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月6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发表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创始院长刘宁荣教授观点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表明,新一轮经济和技术冷战的可能性正在成为现实,而非口舌之争。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最近对中国的访问不太可能缓解这一紧张局势,因其访华的目的是在11月美国总统大选之前暂时稳定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悲观前景没有改变,我们可能会看到激烈的经济和技术竞争,技术合作中断,甚至军事对抗。
早在2017年,我就曾预测未来中美关系将会迎来经济和技术冷战。今天,我提出的“半冷战”时代已经成为一个严酷的现实,尽管它不同于美苏之间的军事对抗。我曾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的中美关系不会走美苏冷战的老路,我可能错了。
中美两国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大国共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明确的迹象表明,美国已经越过了中方的警告红线。在布林肯启程前往中国之前,美国国会研究处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台湾防务与军事问题》的报告,披露有41名美国军人被派往台湾执行任务。这违反了美国在1979年两国关系正常化时作出的承诺,引发严重关切。
此外,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在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中国随即指责美方加剧了紧张局势。美菲在菲律宾领海以外12海里的南海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也导致局势升级。
尽管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采取防御姿态,但最近的事态发展令人担忧。中国不打算让台湾海峡和南海的热点问题影响中美关系。自2021年3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阿拉斯加展开激烈交锋后,中国政府明确采取了“不脱钩、不对抗、不打仗”的“三不”政策来处理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当前中美关系呈现出持续恶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波及经贸合作。中方指责美方不守承诺,美方的行动暴露了其与中方“脱钩”的真实意图。
美国积极寻求替代中国的供应链,推动“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这包括将公司迁往更靠近首选市场或友好国家的地区,在那里,供应链不太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例如,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墨西哥已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这可以被视为“半脱钩”举动,即两国尽可能断开联系,仅在必要领域维持合作。尽管中美脱钩的代价高昂、风险很大,但这已经成为现实。
战斗现在已经扩大至新的战线。在拜登政府内部被视为鸽派的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4月份访问中国期间,对中国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出口浪潮发出了警告。她甚至告诫中国需要扩大国内消费,并声称中国的“产能过剩”正威胁着全球的竞争对手。然而,美国自己也在加紧计划,向清洁能源产业投放数万亿美元的补贴。这只会加剧经济竞争,加剧贸易紧张,尤其是在绿色产业领域,两国的合作对应对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美国采取的行动引起了中方对其意图的怀疑。首先,美国对中国先进制造业产品设置进口壁垒。
其次,美国采取措施限制中国获得美国高科技,在关键技术领域争夺主导地位,阻碍中国在高科技产业的进步。深圳一位高科技企业家表示,美国投资者已经或正在出售他们在中国的先进计算机芯片、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公司的股份。
科技冷战始于2019年,当时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限制其接触美国供应商。随后,美国在2022年对中国发动了芯片战争,旨在提高自己的芯片产量,同时实施制裁,阻碍中国在这一关键行业实现自给自足。
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和明显的威胁已经导致局势不稳。双方都将安全问题置于发展与合作之上,这可能将全世界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科技冷战加剧了地缘政治竞争,甚至升级到了新的层面。在布林肯访华期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法案,要求TikTok出售给非中国公司,否则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TikTok,从而加剧了对中国的科技战争。如今,全球最大的无人机相机制造商——大疆也面临美国禁令的威胁。美国政府已将大疆列入“疑似”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公司名单,在2024年国防预算中也提到了对其发出禁令的可能性。
科技冷战的发展轨迹仍然是未知数,但美国可能会加大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打击力度,提高对中国获取尖端技术的限制。
然而,一个更令人担忧的事件持续发酵。据报道,在布林肯访华之前,美国准备对某些中国银行实施制裁,并将其从全球金融体系中切断,原因是“担心”这些银行参与对俄贸易。这些制裁一旦落实,可能会引发一场金融战争,对全球经济和中美关系产生重大连锁反应。
目前,拜登政府的立场似乎相对克制,可能是由于担心政策对拜登连任产生影响,尽管他们提出了挑衅性的要求和制裁威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拜登赢得大选,还是特朗普,美国的对华政策都可能变得更加强硬。反华情绪在当前美国政治气候中盛行,将中国视为威胁的观念主导着美国政局。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和明显的威胁已经造成了不稳定的局面,双方都将安全问题置于发展与合作之上,这可能将全世界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点击下方港大ICB公众号,右上角添加星标🌟,随时获取最新活动、前沿观点、校友动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