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谈》创始人王占郡曾讲过他女儿青春期时的一个故事。
女儿坐在汽车后座上喝咖啡。
他提醒:“小心别把咖啡洒了,喝完放在卡座上吧。”
这话一说完,他就意识到说“错”了。
果然,女儿暴怒:“我都要放在卡座上了,你干嘛说说说,你这一说,我放还是不放?”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对这个故事感同身受。
《回到过去拥抱你》剧照
因为,女孩的表现简直就是青少年的典型特征,就像起伏不定的天气,前一秒明明晴空万里,后一秒就突然电闪雷鸣,什么事都没有,却一言不合就暴躁,折腾得父母有苦难言。
很多父母都觉得,青少年太叛逆,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家人,稍有不慎就容易误入歧途,以至于很多父母,提起青春期就色变,实在不知如何应对。
《青春期情绪密码》里却明确指出:
强烈的情绪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缺点。
作者丽莎·达穆尔是美国著名青少年问题心理专家,美国心理学领域的思想领袖,她撰写的这本《青春期情绪密码》更被不少专家认为是“少有的振聋发聩之感”书籍。
丽莎直接明了的告诉家长:
青少年的强烈情绪,并不是叛逆表现,而是情绪传递信号。
为人父母一定要看到孩子激烈情绪下的“真实需求”,随时向孩子伸出援手。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亚马逊“青少年心理”排行榜第一名

从对抗到共情,看见青春期激烈情绪背后的成长力量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01
走出青春期情绪误区
知己知彼父母才能从容应对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确实容易焦虑。新闻里的悲剧层出不穷,动不动就有孩子做出自我伤害的事情;身边也有不少令人唏嘘的案例,时不时就有孩子离家出走的求救信息。
科学数据也令人胆战心惊。
书中提到,从2009年到2019年,持续感到悲伤或绝望的高中生比例从26%跃到37%,与此同时,称严重焦虑的高中生比例从34%上升到44%......2021年初,急诊部门的研究发现,与2019年初相比,疑似自杀未遂的就诊人数在青春期女孩中增长了51%,在男孩中增长了4%。
《青春派》剧照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那么担心青少年,且,恨不得为孩子建立起一个保护罩的核心原因。
但爱之深急之切,父母对青少年的爱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把青少年越推越远。
庆幸的是,丽莎很清晰的给家长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她清晰的指出,认为”青少年必须一直感觉良好才算心理健康”是危险的观点,也是很多人对青春期情绪的错误认知。事实上,心理学上准确并真正有用的情绪健康的定义是:
在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并能有效地管理这些感受。
所以,父母没有必要防护过当,比起“保护罩”,父母更应该勇敢地让青少年去多经历,既经历快乐、兴奋,也经历平静和安宁,自然,也可以经历暴怒和难受.....
唯一的标准只要是——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
《家有儿女》剧照
例如,书中提到一个叫吉达的小姑娘,她刚知道自己音乐剧选角失败,她非常难过,躲到洗手间哭了起来,但她意识到自己必须很快振作起来,因为下节课她还有个测试,于是,她那天不断在“哭泣”与“振作起来”来回切换。
父母担心她抑郁,特意送她去见心理医生。
但医生很肯定地表示,强烈的、不想要的情绪是令人不快,但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吉达的表现其实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并能有效地管理这些感受。”
02
所有情绪都能促进青少年成长
父母只需要帮助孩子避开创伤
当然,父母还是会很担心,就放任青少年情绪起伏么?
不,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确认青少年是在对的时间有对的感受,并有效管理感受。
父母需要监督的是:
1.青少年是否会有些异样的情绪?例如在本该悲伤和愤怒的时间,青少年却一反常态的无所谓,这种反常时刻,反而是父母需要密切关注和跟进的。
2.青少年本身具备承受各种不适,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成熟的能力。但父母一定要仔细辨认“某一件事是否越过创伤的界限”?
任何强烈的情绪都能促进孩子成长,但创伤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可逆的伤害。那么,父母如何在青少年强烈情绪中判断什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创伤”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
书中举了一个很用心的案例。
某校为青少年额外推荐了课外书,书中涉及一个自杀的人物。因此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认为如果过早让孩子阅读“情感强烈的故事”,会让青少年的情绪更加起伏不定。
但心理学家明确指出,当文学作品激发起青少年的情感时,是有利于他们产生同理心的。
而有一种情况例外,其中有个孩子,她的父亲因为自杀离世了,为此,学校专门和孩子的母亲进行沟通,一起讨论这本书是否适合这个孩子,以避免激发起孩子的“创伤”。
后来,母亲决定告诉女儿书里有自杀的情节,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读这个故事。
女孩自己思考后,要求老师先给她讲了大致的情节,再决定读这本书。
简单来说,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波涛汹涌的情感汪洋中学习游泳,这对青少年来说是有好处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评估,防止孩子激发“创伤”。
显然,家长想要了解青少年,就一定得做些什么,让青少年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03
读透《青春期情绪密码》
帮助青少年表达感受+控制情绪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经常觉得孩子离自己很远。
有朋友半夜向我哭诉,她下午接到老师电话,说她儿子在学校社交不太好。
她就特意早早回去,做了顿很丰盛的晚餐,可儿子叫半天才出来吃饭,还一声不吭满脸冷漠,晚餐她不过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多交代了一句:“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和朋友相处。”
儿子啪一声丢下碗筷,转身进了房间,哐一声重重关上了门,怎么叫都不开门。
和青少年沟通,确实需要父母具备更多的智慧。
《陪读妈妈》剧照
书中侧重提到两大部分:
首先,是帮助父母掌握和青少年沟通的技巧,助力青少年表达倾泻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帮助青少年将情绪具体化、让青少年来决定交流的规则等等;
其次,是教育父母通过一些外力帮助青少年进一步习得控制情绪的技巧,例如,转移注意力技巧、有意识的呼吸技巧......
这些技巧都非常简单可实操,便于父母看了就能直接拿回家使用,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技巧都基于青少年的心理情况,是站在既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又替家长解决问题的角度安排的。
比如说,作者丽莎很认真地提到,青少年之所以不爱和父母沟通,是因为父母太爱给建议了,往往孩子们刚说一句话,父母就已经给出了十几个建议。
但青少年要的并不是建议,而是“我在倾诉的过程中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
换言之,想让青少年愿意沟通的秘诀是:
1.认真地倾听很重要
2.同理心的作用远超想象
作者曾在学校征集过一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让我转告你们父母的吗?”
其中一个女孩提出请求:“请告诉他们,当我们抱怨学校生活时,我只希望他们回一句:‘天哪,这太糟糕了!’”周围全部同学都用力点头表示同意,甚至鼓起掌来。
“只是放下给建议,认真地倾听”就能激发出青少年向父母表达感受?
是的,青春期的真相其实就这么简单,《青春期情绪密码》里,还为父母们揭开了很多情绪认知上的误区,并通过非常多感同身受的案例,为父母们提供具体实用的技巧,帮助父母应对亲子冲突、心理危机、甚至早恋等各种挑战。
而当我们借助这本书,真正读懂青春期,为人父母也才理解: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
团购信息
《青春期情绪密码》
作者:【美】丽莎·达穆尔
译者:钟煜
团购价:38.87(原价:59.8元)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