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完《资治通鉴》的随笔,我随便写,您随便看。】
1.个人觉得最恶心的两段中国历史:五代十国和南明。读《资治通鉴》最后两三百页的五代十国史,实在是一种精神污染。
2.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三千六百多页文言文,读完的最大感受:成功的君主,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顶级赌徒。谋士与君主的最大区别:有没有豁出去的魄力!
3.世界对稳健的人很不友好。
Part.1
近一个月没有写文了,其实也没干啥,只是把《资治通鉴》给读完了。
剩下两百多页《资治通鉴》拖了半年也没看完,最后唐末和五代十国的那段历史既乱又糟心,看下来真是精神污染。
要我说的话,我愿将五代十国和南明并称为中国两段最恶心人的历史。这两段乱世跟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元末、清末到近代的乱世不是一回事。
其他的乱世,用道家的说法是阴极而阳生、否极而泰来,是在酝酿一个新的盛世,正如黎明前最黑暗。英雄豪杰们为了终结乱世不断尝试、不断革新,表面黑暗而绝望却又有活力和希望。
五代十国和南明则不同,恶心在于:不但看不到国家治理的革新与进步,还全是人性阴暗面的恶和勾心斗角,丝毫看不到人性之光的存在。
其他的乱世,是以找到更好更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为乱世的终结,而五代十国后的宋和南明后的清,都并没有找到一条更好更进步的国家治理方式,反而甚至是退步了。
总说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而不是单纯往前的直线运动,宋和清就是历史发展曲折前进中倒退的那部分。
宋和清实在是运气到了逆天的程度而结束了乱世,并不是他们真的有能力结束乱世,所以宋和清历来被人诟病是最为得国不正的两个朝代。
当然啦,五代十国与宋、南明与清也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后周郭威和柴荣(郭威养子,原姓柴,改姓郭)、篡夺后周的北宋赵匡胤、满清皇太极都是可圈可点的。
如果乱世能在他们的手中终结,宋和清的历史地位恐怕要被拔高一两个档次,但很可惜他们死得早。(柴荣38 赵匡胤49 皇太极51)
正是因为五代十国和南明的下限极低,所以宋和清才在本没有终结乱世能力的情况下,捡了漏。
可能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唯独没提三国时期的乱世,这里补充一下:我个人觉得三国上限不高,但下限没有五代十国和南明低。毕竟有人性之光的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那撑着,还有曹操这种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而且三国不管内部怎么打,干异族都是不含糊的。
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其实我想说:看五代十国的历史,对精神的污染太严重,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所以拖了很久也没看完,这一个月完全是拼着精神内耗死磕完了五代十国的历史。
Part.2
一整套《资治通鉴》,从买下来到读完,过去了差不多6年,期间也穿插看了不少其他时代的中国历史古籍。
《资治通鉴》里三千六百多页文言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功的君主,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顶级赌徒。
秦昭襄王、赵孝成王长平之战在赌谁先扛不住压力;
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在赌;
刘邦赴鸿门之宴在赌;
刘秀历来被认为胆怯,昆阳之战带头出城冲阵,在赌;
曹操官渡之战,亲自带军攻击乌巢,赌袁绍攻不破自己大营;
刘裕一千多人就敢造反在赌;
宇文泰在贺拔岳被杀,情况不明,部将都劝他等等看时说:“夫难得易失者时也,不俟终日者机也,今不早赴,将恐众心自离。”果断接收贺拔岳的部众,还是在赌;
李存勖说:“丈夫得则为王,失则为虏。”然后闪击汴梁,八天灭亡后梁,依然是赌。
以上说到的人物,只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君主,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君主,跟他们也一样,都是顶级赌徒。
三四年前我就在思考,为什么这些顶级人杰都有赌徒性格?以下是我的个人思考:
1.顶级人杰们都明白世事无常,所有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
我们的父母辈常常在引导我们追求稳定,然而现实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稳定的、确定的。
现在公认的铁饭碗公务员、编制,20多年前照样下岗潮,六、七十年代的工人备受尊敬,现在的工人被人看不起。三年疫情更是说明唯一存在的确定就是不确定。
这还是在现代中国这样稳定向上发展的大国,古代的乱世就更不用说了,不确定性更高。
