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耘(Yun Thwaits),退休前为美国银行商业贷款审批师。2017年开始手机摄影, 2018年开始单反摄影。500px 2023 Best10 (人文纪实类), 2023年11月18日哈佛大学为她的作品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个展。2022年获佳能全画幅摄影大赛二等奖, 2021年两次获佳能全画幅摄影大赛一等奖。BCPA会员,500px签约摄影师。
Yun’s Website:
http://en.yunsphotography.info
Yun’s portfolio with 1x. com:
https://1x.com/xiayun2
1x.comMagazine for Yun’s interview:
https://1x.com/magazine/permalink/9595

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包括除了摄影之外的其他爱好。
我曾是美国银行商业贷款审批师。在Bank of America工作了28年后因为迷上摄影提前退休了。业余爱好主要是弹琵琶,琵琶伴我度过了坎坷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伴我去北京读书,33年前又伴我飘洋过海来到了波士顿。工作之余,我同时参加了波士顿三个中国乐团队的排练和演出活动。自从2017年夏迷上摄影后,我的大量的时间花在摄影上了,无暇顾及琵琶,所以我戏称摄影为“小三上位”,把”原配”琵琶打入冷宫了。业余时间我也很喜欢读书、种花和做美食。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是什么机缘让您爱上了摄影?哪些最重要的经历对您的摄影艺术产生了影响?
2017年春天对摄影毫无概念的我被一位大学同学拉进台湾著名摄影师林添福创办的《手机摄影一日一图》,开始只潜水不冒泡。一天,无意中看到日刊精品集里不少好照片,我就拿起手机走到房后的哈佛桥上拍了一张查尔斯河的落日,回家后就投稿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被选上榜了。从此就开始了不停地拍,不停地投稿,不停地上榜,成了摄影发烧友。2017年夏季在这20个群的平台里破了连续50天上榜的记录。2017年下半年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11月在波士顿华人摄影协会陆德礼老师的摄影基础课上接受了摄影技术上的启蒙教育。2017年底因手机摄影取得的成绩获哈佛大学奖学金,从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哈佛大学学习摄影,摄影美学,摄影史和经典作品赏析等课程让我受益匪浅,这些经历对我的摄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您在很多摄影题材上的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告诉我们您最喜欢的摄影题材是什么吗?是什么原因让您对这个摄影题材产生了浓厚兴趣?
迷上摄影以来我尝试了风光、野生动物、静物、人文纪实和街拍等题材。风光和野生动物摄影都属于自然摄影。探索大自然和野性之美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人文纪实摄影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民族风情。这两年来我更醉心于街拍,在街头那些看似平常的环境中去捕捉一闪即逝的瞬间,通过观察抽离出光影交错和色彩融合的画面,就像是一幅幅没有边框的图画,一幕幕没有预设的戏剧在街头巷尾上演,这就是街头摄影最大的乐趣。
了解到您的摄影之路是从手机摄影开始,与专业相机摄影相比,您觉得手机摄影优势在哪里,您认为手机摄影的前景如何?
我的摄影之路是从手机摄影开始的。与专业相机摄影相比,我觉得手机摄影的优势主要是简单方便,灵活度高,隐蔽性强,小巧轻便,拍摄机会多。手机摄影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摄像头的拍摄效果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接近单反相机的效果。未来手机摄影会越来越注重视频和创意。手机摄影也会越来越注重摄影技术和摄影理念,不仅仅是记录生活,更是一种创意的展现。
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从手机摄影走上专业相机的摄影之路,您现在的摄影创作主要是以手机摄影为主还是以专业相机摄影为主?
用专业相机拍摄的风光和野生动物的画质更好。专业相机的传感器比手机大得多,可以捕捉更多的细节。相机的镜头也比手机好很多。可以更好地控制景深和光线,使照片更具美感。相机可以拍很多类型和技巧,比如长曝光、多重曝光和高速连拍等等,还可以按自己的创意进行更加丰富的后期处理。我现在风光和野生动物摄影用专业相机,扫街时手机和相机並用。
您的许多街拍摄影作品,画面故事感耐人寻味,您觉得街拍摄影作品的灵魂是什么?在街拍摄影创作中,如何考虑作品形式和内涵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摄影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是对光线、角度、瞬间、和情感的捕捉与诠释。摄影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有机会在繁杂的现实中,选择性地聚焦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一幅好的街拍作品,它的形式和内涵是相辅相成的。我理解的照片的形式是指曝光,构图,光线,拍摄技巧等层面;而照片的内涵是指照片给观者带来的情感共鸣,社会意义,纪实意义等等。一张照片,如果没有形式,就谈不上内涵了。
街拍考验摄影师敏锐的审美和画面捕捉能力,您怎样在转瞬即逝的时间里,抓拍到精彩的瞬间,同时还要兼顾有效的构图方式?
街头摄影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出一张好片。扫街考验的是视觉敏锐度和对于即将出现的瞬间的判断力。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预判,对事情的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预估,包括时间和发展的形式,然后快、准地捕捉下来;二是熟悉手中的器材,不会因为技术问题而错过转瞬即逝的时刻。还要学会抽象审视环境,学会将场景抽象为点线面色彩,将它们重组以获得一张照片的整体结构。然后用最快的方式进入拍照,快速对焦按下快门。还可以采用单手操作,灵活运用长焦压缩场景,以及连拍捕捉高光时刻,等等。 摄影是观察的艺术,练就一双摄影眼需要日积月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在街头摄影的过程中快门按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是唯一的瞬间,这短暂的一瞬间创意表现和构图并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达到的,需要一定时间的视觉积淀和逐渐日积月累的敏感审美力。
您怎样看待或者怎样应对街拍摄影中可能触及的隐私权和肖像权问题?
