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投票结构可以准确反映出当前世界对本轮巴以冲突的态度,暴露出美国与主流世界,尤其与其核心盟友在该问题上的距离。
核心盟友全跑了......
文/杭子牙
联大5月10日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决议建议联合国安理会重新“从有利角度”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
这个投票结构可以准确反映出当前世界对本轮巴以冲突的态度,暴露出美国与主流世界,尤其与其核心盟友在该问题上的距离。
9张反对票中,除了美国、以色列,比较有区域影响的为阿根廷、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其它四个都是些毫无影响的太平洋岛国,包括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巴布亚新畿内亚。美国、以色列投反对票不奇怪,阿根廷原来持支持巴勒斯坦立场,米莱上台后倒向以色列,捷克和匈牙利的立场一直比较稳定。
25张弃权票中,除了斐济、马拉维、马绍尔群岛、摩纳哥、巴拉圭、瓦努阿图等六个不知名国家,其它几乎被欧洲“包场”,包括阿尔巴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克罗地亚、芬兰、格鲁吉亚、德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北马其顿、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等19个国家。
这里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加拿大、德国、乌克兰和英国等四个国家。
加拿大和英国是美国最核心的盟友,比其它任何国家与美国的关系都更近,外交政策也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在联大投票中一般都是跟着美国走,但是这次投票和美国拉开了距离。德国因为背负了历史上希特勒大屠杀的包袱一直支持以色列,这次也勇敢地投了弃权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因为俄乌战争的原因,乌克兰一直仰美国鼻息,靠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供援助才能苦撑下去,而且泽连斯基本身就是犹太人。无论现实还是族群考虑,按说乌克兰应该和美以一起投反对票,但可能其自身正遭受俄罗斯霸凌侵略的原因,和巴勒斯坦国的处境极为相似,因此也投了弃权票。
弃权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可视为美国霸权下的软抵抗。反映出这些国家既同情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种族屠杀,同时又因为忌惮美国,考虑到与美国的关系,迫于美国压力不敢投赞成票的无奈。
当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面积出现,对以色列及被其绑架的美国来说,不啻于当头棒喝。
这是什么?这就是战略自主意识,虽然在美国长期的精神与安全控制下,欧洲的战略自主意识与能力非常稀薄,但是只要这种意识不断积累,在每一件事上一件一件积累,量变引起质变,早晚会有发酵成熟的那一天。
143张赞成票中,中国、俄罗斯、越南等投赞成票都在意料之中,中俄越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始终如一,长期持同情巴勒斯坦的立场。不管这个立场背后是反美也好,还是人道主义考虑也罢,总之一直没有变化。
有意思的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美国在欧洲之外的核心盟友,以及印度、新加坡等美国正努力拉拢的亚洲国家也都投了赞成票。
这些泛亚国家中,我们知道像日本、韩国根本算不上是独立国家,其战时指挥权都掌握在美国手里,国际事务中也都是看美国脸色行事;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则是美国的“五眼同盟”,是美国在太平洋区域最核心的盟友,结果连他们都和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保持了距离。
印度和新加坡是另外两个比较特殊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和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又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在俄乌战争中,这两个国家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特别是新加坡还加入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在具有类似性质的巴以冲突中,又持同情巴勒斯坦的立场,和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展现了迥异的立场态度。
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这两大国际热点中,新加坡其实代表了当今主流世界的态度,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立场反映。体现在联合国大会的历次投票中,无论对以色列还是对俄罗斯,每次都有140多个国家亮明态度,说明这个世界并不尽然是道德溃败的利益逻辑,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是非观的。
巴勒斯坦入联转正“打回”安理会重审 美国继续搞破坏
文/陆一 香港01
5月10日,应多国要求,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恢复举行,就巴勒斯坦成为正式会员国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牵动着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因为这一决议草案不仅是对巴勒斯坦国际地位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对全球各国支持度的一次大调查——结果显示,193个会员国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的绝对多数通过了决议。