顶级人杰们心里很清楚:在结果尘埃落定前,总有变数。他们不会去奢望某件事情必然能做成,而是看到成功的概率比失败的概率稍微大一点时,就果断去做了。不赶紧去做,谁知道明天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林彪的性格是出了名的稳,没有绝对的把握,林彪是坚决不肯出手的。
然而稳重的林彪曾经说过:“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错了,就要坚决打,放手打,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与林彪对应的是新中国十大将军之一的粟裕,总是喜欢兵行险着,林彪说粟裕总打神仙仗。
有人分析过林彪和粟裕用兵风格形成的原因:林彪长期在陕北拱卫党中央,为了保护党中央的安全,他必须以稳为主。而粟裕长期在江浙国民党军和日军的眼皮子底下夹缝里求生存,他没得选,不冒险必死,冒险赌一把才能赢得一线生机。
林彪和粟裕用兵风格的形成也说明了:不确定性的高低影响人们的处事风格的形成。乱世,毫无疑问,不确定性拉满了。
2.顶级人杰们对后果有明确的认知。
刘邦不去参加鸿门宴行不行?表面上看可以不去,实际上不能不去。
10万刘邦军面对40万如日中天的项羽军,打肯定是打不过了;跑?能往哪里跑?当时天下都要听项羽的安排来分封,刘邦要是跑了,立马就从反秦义军变成了反革命。大家是跟着你刘邦当反革命还是跟着项羽分封天下?想都不用想的一个问题。
刘邦唯一的生机就是赴宴,去设法缓解跟项羽的矛盾。
刘邦对去不去鸿门赴宴的结果,有非常清晰的认知:不去,几乎百分之百完蛋;去,有几率缓解矛盾不完蛋。
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也是一样的。刘秀1.7万人被42万新军包围在昆阳城里,只要战败,刘秀那1.7万人估计一个都跑不掉。刘秀心里很清楚:这一仗必须豁出去打赢了,才能活下去。
刘秀以前打仗都是躲着打,贪生怕死的,众将领都觉得刘秀胆怯。昆阳之战中,刘秀多次主动带兵出击,将领看到刘秀突然这么勇,都觉得很奇怪。
其实没什么奇怪的,主动出击还有一线生机,躲在城里,就是等死。早死等死都是死,为什么不出去拼一把?结果就真把42万新军拼崩溃了。
大思想家顾炎武称赞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表现:“一战摧大敌,顿使海宇平。”
3.魄力。
顶级人杰们和我们普通人的一大区别在于魄力,面对不确定性,他们敢于做决定,并承担后果。
许多谋士、臣子的认知和能力其实不比君主差,缺的就是魄力,不敢做决定,不愿承担失败的后果,总想着步步为营、万无一失,更不敢置之死地而后生。
顶级人杰们的魄力,很大概率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君主是最没得选的人,要么赢了生,要么输了死,不像手下可以换个君主照样过日子。
赤壁之战时,鲁肃跟孙权阐述为什么不能投降必须打的原因时,说道:我鲁肃世家大族,投降了曹操,不过是臣子换个主公,照样当刺史当州牧,做一方大员。将军(孙权)你投降了曹操,曹操敢让你做一方大员么?就算不暗戳戳搞死你,也得把你圈禁起来,免得有人借你的名头搞事造反。
以上的种种因素,最终都促使能成大功的人必须具备赌徒性格。而性格沉稳的人最不适合乱世也不适合做一把手,性格沉稳的人几乎肯定会错过乱世中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的机会。
Part.3
抛开时机和运气这种不可控因素不谈,一个人想要成就些事业或者跨越阶级,基本上也必须具备赌徒性格。
不信的话,您不妨想想身边有哪个财富自由的人是靠勤勤恳恳稳健致富到财富自由的?我是一个都想不到。
师父14-15年放满8倍杠杆做股指期货,一波从几十万做到三千万财富自由;大哥在金融管制收紧前做外汇财富自由;表哥在中越关系尚可的时候,在防城港从事擦边的中越“贸易”,财富自由过;打球的台商朋友,90年代混沌时期,家里就来大陆开厂财富自由;父亲医院的同事也有受贿财富自由的,但目前进了局子。
总而言之,这些我见到的财富自由的人,没有一个是勤勤恳恳稳健致富的,都是在某个时间点,或运气好或看到机会不管不顾果断下手,一波致富。
我曾经问我师父:你不怕你判断错了么?你怎么就下得去手放8倍杠杆连续滚动操作?放了杠杆,你不怕爆仓一把赔光么?
我师父的回答大概可以用下边这张股吧经典图概括···
我师父大概与历史上的那些顶级人杰一样,具备赌徒性格···
我全家都是稳健性格,我并不鼓励也不支持读者朋友们像我师父一样去梭哈,绝大部分人也不具备我师父的分析研判能力(包括我)。
我写这段其实想说一件事:这个世界对稳健的人是很不友好的。
藏富于民并不是让民有钱去享乐的,而是关键时刻能从民身上榨取到钱。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已经开始在铜钱里掺锡,令铜钱贬值来收割民间财富了。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
如果你不具备让财富持续快速增长的能力,那么必然会被不断收割。稳健致富的速度必然跟不上收割的速度。
如果你有能力让财富持续快速增长,大概率你是具有赌徒性格的那类人,那么你很大可能在某次“豁出去搏一把”中输光长久以来的积累。
股票界的神、投机大师利弗莫尔,都逃不出以上怪圈,四次暴富四次破产,最终自杀。
具有赌徒性格的人,很有可能跨越阶级,但即便跨越了阶层大部分也会摔回去。而稳健的人,几乎永无跨越阶级的可能。
甚至放眼整个中国的历史,没有一个人可以靠稳健雄霸一方。(外国历史不了解,但印象里也没有。)
END
后记:还有些感谢没写出来,因为不太符合社会主流的舆论价值观,就不给自己添麻烦了。
这一个月也思考了些事情,我接下来会尝试做毛选解读和先秦历史的视频。欢迎读者朋友们给点意见和建议。感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