街拍肖像权是个敏感的灰色地带。在公众场合拍摄社会公众人物一般不需要本人同意,对于在公众场合举行的公众活动上所拍到的非公众人物一般只要不是用于营利目的原则上也是可以拍的,但是如果他们表示不同意就不能拍了。一般情况下我尽量避免拍摄有显著识别性的面孔,多数情况下只拍影子,如背影剪影或者倒影,脸被挡住的画面,等等。若不可避免,最好征得对方的同意,同时也要避免在隐私场合拍摄,避免拍小孩子,除非得到了家长的同意。我认为街头摄影师拍摄的目的很重要,摄影是用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不能用它达到不良目的。
对您来说是什么更重要、影像后的情感、故事性还是技术上的提升?作为观察者,您与主题的关系通常是什么?
我相信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技术上的完美是一个优秀摄影师的基本功,但它的重要性是次要的。街拍时,我努力用镜头捕捉触动心灵的瞬间,技术上的提升和完美要服务于此。在街拍中,我有时会作为观察者来记录各种人物在街头大舞台上的各种表演,更多的时候是融入街头,用眼观察,用心交流,捕捉日常街头那恰到好处的瞬间组合。
后期是当今摄影创作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在人文和风光摄影创作中,您怎样来掌握摄影后期的尺度?
我的街拍照片如果是手机拍的,就用手机自带的编辑软件调整,如果是用相机拍的,用Lightroom处理。我一般只做最基本的不改变像素的调整,比如裁剪、调整水平线、曝光、色彩等等。
对摄影初学者您的建议是什么?如何入门?能告诉我们您的拍摄经验吗?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第一,用手机摄影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方式,特别是在初学构图时,手机尤显其长处,比如可以选择不同的机位,角度,并通过脚步移动来达到变焦的效果。第二,找好老师和选修好的摄影课程。学习掌握扎实有效的摄影知识和技巧。第三,多拍多练,训练自己的摄影观察能力,构图能力,视觉敏锐度和判断力,让手机随时处于开机状态,每遇到有感动或值得拍的时刻,随时抓拍,并及时回看,总结经验教训。第四,阅读。阅读一些好的摄影书籍和画册,当看了大量经典作品,阅读了优秀的画册,了解了摄影史艺术史等,作品中的松弛感和举重若轻的能量也就来到了身边。第五,选择性的参加一些摄影比赛。毋庸置疑获奖是对作品对作者最好的褒奖和认可。参加比赛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交流,我们摄影爱好者都是在交流中获得成长,不仅要学会审视自己的作品,更要抓住每一个别人评价自己作品的机会,特别是资深摄影师和专家的点评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有没有您比较喜欢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对您产生过什么影响?
我喜欢的摄影师很多。我最喜欢的街头摄影师是玛格南摄影师Alex Webb。他的作品以复杂的构图闻名,但在复杂中又带着逻辑,乱中有序。浓烈大胆的色彩,复杂饱满的构图,奇妙的空间分割,神秘的氛围营造,在魔幻与现实之间,获得了巧妙的空间联系,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可以用"过瘾"两个字来形容。
大陆著名摄影师敖卓文是我最欣赏的中国的街拍摄影师。他的作品特点鲜明,视角独特,构图巧妙,善用色彩冲撞和形状融合,既有东方文化元素,又有西方街头摄影的时尚,有很高的辨识度。他是我眼里中国的Alex Webb,他的街拍理念和亲自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Paola Franqui是一个住在纽约的波多黎各女摄影师。她的街头摄影最大的两个特点是形式的电影感和内容的故事感,我们既可以在画面里看到色彩光影构图等图像层面的表现,又可以看到人的生活遭遇和情感等等。这也是街头摄影那么让人着迷的原因。
您未来有什么具体的拍摄方向或希望实现的特定目标吗?
摄影是我生活中的一大爱好,我没有设立目标,在摄影之旅上我仍是个初学者,我会继续向大师们学习摄影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艺术和创作视野。继续用眼去发现,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悟,用镜头去记录,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悟通过影像记录下来。我希望能够继续让我的身体跟随我的内心游历,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去定格与我相遇的每一个值得凝固的瞬间。
这是大西洋摄影家协会公众号推出的第四十四辑摄影师专访,希望这样有个性、有内涵、有视觉故事的摄影瞬间可以延续....
关于夏耘--往期精彩回放
莱了编辑部

莱镇凯瑞图书馆基金会
Cary Libary Foundation 
莱了,社区文化平台,立足于莱镇华协和莱镇格里图书馆基金会,为社区老百姓服务。我们记录海外华人故事,涵盖社区参与,职场,子女教育,生活情趣,以及文艺创作等等。
您想投稿吗?我们是零广告,纯公益的社区文化平台。欢迎原创作者联系美国莱克星顿华协文化委员会,[email protected]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感谢海内外朋友对【莱了】公众号的关注和支持!本公众号所刊载的作品均属作者本人原创。敬请读者遵守著作版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若采用【莱了】公众号里的任何作品作其他用途,须征得作者的书面许可。为避免违权纠纷,若有疑问请及时与公众号管理人员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