乱,再吃你五千。

最后你剩下的五千搞不清到底咋回事,不知道我来了多少人,自乱阵脚,溃散了。

这就叫时分复用。

你的总兵力是两万,但是具体到某一个时间段,优势在我,我是集中一万打五千。

她那种性格,做不来这种事的,但不意味着她不是人才。

你让她去守街亭,至少她不会像马谡那么多想法,她肯定会执行命令,当街下寨,拼到最后一兵一卒。
而如果派我去守街亭,后果难料,也许我会创造奇迹,也许我是第二个马谡。
所以后世的军事家分析诸葛亮的决策,说的很对,责任在诸葛亮,不在马谡。

人的性格不同,用处不同,你让马谡这种性格的人去拼消耗战,和你让猴子去看守蟠桃园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我们现在并不活在农耕社会,我们活在信息社会。

这个社会的特点就是收入分布极端不均匀,假如你只看钱这一个维度,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做到一年20几万,30万就到头了。

如果没有行业运气,没有遇到风口,仅仅凭借你的管理能力,你不仅仅善于做事,而且善于做人,那么一年100万,也到头了。

再往上,都需要有独到之处。

明白这个意思么?四个轮子着地,就值这么多钱了,想要更多,那就看你能不能两个轮子着地,甚至一个轮子,甚至四个轮子都不着地。

你总得有独到之处,否则四个轮子都着地的重复性开车,谁不会?自动驾驶也会了。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翅膀的作用。

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在学生时代,翅膀是没啥用的,甚至是累赘。

翅膀会让你不那么听老师的,俗称比较有个性,这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如果你割掉翅膀,也许会让自己暂时考的更高些,更接近自己能够达到的天花板。

但是怎么说呢,坏处也很明显,剪断翅膀,会让这个孩子灵气耗散,变得比较呆板。
呆板也是人才,就像穆念慈和黄蓉都很优秀,如果只是做太太,也许还是穆念慈更好一些。

穆念慈的养父早早剪断了她的翅膀,她就比较听话,黄老邪始终不忍心剪翅膀,以至于黄蓉古灵精怪。
当年大学寝室里卧谈会,点评射雕里的女人,他们几个都说黄蓉绝对胜出,我插了一句嘴,看需求。

郭靖这种没人可以商量事儿的,选黄蓉绝对正确;杨康这种每天在王府里对着八百个心眼子开会开到深夜的,如果回家还要遇到黄蓉再跟他继续加班开会,他一个脑袋要两个大了。

于是大家都笑,觉得的确如此。

当然,我们今天讲的不是做太太,我们讲的是商业社会的定价。

那黄蓉拿到的定价会远远超过穆念慈,因为收入是图钉状的,那个圆盘底座上也许一年几万,到了那根针的底部也许十几万,几十万,可是那根针直插云霄,无边无际。

沿着针往上走,一年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亿,几百亿,无止境的。
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点。
所以有时候,你去看那些名校的老师,尤其是老了之后,往往会感慨,发出与当年不同的看法。
自己早年都很喜欢追求学生的分数,不惜一切代价,剪断翅膀是最常用的手法。
因为剪断了之后,学生会变得更听话一些,的确有利于暂时提提分。
但是回头长远的看。这个学生会变得没有了思考的习惯,变得你说啥,我做啥,你咋说,我咋做,你推一下,我动一下。
那么老师日后发现这样性格的学生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或者说,千篇一律,陷入了同质化竞争。
那么老师年纪大了之后,也会反思,传统的普鲁士教育法是不是有问题,我到底是成就了人才,还是亲手毁了一些潜在的人才。

这个问题搁在投资领域里尤为明显。

工厂里徒弟问师傅,都是咱们怎么按照图纸去加工。

但投资的时候,往往是各种匪夷所思的打法,比如你开赛车的时候,天气极寒,不得已故意撞掉中冷系统。

你说后面会不会有发动机过热的问题,会,但当下你不这么做,你就没有后面。

再比如,田忌赛马里面,你让自家的下等马去出战对方上等马就是故意送死的,可是不这么做,就赢不了总体比赛。

说到底,不是缺乏好奇,不善取舍,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人不是人才,而是时代变了。
不是劳动的回报赶不上资本的回报,而是answer的价值,赶不上solve的价值。
甚至,这个世界慢慢不需要人类去answer一个question了,如果你不能solve它的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