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舆论环境正在影响科学家将性别差异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课题。
一些研究人员担心自己对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被误用或错误解读,并可能进一步加剧性别对立的论战。《自然》Nature杂志近日发表系列文章,驳斥了科学界的这种看法,并鼓励科学家用研究结果检验和质疑这些问题上的分歧。
图片来自《自然》杂志官网。

编译丨李永博
从今年5月开始,《自然》杂志正在推出一系列关于性别研究的评论文章,重点讨论研究性别这一领域的必要性与相应挑战。参与其中的20位学者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免疫学和癌症等不同领域,该系列概述了研究性别问题的学者们在哪些方面达成一致,以及哪些方面存在分歧。
目前而言,这个领域的既有学术研究严重不足,然而相关议题日益成为全球争论的焦点。然而,一些科学家因同事的告诫而放弃研究性别差异。另外一些已经在研究性别相关课题的科学家则对发表他们的观点犹豫不决。《自然》杂志编辑部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系列能够帮助塑造性别课题的研究方向,为缓和日益激烈的辩论提供一个参考点。
《自然》杂志引用数据指出,自科学研究出现以来,人们主要研究的是男性或雄性动物。200年对生物科学等10个研究领域的调查发现,只有26%的研究同时使用雌性和雄性个体作为对照研究的对象。这种对性别研究的忽略和偏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比如从1997年至2000年期间,美国市场上有8种处方药因临床试验未发现女性服药后拥有更高的风险而被撤销。
近年来,科学界对性别研究的偏见正在改善,然而许多研究人员仍然不相信将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信息纳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另外一些讲性别纳入研究的学者则在担心他们的工作会如何被看待,以及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会被误解或滥用。
一个最常见的分歧在于,当研究人员比较雌性和雄性动物的反应,或者比较男性和女性的反应时,这种分类方式会自动排除掉那些生物性别或社会性别不属于二元分类的群体。另一个担忧是,同一性别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更重要。此外,当前的舆论环境也加剧了研究人员对研究性别问题上的犹豫态度。
尽管存在种种担忧,科学家仍然应该积极进行性别差异的研究,因为科学就是用来检验和质疑分歧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来检验性别差异对某一个问题上的影响是否显著。《自然》杂志编辑部认为,如果此类分析与研究人员的领域相关,那么学者们就必须坚持考虑性别带来的影响。改善知识储备将有助于解决人们的担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达成学术共识。
参考资料:
(1)Why it’s essential to study sex and gender, even as tensions ris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207-0#ref-CR1
(2)Sex and gender in science
https://www.nature.com/immersive/sex-and-gender-in-science/index.html
本文为编译内容。编译:李永博;编辑:西西;校对:柳宝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
即刻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