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言:“没有音乐,生活是一个错误。”对同质化景观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美学生活便缺少了灵魂。在这期推文中,我们尝试与一些在艺术设计领域有思辨的人去对话,去探讨生活的美学界限,今天,和大家对话的,就是这样一位设计师——王立松,一个执着于探索空间与生活美学交织之处的设计师,时常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寻找灵感,试图用设计诠释美的真谛。
这个纷扰的世界,总有一些人,为我们编织出一点不一样的颜色。他的美学作品,不仅仅是空间和思想的乐园,更是内心世界的映射,是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今天就和新潮沉思录一起,走进王立松的美学世界。

问:对于你来说设计和生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知道什么是设计,设计从流程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概念和初心却极其简单,设计就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采取人为干涉的一种行为;这里必须强调“人为”,有些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也让人感觉很舒适,但他不是设计出来的,只有人为创造的条件才叫做设计;生活中需要设计,因为自然条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要改变现有的环境使它更具备我的使用条件。
比如我有一块地,地是自然环境,所以我要按照我的需求来盖房子,然后按照我的需求规划布局、装潢、摆设家具、调整灯光等等这系列的动作都是设计的产生,我们在城市每一眼看出去都是人为的影子,所以设计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熟知的居住场所、商场、会议中心、学校、医院、剧场、展览馆等等都是设计的成果,有一些场所还需要严谨的设计处理才可以满足使用条件,比如医院和剧场等,有些设计是为了功能需求,有些设计是为了美观需求。
当然更多的是把这两者融合,所以我们的生活不能离开设计,尤其是现代文明世界,其实设计从远古人类开始搭建第一个木屋;用树叶编织第一件衣服;用泥土烧制第一个陶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我们可能现在才意识到那种行为叫做设计。
现在生活不是缺少设计,而是缺少对现有设计的思考。

问:您是如何理解文化与空间的关系?

答:我一直以做公共空间设计为主,比如会所、餐厅、酒店、高规格办公场所等,现在我正在着手做的是一个奇石博物馆的设计,这个项目不同与以往的空间陈述项目,陈列场馆将近7000平米,属于一类私人藏馆项目,因为收藏家有非常多的奇石藏品,我说的非常多是令人震惊的那个量级,我当时到现场看到的时候简直难以置信。并且都是些名贵的石材,有矿物石、趣味石、陨石、玛瑙、玉石等等种类也繁多,大的石头几十吨重,小的也就几克重,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拍照、盘点、存档,然后按着石头的特性分类分组、测定用光角度,再根据组类以及个体的规格进入场馆做空间的平面规划。
对于布展方面我有新的想法,大家都知道石头来源于自然,所以我想还是让他们重新回到自然的环境中,我们和它们都会感到更加舒适。我会把他们按展览动线分类展示的同时,在各类别的展示区营造相应的、尽量接近自然的、立体的展示环境,让他们再度回到草原、沙漠、丘陵、戈壁、河流中间,比如陨石,我想让它继续飞在空中,用灯和亚克力材料的组合做出它长长的燃烧渐暗的尾线,还原他最美的划过长空的时刻。当然,完成这个项目还需要相关材料商和施工方的协助。
于生活也是一样,每一个物品当你买来的那一刹那,他就是陪伴你一程的伙伴,在一个场景中空间与人的互为作用,形成生活,继而形成文化。

问:空间和平面的设计是否有共通之处?

答:平面设计不用像空间设计那样多方面考量,相对于空间设计,我认为平面设计就相当于一个小品,但它并不简单。我们工作室最近在做一个视觉案例,为一支芜湖的独立乐队——北向江乐队做的专辑的平面设计。
北向江乐队跟我也有很深的渊源,几年前我也曾经是北向江乐队的成员之一,这几年身在两地没有能参与乐队的活动,乐队九年多的时间终于制作出自己的专辑,我作为老队员也应该尽些绵薄之力,所以设计封面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身上,这次设计任务乐队是有设计需求的。因为专辑的名字是《北纬31´20》所以要求在画面上体现芜湖、合肥、南京三地,这三个地方对乐队制作这张专辑意义重大。

这个作品里其实我也运用了某一些空间设计的元素,包含了质感、色彩、光影和透视,它也是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融合的结果,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空间布景的一个切片,在布景的实施过程中,我用圆规在铜版纸上画了三个同心圆,并且要用力反复的画使它们形成深深的凹陷,然后让它们像水波一样荡开,用折纸的方法折出小船和山峰分别代表芜湖,合肥和南京并按实际地理位置分布,我在画布的后方用了三盏灯抵近铜版纸打出凹陷立体感以及小船和山峰的阴影,然后把天空拉暗,实现视觉引导压向下方主题,再用夸张的字体填充画面,调整字体比例使画面饱满,最终这个作品就这样完成了。
其实最初我的构想是用图钉拼出安徽省的地图,然后再把芜湖的位置摆上一只小船,这个画面其实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现实讽刺意味,但乐队主唱王军是个密集恐惧症患者,这个画面会给他这一类人带来不适,所以改成了最终我们看到的这个设计,可以肯定的说给人带来不适的设计绝不是好设计,所以设计不是自私的,设计要给人带来幸福,即便是平面设计也一样。

问:设计是给人日常生活带来幸福感的,所以他应该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对吗?

答:其实生活不仅仅是日常生活,有一类设计就不是“日常”的幸福,这个形态就是“酒店”。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日常生活的延展,是熟悉的舒适圈的衍生。
在我的作品中,设计非常具有视觉性和功能性的结果,同时也是居住场所的几乎最高标准,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必不可缺,动线和视觉调性方面的工作当然很重要。客房功能上必须要满足--“方便的洗”和“舒适的睡”这两大条件,其次是简单的商务和办公,个别单位还需要具备会客、娱乐、等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更倾向于结合当地的地域人文特点,对酒店进行理念的设计及还有最近这几年在某些旅游城市的酒店确定设计风格时,也在设计师的考量之内。
不过现在大部分的酒店还是在做常规铺陈,看起来也很精致,但乏文,很少在中间能看到有文化和艺术内核的设计出现,我承认这样很省事儿,但我更想做些有趣儿的事情,我因此给自己找过不少麻烦,因为新的概念对于我,对于施工方以及材料方都是新的尝试,有的时候不得不在现场一待就是好几天或者好几夜,但当问题解决后,最终的设计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时,您恐怕体会不到,那是做一个设计从业者最幸福的时刻。
比如西塘的良壤酒店,我也很荣幸可以一起跟大家分享之前参与的作品,其中综合了东方美学,西方美学和当代美学,竹条编制的屏风在入口处环绕形成动线,变换的灯光引导着人们走向一支载满青苔的木船……,非常惊艳,又很质朴、厚重,从设计的角度,把江南还到你眼前,也存储到你脑中。
如果必须说作品都应该有一个设计切片的话,这一幕就足够了,每一个在现场驻足过的人,都很难忘记它的形象,它就变成了一个人怀念一个酒店的形象标签,这无疑就是成功的设计,这也可能就是我们设计师的内心追求吧。
生活美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只要不断探索、思考、实践,用表达去诠释每个人对生活美学的理解与追求,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热爱生活,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