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哎呀妈

来源小十点(ID: sdikid

最近,在网上刷到谢娜张杰带着3个女儿同游迪士尼的照片。
照片中,可以看到夫妻俩手牵手,依偎在一起,亲密氛围感拉满。
还看到了他们三个可爱的女儿。
只见张杰推着双胞胎女儿,谢娜和小女儿紧随其后,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的样子。
其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游玩结束后,大家正准备上车,不知怎么的,小女儿突然爆哭不止。
张杰见状,立马把女儿抱过来,拉下口罩边亲边安慰,谢娜也很快凑过去安抚女儿。
不一会,孩子不哭了,陪同的其他人收拾好东西后一起离开。
评论区里,网友忍不住感叹:
这不就是我和老公带娃出门的样子吗?
想放松一下,感受二人世界的亲密,娃就开始闹腾了。
没办法,只好又切换到老父亲老母亲的角色里。
确实,带娃不易。
一个娃都够折腾了,何况人家还是3胎。
要带好3个娃,还真是考验父母的能力。
不过,关注谢娜在社交平台晒出的带娃日常,会发现:
他们夫妻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个性化教育,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谢娜的头胎,是对双胞胎女儿。
很多双胞胎家庭,都喜欢给孩子穿一模一样的衣服。
一来省事,二来潜意识里也觉得:“双胞胎就得一模一样”才更符合大家的预期。
刚开始谢娜也这么做,喜欢给双胞胎买一样的被子、衣服、玩具。
但慢慢发现,双胞胎只是长得像,但个性截然不同。
老大活泼开朗,爱模仿,很搞笑;老二像爸爸,淡定稳重,声音洪亮。
于是,谢娜决定“区别对待”每一个孩子。
日常里,买的东西一人一个样,哪怕是相同的衣服,也会特地岔开时间穿。
当别人好奇两个孩子是不是很像时,她和张杰会解释:两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
如今又有了老三,谢娜说话做事都会更加注意平衡每个孩子的感受和关系。
无论孩子表现如何,从不说“别人家的谁谁谁怎么样”,更不拿姐妹仨作比较。
三个女儿喜欢什么,哪些优势更突出明显,她心里都明白清楚。
为了能跟上孩子的成长需求,也不断恶补新的知识。
女儿爱吹泡泡,她就创作一首叫《公主吹泡泡》的歌。
女儿有段时间迷上恐龙,她就恶补所有恐龙知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现实中,大部分多子女家庭,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照顾压力大,负担重,时间不够多,很容易忽略了每个孩子的差异化需求,而是用一成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们。
然而研究表明,每个人孩子都具备与生俱来的个性与特质。
哪怕是兄弟姐妹,甚至是双胞胎,也会有不同的喜好、性格和天赋。
比起给孩子“绝对的公平”,更重要是“因材施教”。
尊重和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用不同的养育方式,来区别对待不同的孩子。
从而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
蹲下来,用孩子的方式解决问题
谢娜曾在节目中讲到一个教育细节,给我不少启发。
有次女儿们争宠,她不是严肃地劝阻她们“不可以”,或者说“你是姐姐要让妹妹”。
而是用生动夸张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争夺玩具时,她一把拿过来往头上一扔,迅速藏到身后,“骗”女儿东西不见了,引导她们去找。
结果女儿玩嗨了,彻底忘记原先发生的事情。
女儿要是大哭大闹,她就“故技重施”,手舞足蹈扮演恐龙或者小猫咪,不让女儿过分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一般情况下,孩子发脾气、争吵,父母会下意识劝阻。
要么大声呵斥,不准孩子哭闹;要么不停讲道理,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
但在谢娜看来,低龄段的孩子,根本听不进道理,不如站在孩子的视角,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因为孩子此时的感受,远比“问题”更重要。他所有的表现,都是在寻求父母的理解、关注和帮助。
如果总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情绪、行为上,指责孩子这不好、那不对,孩子永远是“问题孩子”。
