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中文网报道】刘洪彩博士,为河北工业大学与南京艺术学院的艺术史副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主要为海外中国美术鉴藏与艺术设计。她掌握中日英文,主持并完成了 13 项课题,发表了 30 余篇专业论文,出版了独著与教材,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她最初涉猎广泛,对日本藏中国古代佛画、中国传统山水画、人物画,乃至古今艺术设计等皆有研究,发表了期刊论文《〈六柿图〉与悟境层次》《程正揆“造化山水”刍议》等,这为之后的海外中国雕塑、绘画、工艺美术鉴藏研究打下了基础。2010 年,她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访学期间进行中国艺术品考察,发现美国藏中国艺术品不可计数,但是因流失复杂等而鉴考困难,尤其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艺术,真仿混杂,题材、年代鉴定存在错误,出处鉴定与长篇造像记识别非常薄弱,研究重点遂转向美国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刘洪彩博士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众所周知,美国是 19 世纪以来中国流散艺术品的海外收藏大国。佛教造像是具有中国藏品的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主要类别之一,是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完成主持的五项国家与省部级佛教美术课题,2015 与 2022 年,她申请并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美国高校访学,期间对美国博物馆藏中国佛教艺术进行了深入考察与鉴藏研究,陆续在国内 CSSCI 检索期刊《河北学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中国美术研究》等上发表系列论文,出版了独著,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拓展了艺术史中的海外中国佛教美术鉴藏新领域。
具体而言,2014-2018 年,她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馆藏北朝佛教雕刻调查与研究―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波士顿美术馆为中心》。她在国家公派波士顿大学访学一年期间进行了实地考察,发表了 CSSCI 检索论文《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弟子立像考略》,历时五年完成了独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封面
该著作在 2019年由国家一级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内容涉及美国博物馆藏的中国佛教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的鉴别,以及藏品专题研究。我国著名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刘建华研究员在该书前言里,指出该书是目前中国学者整理美国单馆馆藏中国佛教造像最为全面、系统、详尽的专业书籍。
海外中国佛教艺术品的鉴藏研究,涉及古代各类美术、书法及佛学,难度之高在艺术史界是公认的。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博士、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常青教授,曾在 2016 年出版了艺术史领域首部美国单馆藏中国佛教雕塑专著《金石之躯寓慈悲: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中国佛教雕塑》。
他在书评《走向域外的中国佛教艺术鉴藏: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出版》深有感触地写到:“对这些佛教造像的考察,需要熟悉佛、菩萨、弟子、护法等类造像在雕塑、绘画、工艺、建筑门类中的演变特点,还要熟悉不同门类造像作伪者的惯用手法。
因此,从事这项研究的工作者就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训练,才能胜任。”此外,美国博物馆藏部分中国佛教石刻造像的台座等处多刻有造像记,研究者还需要熟悉中国古代书法。因此从佛教造像藏品的门类广度而言,该书是艺术史领域首部美国单馆藏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专著。
该书对于美国三馆藏中国佛教造像的真假、时代、出处、题材的鉴定,造像意蕴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其学术价值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中国、日本、美国的报纸与网络媒体所报导,于 2020 年获第十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欧柏林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日本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等的图书馆馆藏,显示了该研究的深度与广泛的认可。
缂丝无量寿佛像 清代
她对美国博物馆的中国佛教造像藏品关注从美东转向美西地区。2018-2023 年,她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调查与研究》。
2022-2023 年,她在国家公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年期间,对美国西部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其中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汉传佛教造像,还有众多的中国藏传佛教造像,造像种类也更杂,木刻、陶瓷、玉、漆、琉璃、铁、象牙、缂丝、刺绣、皮影、纸本等佛教造像皆有,汉传石刻造像碑上的长篇造像记因存在异体字等很难释读,如北魏永熙二年(533 年)赵见僖造石刻佛三尊立像的背面下方所刻的长篇造像记,存在真仿混杂、佛道混淆,命名错误等鉴定问题。
北魏永熙二年赵见僖造石刻佛三尊立像的正面与背面,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围绕该课题,她发表了 CSSCI 检索论文《定州与邺城北朝隋代单体思惟像序列研究:兼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造像鉴别》《庄严的真实流现:美国馆藏陕西隋代石刻菩萨立像鉴考与风格成因新探》等。她的第二本独著《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已经完成,共 20 余万字,内容涉及该馆所藏中国汉传与藏传佛教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品的鉴别,以及对中国佛教美术史的分期思考等,已通过国家社科基金的鉴定,待版中。
该课题研究对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的造像记识别,造像真假、题材、断代、出处等的 鉴定,中国佛教美术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收藏中国佛教造像的美国博物馆位置图
得益于二十余年不到间断的佛教美术研究推进与在美国的实地调查,2022 年,刘洪彩获得佛教美术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美国博物馆藏北朝隋代佛教石刻造像鉴藏研究》,这是艺术史领域首次全面梳理收藏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国大型博物馆,并对 40余家美国博物馆藏北朝隋代佛教石刻造像进行鉴别、流失、收藏与接受研究,突破了以往把海外造像作为零散材料佐证中国佛教美术研究的范式。
之后,她发表了英文论文《Research on the Loss and Collection of Chinese Stone Buddhist Sculptures in American Museums》等。这些研究对于研究美国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与鉴定,明确美国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鉴定之任务繁重具有重要的意义,拓宽了美国博物馆的中国佛教造像鉴藏研究。
前述两个国家级课题的成果,不仅对美国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鉴定具有方法论意义,对美国博物馆的中国佛教造像艺术收藏与展示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推进中国美术史、中国佛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对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的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的鉴定具有借鉴意义,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海外中国佛教美术鉴藏研究。
2024 年,她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访问学者,继续调查、研究其他美国博物馆的中国佛教造像等艺术藏品。
刘洪彩博士在檀香山艺术博物馆考察
除了海外中国佛教美术鉴藏研究,刘洪彩博士也对艺术设计理论,及基于传统地域文化与产业特色的艺术设计进行了长期探索。2008、2014 年,她分别主编了《现代设计史》第一版与第二版。
她主持并完成了三项省级艺术设计课题,其中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化发展研究》(2012-2014)鉴定为优秀,另外两项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下河北绿色设计创意产业协作发展研究》(2014)与《河北设计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017-2018)。
她发表 CSSCI 检索论文《关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以民间美术为例》《关于河北省绿色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以唐山骨质瓷包装设计为例》等论文。
2015 年,她获中国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这些研究对地域艺术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
此外,她在中国高校任教 20 余年,对艺术史教育进行了探索。她主持完成了四项教改课题,如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2021-2022)等,发表论文《Research on the Humanism in Art History》《跨文化视阈下美术史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等。
这对于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鉴赏、应用中国美术精髓,进行艺术设计创新,包括美国博物馆内中国艺术藏品的衍生设计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波士顿国际传媒咨询公司
官方网站:helloboston.info
小红书:BARTV
微信公众号:波城第一名记;波士顿中文网
视频号:BARTV
YouTube: BARTV 波士顿中文广播电视台
Linkedin:Boston International Media Consulting Inc.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