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Financial小伙伴”,关注~标星~置顶,不错过每日最新热点~
在高校的讲台上,我们时常能见到一些年轻的身影,他们满怀激情,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热爱。
但有时,这份热爱也会遭遇现实的冰冷——比如,新任教师的“非升即走”规则。
这不仅是一场职业的挑战,更是一场心理的考验。
高校内卷竞赛下,如何避免首聘期的对赌协议,这可是个技术活。
不过,今天咱们聊的不是技术,而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
5月12日,网上流传的截图让许多人心头一紧:
南京林业大学的宋凯博士,因为首聘期考核未通过,被降级降薪,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让我们先来插叙一下宋博士的生平。
宋博士,一个1986年出生的青年才俊,曾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造,后在加拿大UBC继续他的学术追求。
2019年,他带着满腔热血和一纸合同,回到了祖国,成为了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工程系的一员。
但是,四年的辛勤工作,换来的却是考核不合格的结果,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打击。
网络上,一位名为“北美攻略”的网友分享了宋博士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宋博士的同事“杨XX–中科院XX所”的感慨:
“我的硕士同学宋凯博士,就这样走了,实在是让人痛心!”
这不仅是对宋博士的哀悼,也是对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
宋博士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当高校变成了一个高压锅,青年教师的出路在哪里?
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在这场竞赛中胜出?
如果不能,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最新消息是,南林回应了,称与事实严重不符。。
“网传信息与实际事实严重不符”,那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可以公之于众吗?
有网友表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换一家学校继续任教呗,不至于走到自杀这一步吧,自杀应该另有隐情,
也有网友表示非升即走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这里,我们想对所有正在或即将踏上高校讲台的青年教师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如果最后没有完成目标,不妨先给自己留个退路。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躺平也好,东山再起也罢,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祝宋凯博士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考核,只有知识的海洋和教育的乐园。

而对于我们,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Financial小伙伴
由清北复交人金融校友发起 
泛金融微信群互助平台
求职招聘 业务对接 最新热点
关注公号,申请入群
于微信更改了规则,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推送,读完请点一下在看点赞,这样每次新文章的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