只有从孩子的视角去思考、发现,不武断下结论,才能避免更大的冲突,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站在高处看孩子,很容易忽略孩子的真实需求和表达。
只有蹲下来,才能看懂孩子的世界。
宠孩子,但也注重磨砺孩子韧劲
每次看谢娜写给女儿们的文字,总能感受到满满的爱和温暖。
张杰对女儿的爱,也总是藏在每个生活的细节里。
他经常外出巡演,还特地买了三个颜色不一样的麦克风,用女儿的小名命名,随身携带。
只要有空,一家五口经常外出游玩,亲密无间。
但他们“宠爱”女儿,却从不过分宠溺和娇惯。
谢娜好胜心强,每次玩游戏会跟女儿较真,该赢就赢,不会故意装输,不在意女儿哭。
甚至会送女儿去学跆拳道,想培养女儿强健的体魄,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日常生活中,有机会就让女儿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比如剥鸡蛋,双胞胎女儿一岁多,就能全程自己完成,剥完自己吃得一干二净,动作相当熟练。
总说女儿要富养,但如果只是一味满足物质需求,或圈养在温室里,只会养出“瓷娃娃”,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
《养育女孩》一书中,作者强调过:
女孩当自强!这个观念要深深植根于女孩的内心,应该成为她性格的一部分。
对女儿最好的“富养”,是修炼她,给她能够承受得住的磨砺。
培养健康的体魄、强大的内核,未来才能以乐观阳光的心态,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光芒。
不忘“秀恩爱”,为孩子打造爱的壁垒
说起谢娜张杰这一对夫妻,大家的印象就是“真恩爱”。
艺人工作很忙,张杰通告很多,可就算工作到深夜,也要回家陪谢娜和孩子。
包括上节目,一起参加录制的嘉宾都忍不住“吐槽”:张杰总在聊谢娜。
情人节,谢娜和张杰过二人世界,一起健身吃甜品。
公众场合里,夫妻俩从不吝于对彼此的赞美,永远能找到合适的词去夸奖对方,肯定对方。
就连开个演唱会,张杰都不忘当众撒狗粮。
这份随时表达的爱,最终都会印刻在女儿们的记忆里,成为人生中最温暖的底色。
都说中国人含蓄,爱在心上不需要外露。
但对年纪小、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而言,看到父母秀恩爱,公开表达对彼此的喜欢、关心,他对爱的感知,一定是直接而强烈的。
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
婴儿降临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孩子所能够感受到的温度与感触其实是在父母给予的。
我的表姐,就是浸泡在父母相爱蜜罐里长大的孩子。
父母很少争吵红脸,总是互相嘘寒问暖、关心问候。
要是谁生病了,另一半就像照顾孩子一样,不敢睡,一直守着,担心对方需要自己。
平时出门遛弯,毫不避讳当着外人的面手牵手,一到结婚纪念日、情人节,就让老人帮忙看娃,自个跑去过节。
从小跟表姐在一起,都能感觉到她身上那份温和、体贴和友善。
在她心里,无比坚信“我就是父母相爱的结晶”,对未来充满憧憬。
就算感情受挫,也不会因此就一蹶不振,仍旧相信婚姻和爱情。
父母相爱,关系和谐,养出来的孩子注定会有满满的安全感。
因为他看到了什么是好的爱情、良性的亲密关系。长大了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爱人、关心人,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养儿育女这件事,没有定法,贵在得法。
怎样才是“得法”呢?
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德这句话是很好的答案:
“在孩子心里种下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再普通,再平凡,也可以努力修炼。尽心、尽性、尽力地学习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
关注他们感受,保持同频,用智慧的方式教会他和世界共处的技能。
与此同时,让他看到父母之间有爱的流动,乐于彼此分担、分享和交流。
让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和自信,成为孩子的底气,帮助他扛过未来的风雨。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来源简介:本文来源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小十点,关心孩子,更关心妈妈。

 资源领取 

○ 60集自然拼读动画
○ 英文PPT课件学中国传统文化
○ 儿童运动视频《Little Sport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