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个学姐拿了新兴量化之王Two Sigma$60w的天价包,在我校成为了传奇人物。我和她关系不错,约她喝了个咖啡。
“哪有那么容易啊!”说到面试,她翻了个白眼:“我考了整整9轮啊!”
那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神话,但如今,我也成为“神话” 本人,拿到Two Sigma OFFER啦!
都读到PhD了,总会有工作吧?
作为统计+数学PhD,我曾经也是心比天高。虽然没奢求毕业就拿$60w,找个实习还不是轻轻松
找工的时候简直打脸,很多公司连OA都不肯给我发,但自己又找不到问题所在。
我又联系了神话学姐,那时候她刚入职。她向我推荐了直通硅谷,说她就是在这上的课,找个导师1v1辅导,很靠谱。
我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进行了咨询。导师非常有经验,针对我的现状给了很多中肯建议。Online meeting过后,我立马报名了量化金融求职1V1定制计划
扫码咨询
ALLinONE
计划
按需定制
高速上岸!
导师永远想得比我全面一点
我的1v1导师前几年才从卖方跳到买方的,这两边的经验都非常丰富,跟我说不管我去哪边他都可以辅导,好像挑萝卜白菜。
我们第一次沟通的时候,他给我做了6点全方位的“检测”,分别是:
  • Resume
  • Maths
  • Coding
  • Finance
  • Behavior
  • Brain teaser
他说,如果想进顶级公司,6项中至少有4项拿到Strong。而他给我的评价,只有Coding是Strong,Resume勉强拿了个OK,其他都在weak上徘徊。
现实多少有点残酷,但这样我们也更知道从哪里下手了。第一个被开刀的是简历,还要反复练习Elevator pitch,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介绍自己的优势。
导师说我的简历没有致命伤,只是什么都想往里塞,太复杂了。他大刀阔斧删掉了很多和我的求职目标不相关的项目、课程和publication,让这份简历精简、专业且financial了起来。
我原有的project偏向DS,导师带着我重新做了一遍,加入了很多他日常工作中常用的modeling,项目场景就偏向Quant了。
由于我的基础还行,所以导师考察后决定直接带我进行case study,在解析实际case的同时巩固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知识。
即使已经很绞尽脑汁地分析了,导师总是比我想的更全面。
就拿这道经典的open case题、用线性回归预测未来一小时共享单车的需求来说,我就只能想到常见的、既定的影响因素,比如天气、温度、湿度、风速、游客数量……
但到了导师这,有了更健全的思路,要考虑时间与空间的data,比如游客数量怎么预测?——周边的景点门票量、酒店预订量、公共交通售票量……
文字很难表达我的崇拜之情哈哈,虽然只跟导师学了个皮毛,但足够应付面试了!之前提到的6点测试,我已经能拿5个Strong了。
去年我就拿了几家Quant Intern的面邀,在导师的鼓励下上了战场。
找Intern,竟比找NG还难
但一开始面得也并不顺利,头两家都挂了,我一度怀疑人生。
导师宽慰我说,有时候Quant这行选Intern的标准比NG都难。这一行都是机密啊,分分钟千万亿万,不得找个靠谱实习生?
我捏着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能气馁。
接下来又面了Two Sigma,这家拖得时间最长,我一度也以为无望。
面之前我找直班主任要了Two Sigma的面经,老师直接发了一百多页过来。
也许是面经够新吧,抽到的题也是面经里看过的,Linear regression和Temperature in NYC利用导师教我的方法考虑了几乎所有影响因素,就差把CPU烧了。
Superday线性回归都考出花了,全是follow up。还好平时W导师总是考我,所以也都稳过了。
我成功拿了Two Sigma Intern OFFER,且度过了一段愉快的Internship。这期间我遇到工作中的棘手事项,也经常请教W导师,导师总能提出迎刃而解的建议。
现在我凭借出色的表现Return啦!薪资还没谈,Base最少会给$200k,Bonus也是$200k,另外还给$100k签字费。
$500k是最少的,发财啦!
写在最后
好多学弟学妹向我请教。惭愧,我和W导师差得还很多,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W导师那样的大牛,也祝大家好运!
* 本文原创于直通硅谷【https://www.zhitongguigu.com】,欢迎尊重版权的转载。一般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正确注明以下信息:
作者:直通硅谷  公众号:直通硅谷订阅号
直通硅谷,北美最专业的IT求职培训机构,留学生科技求职最佳选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