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
本文字数:1549,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商业银行负债端管理,能否将居民储蓄转为消费?
作者 | 一财评论员
降低存款利率能否刺激消费,这是需正视的一个问题。
继招行下架中长期大额存单后,民生银行宣布自5月8日起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额存单产品。由此,年利率3%以上定期存款几近绝迹。
手工补息、通知存款和中长期大额存单等,被冠以三大高息揽储工具。如今,这三大工具先后被整顿和窗口指导,人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受低利率环境影响,商业银行进行负债端管理,以应对净息差压力。当前市场一致预期今年利率还将继续下行。
商业银行进行负债端管理,多个行业启动以旧换新等,似乎围绕一条战略主线,就是通过激励等举措,将居民在金融体系中的所谓超额储蓄引导到消费市场中,以缓解需求收缩,加速经济内循环。
商业银行负债端管理,能否将居民储蓄转为消费?情况可能不容乐观。当前商业银行负债端管理,凸显出两大问题值得警惕:一是低利率政策正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布局和经营条件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低利率政策正弱化商业银行对借贷业务风险的自主定价权,金融机构缺乏风险管控的能动空间,只能将低利率政策直接传导至储户。
二是由于资产荒主要缘于市场缺乏风险收益匹配的优质资产,银行在资产端与负债端面临突出的流动性压抑:一方面负债端利率支出刚性化;另一方面资产荒让商业银行将信贷资源集中在信用等级同质化的央国企,对其他类型的资产因为无法识别其风险违约概率和风险暴露,难以计算其违约损失率,而无法进行风险定价,弱化了金融机构对市场风险的管控能力。
显然,当前商业银行围绕净息差展开的负债端管理,与其基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等的主动负债管理不尽相同,很难有效推动市场风险定价和交易的有效出清,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市场需求收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当前人们对未来不确定,由于担心未来收入下降、失业等问题,人们倾向尽可能地牺牲当期消费,储蓄起来留未来不时之需。
这使得存款利率越低,人们越愿意将更多新增收入储蓄起来,而不是拿去消费。利率越低,储蓄意愿越强的市场趋势持续加强,最终将进一步弱化人们的风险偏好,降低人们信用扩张的意愿,这反映到整个经济金融体系,就是存量资产的流动性不足及需求持续收缩等。
因此,传统的具有刺激效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改善经济体系中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压力,尤其是货币政策,利率压得越低,流动性注入得越多,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压力越大,其风险定价能力越弱,因为低成本的资金供给与无法有效识别的风险资产违约损失率,带来的将是货币跨越金融与实体的空转,这使经济金融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涝灾,加速金融机构失去风险定价能力。
当前有效的风险缓释策略主要集中在资产端,通过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变现能力。
为此,当务之急是一方面加速在要素资源等领域推动市场化改革,理顺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化价格传导机制,真正让各行各业的价格成为市场的预期信号,加速市场出清,方便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有效识别风险资产的风险敞口、违约率,并合理试错其风险违约损失率等。
另一方面,鼓励和推动金融产品和交易创新,为市场的风险管理和交易提供丰富的风险交易和管控工具。当前的问题并非风险暴露,而是在风险暴露确定的场景下,金融机构等缺乏风险管控、交易和对冲的工具,致使风险暴露的资产丧失在市场交易和风险重置的能力。因此当前大额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建设,信贷资产证券化加速推进等正当其时。
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如果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存款是流变之水,那么让流水不腐的至善之策,不是压低利率,也非消费诱导,而是着力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修复人们的内驱力,以引导人们对未来预期的想象力。唯有预期得到修复,需求才会涌来。
微信编辑 | 雨林
推荐阅读

飞书,裁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