该决议除了重申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包括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权利,以及“两国方案”等内容外,还确认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资格,建议安理会以此重新审议巴勒斯坦递交的“入联”申请——也就是说,巴勒斯坦“入联”问题被“打回”安理会重审。根据联合国的规定,成为正式会员国的申请需要获得安理会和大会的双重批准。
上个月,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巴勒斯坦的申请,显示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帕特(Vedant Patel)强调,美国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但这一目标应在广泛的和平谈判框架内实现。美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期望存在明显差异。由193个会员国组成的联合国大会支持巴勒斯坦的申请的国家有143个,可见多数国家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声音高涨,但如今“打回”安理会重审,草案内容大概率还要进行微妙调整“以求”美国的放行,但也必须看到已经几经“阉割”的协议仍在受阻。
5月6日,以色列代表埃丹(Gilad Erdan)还警告称若巴勒斯坦成功晋级联合国正式会员,美国或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全面切断对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财政资助。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美国政府不能资助任何授予“不具备国际公认国家属性”的对象正式成员资格的联合国组织。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巴勒斯坦为成员国后,美国便停止向该组织缴纳会费,并在连续多年拖欠巨额会费的情况下,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但去年,美国又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承诺偿还”约6.19亿美元欠款。
巴勒斯坦“入联”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阻挠。以色列作为冲突的一方,防范巴勒斯坦“入联”自有其考量,而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国才是关键。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支持以色列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支柱之一。在联合国投票中,美国曾多次为维护以色列利益行使否决权,甚至还曾以退出联合国作为要挟手段。尽管在近期的加沙冲突之中,美国与以色列存在分歧,但美国也不会放弃以色列。
美国在国际社会的批评声中坚持支持以色列,体现了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矛盾立场。一方面,美国继续在中东问题中坚持双重标准。美国在宣称支持“两国方案”的同时阻碍巴勒斯坦建国,在支持地区和平的同时放任甚至挑动地区矛盾,在呼吁局势降温的同时持续对以色列给予军事援助。在处理巴以问题时,美国的决策忽视了国际公义与巴勒斯坦的人道主义问题,其道义形象进一步受损。
另一方面,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盟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美国的中东政策,让美国无法维持中东局势的平衡,也让美国即便承受巨大国际压力也必须否决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否则美以分歧将进一步扩大,双边关系将出现裂痕。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坚持将巴以和谈作为巴勒斯坦“入联”的先决条件。但巴以谈判已陷入僵局多年,且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实力悬殊,公平公正的和谈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美国在没有劝和促谈的情况下否决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其根本原因在于保持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的绝对优势,让以色列更好地为美国的地区安全战略服务。如今,以色列已经疯狂到相当地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制造的人道主义危机越来越严重,引发美国民众的抗议和国际社会的指责。美国国内外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拜登政府终于暂停向以色列运送弹药。可见,美国实际上已经背负非常大压力。但即便如此,美国也根本无力改变。
事实上,即便巴勒斯坦成功加入联合国,其影响也仅仅是给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外部压力,对公平公正解决巴以问题并无很大益处。以色列曾20余次违反联合国决议,向来对联合国的谴责决议不以为然。而且,近年来,联合国对以色列的约束作用越来越有限。以色列不仅拒绝向联合国官员发放签证,还曾公开要求联合国秘书长辞职。巴勒斯坦在此时申请“入联”。也是为了通过各领域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但以色列由于内政压力较大,内塔尼亚胡政府同时面临着民众的抗议示威和政坛的分裂波动,只能对外部压力迎难而上,坚持更加强硬和极端的立场,并通过扩大外部矛盾来转移内部压力。此时美国的介入,助长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和控制行为,更加破坏了地区平衡。强权政治下,巴勒斯坦的利益无足轻重,巴勒斯坦“入联”更是难以实现。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