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家里人在我们读书方面,总是格外上心。从我们记事开始,就开始读书,幼儿园、小初高、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考进大学之后,却发现大学之后还有硕士、博士在等着我们。那么,读书到底能带来什么??对此,科学家们还提供了一个理由:读书能使人长寿、更有可能收获更高的工资!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杂志上发表了研究结果,研究显示,教育程度低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相比,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过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高3.09倍。此外,收入是文化程度影响死亡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CCDRFS)队列中的98658名参与者,来自中国31个省。其中,有77789名年龄在3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2岁。接着,研究人员将个人死亡记录与国家死亡率监测系统(NMSS)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为期10年、以人口为基础的全国队列,用于分析教育与过早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参与者们个人教育程度数据:小学以下(24.87%)、小学毕业(21.12%)、初中毕业(31.86%)、高中及以上(22.14%)。
受教育程度越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关系越高
在平均9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3082例过早死亡。进一步分析发现,全因过早死亡率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死亡率较高。具体来说,相比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过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93%。
此外,相比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高1.60倍,癌症死亡率高1.53倍,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3.09倍,其他原因死亡率高2.76倍。
此外,教育程度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对城市地区的影响更大。
图1: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城乡环境与每10万人年年龄标准化全因死亡率与特定原因死亡率的联系
图2:受教育程度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关系
性别、危险因素在受教育程度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
研究人员也将数据按性别分析,他们发现,教育程度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男女中存在差异。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全因死亡率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男性的1.78倍,而女性为2.15倍,这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女性死亡风险的影响更大,也可以说:教育对于女性的保护力更胜一筹。
图3:根据性别分析受教育程度对全因和特定死亡风险的影响
最后,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危险因素的影响,发现收入、吸烟、饮酒以及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总共在男性受教育程度与过早死亡之间的关联中占28.0%,在女性中占14.7%。其中,收入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男性中占23.0%,在女性中占11.1%。
Ps:这一研究还发现,个人收入随着教育程度稳步上升。(书中自有黄金屋得到了侧面验证)。
图4:调整危险程度后,受教育程度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ffects of education on adult mortality: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研究论文不喜欢读书?要不还是忍忍吧!柳叶刀对59个国家70个地点的数据研究显示:18-49岁的人群每年接受教育会使死亡率风险降低2.9%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也佐证了:好好读书真的可以长寿!
看到这,是不是会觉得怎么是这一两年才验证了“读书可以长寿”呢?
其实,早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有文章探讨了教育与寿命之间的联系,并发表在BMJ Open杂志上。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69.4万亚洲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与没有接受教育或者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相比,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总死亡率下降12%;接受过专科教育的人总死亡率下降19%;接受过本科教育的人总死亡率下降29%。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寿命越长。
2019年发表的也不算新,还有更早的。早在2002年7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发表了成果:作者对1051038 名美国人进行为期47 年(1959-1996 )的持续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死亡率越低,平均寿命越长。具体来讲,相对于未受教育或者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平均寿命至少延长4.8 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平均寿命至少延长2.7年。
小结
综上所述,教育程度低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女性和城市人口中,有必要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避免低教育程度人群的不良健康后果。
一篇文章的结果你可能还半信半疑,那么,如此多的研究成果,长时间的随访、众多参与者的纳入,使得“读书能长寿”这一结论可信度直线飙升。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要是早点知道读书这么好,当年我就该多啃几本书了!”但别急着遗憾,因为好消息是——任何时候开始读书(学习)都不晚。不论是正值青春年华,还是步入不惑之年,甚至是花甲古稀,每一阶段的人生都能从书籍中汲取养分,焕发新生!
参考文献:
[1] Wang, Y. Q., Xiao, M., Lyu, J., Yu, C. Q., Guo, Y., Pei, P., Chen, J. S., Chen, Z. M., Sun, D. J. Y., & Li, L. (2022).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 Zhonghua liuxingbingxue zazhi, 43(7), 1010–1018.
[2] IHME-CHAIN Collaborators.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adult mortality: 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vol. 9,3 (2024): e155-e165.
[3] Yang, K., Zhang, Y., Saito, E., Rahman, M. S., Gupta, P. C., Sawada, N., Tamakoshi, A., Gao, Y. T., Koh, W. P., Shu, X. O., Tsuji, I., Sadakane, A., Nagata, C., You, S. L., Yuan, J. M., Shin, M. H., Chen, Y., Pan, W. H., Pednekar, M. S., Tsugane, S., … Nan, H.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level and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ooled analysis of over 694 000 individuals in the Asia Cohort Consortium. BMJ open, 9(8), e026225.
[4] teenland, K., Henley, J., & Thun, M. (2002).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death rates by educational status for two million people in two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ohorts, 1959-1996.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56(1), 11–21. https://doi.org/10.1093/aje/kwf001
撰稿 | M
编辑 | lcc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精彩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