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匈牙利文化既有西方底色,又有东方元素,被称为“最西边的东方国家”。
5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匈牙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赞扬中匈传统友谊“如同匈牙利的托卡伊美酒,芬芳甘甜、醇厚绵长”。
在2009年的访问中,习近平主席说过,很多像他这个年纪的中国人都看过匈牙利电影《牧鹅少年马季》。中国的《红楼梦》等名著很早就被译成匈牙利语。
中国和匈牙利虽然相隔千里,但两国人民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在中文教学方面,匈牙利始终走在欧洲国家前列。中文已经成为匈牙利高考外语科目之一。作为第一个开办匈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学校的欧洲国家,今天的匈牙利已经有5所孔子学院。在文化领域方面,中匈人文交流丰富多彩,匈牙利著名诗人山多尔·裴多菲(Sándor Petőfi)写的一首诗引领了中匈两国文学上的联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鲁迅将这首著名的诗句推广到了中国。有“远东第一楼”之称的上海国际饭店、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大光明影院均出自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之手。
首批留学生和“洋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错综复杂,面临许多挑战。
1950年1月中旬,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政府首先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换留学生的建议。
6月25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此事,并责成当时的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外交部、教育部组成专门小组,拟定计划与有关国家商谈交换留学生事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政府同意了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分别交换5名留学生。此外中国还主动向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政府提出各交换5名留学生的建议,建议得到上述国家的积极回应并很快达成协议。
交换留学生计划首先在北大、清华、燕京大学展开,挑选了部分学生,后又在南开、复旦、北师大选拔了几名学生,这25名学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出国后受到高规格的热烈欢迎,各国政府官员和青年组织的负责人都到边境迎接。5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学习作了特殊的安排,选派了优秀教师为中国学生单独开班。学成归国后,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外语教育部门工作,成为这些新开设语种的创建者和学术带头人,还有个别人因工作需要调到工业部门。先后有6人任驻外大使,一人担任大使馆的总领事,3人担任参赞。
1950年12月,5名罗马尼亚留学生,5名保加利亚和4名匈牙利留学生陆续抵达清华大学,“洋学生”专修班开课。1951年1月和9月,又有10名波兰、8名捷克斯洛伐克和1名匈牙利留学生加入专修班,专修班留学生人数达到了33人。其中,匈牙利向中国派赴的留学生皆毕业于布达佩斯大学,他们的政治面貌多为团员和党员。
1950年,“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成立,迎来了第一批东欧学生(资料图)
当时这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中国语文的一般能力,并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及其他方面获得初步认识。
为了丰富“洋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专修班周末安排中国学生陪同到北京的景点游览,去风景区周边的农民家里参观,暑假期间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其中一次还到扬州参观了引淮工程。到了春节的时候,所有“洋学生”和中国师生一起“守岁”,午夜12点全都走出来,在清华大礼堂前面的广场上互相拥抱庆贺,非常热闹。
这33名东欧留学生,在完成了1年半到2年的汉语学习后,陆续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开始进行专业学习。他们中间走出了一批掌握汉语、熟悉中国社会和文化、对华友好的高级人才。如罗马尼亚前任驻华大使罗明、波兰前驻华大使董博若等。
其中,来自匈牙利的尤山度(JózsaSándor)后来成为匈牙利第一代汉学家,曾任匈牙利驻中国大使馆政务参赞,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领导人做过翻译,还出版或翻译了《中国与奥匈帝国》《毛泽东诗词三十一首》《我的前半生》等著作。他的外交生涯、教学事业和翻译工作始终围绕着“中国”,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匈人文交流、增进中匈两国民众相互了解作出了贡献。
中国足球留洋计划1.0
早在1957年,中国男足就进入了世界杯预选赛,当时的中国男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匈牙利。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匈牙利是足球强国,世界排名前三。
中国足球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乎同龄。在开国大典后两年,第一届国家队就宣告成立。
最初队员还不完全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范,只是拼命地抢、踢,谈不上技术和战术,足球队的总体水平并不高。1954年,体育总会先后派出两批年轻球员前往匈牙利留学,去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足球技术和理论知识,里面有一个个后来响彻足坛的名字:苏永舜、陈成达、张宏根、年维泗、曾雪麟、李元魁……
初到匈牙利时,中国球员连一双像样的足球鞋、球袜都没有,只能同当地工厂队踢比赛。匈牙利人阿姆别尔·约瑟夫是中国队首位外籍教练,他当时在巅峰时期的匈牙利足坛影响力很大。面对这群“蹩脚”球员,他用足够的耐心,从技战术上、心理上一点一点地进行纠正和改造。
一年半后,他们走遍了匈牙利的各个城市,通过不断观摩匈牙利甲级联赛,观摩高水平的匈牙利与巴西等队的对抗赛,整体进步很快,在技术、战术、体力上“简直像换了一批人”,可以同匈牙利国内甲级联赛球队抗衡了。尤瑟夫特意安排他们在首都布达佩斯的十万人体育场与匈牙利国家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学生”战胜了“老师”,中国队赢得了满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中国队留学匈牙利的合影。后排第一为尤瑟夫,左二为年维泗,右三为张俊秀。
在即将结束匈牙利留洋之旅的时候,这批中国球员在回国之前,前往波兰华沙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暨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足球赛。这一赛事虽然不算正式,对国足却是弥足珍贵。首战对阵华沙队,全场被动的国足仅以0比1惜败。门将张俊秀凭借出色的表现被称为“不倒的万里长城”。
年维泗在1963年到1986年的23年中先后5次出任中国国家队主教练,1988年4月出任中国足协主席,在此期间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这批中国足球运动员在后来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是中国足球界的中坚力量。
来源 :《留学生》杂志
今日文章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