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山西代县,张福青在房子里写的《住房须知》。他用于书写的工具有粉笔、铅笔、钢笔,多数时候是毛笔;木头、砖块、水泥、门窗、布袋、铁皮,尽是他的“纸”。离世前的28年里,这个农民断断续续在院子里写下两万余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7日,山西代县,张宏刚坐在炕边翻看父亲张福青59年前写的日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 | 摄影写文
这个春天,山西省代县上高陵村78岁的农民张福青过世了。3月31日,正驾车环游中国的摄影师蔡山海途经上高陵村时,被葬礼的锣鼓声吸引,发现并拍下了张福青家“长”满文字的院落。
“新疆喀什市到2026年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物流十万亩市场,77岁的我张福青将能去看看吗?”
“宇宙有多大呀?……坐飞机到太阳飞20年才能到……”
红砖白墙和木门窗上,小到给杏树剪枝,大到关心宇宙,张福青一笔一划写下的生平和心事,在网上激荡起无数的涟漪。
很多年轻人好奇,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会将他的思绪与日常,寄予笔下,书满庭院?天南地北的记者和网友涌来,带着相机、纸笔和好奇,试图走近这个孤独而浪漫的灵魂。

4月16日,山西代县,张福青晚年写在红砖上的字。院子里最早的文字大概写于1996年,那时,张福青虚岁已过50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张宏刚向来访者介绍父亲张福青生前在房梁高处写的一处文字。他平日在鄂尔多斯经商,每年给父亲打两万元生活费父亲过世后,他与弟弟才开始仔细打量这些写在院中的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村民帅秀平在院子里看张福青晚年写在墙上的字。他曾与张福青在这方小院里探讨过宇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张福青在砖墙和木窗上都写着文字,其中一句是:每年三月份七月份找村青年人给福青、中秀用手机刷脸,各一次,才能领养老款。两个儿子在外闯荡,这座祖宅近年来只有张福青与妻子杜中秀居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7日,山西代县,张宏刚坐在炕边看父亲59年前写的日记。日记中,张福青曾立下志向:“给国家社会办些无穷的有利益的事业”“为全球谋出幸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7日,山西代县,父亲去世后,张福青的次子张宏英在老家的院子里陪伴母亲杜中秀。她患有精神分裂症、糖尿病,需终生服药,此前一直由张福青照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张福青生前种在院子里的白水杏树在春天开花发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9日,山西代县,上高陵村的土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帅秀平和他的父亲。帅秀平与张宏刚同岁,他说自己跟张福青能聊到一块去,尽管自己的父亲与福青同岁,但他们父子之间却跟有代沟似的,话很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帅秀平站在院子里看张福青晚年写在墙上的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7日,山西代县,一位年轻记者在坐满老人的照壁下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一位老人开着三轮车在村中卖豆腐。上高陵村以前是个超过千人的村庄,如今只剩大约3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200余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9日,山西代县,繁峙县城开往代县岩头镇的一辆小客车,拉着元宝纸钱。3月20日,张福青曾搭车去繁峙城取药、洗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4月16日,山西代县,两名出版社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张福青的院子,想将这些文字与故事集结成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更多故事请点击下方图片观看
编辑|孔斯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