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了一段中法有关福建船政学堂的往事。
“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百年前中国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其中一些有志青年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
这座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的船政学堂,不仅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的摇篮,也在中法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先驱作用,培养出严复、魏瀚、刘步蟾、邓世昌等一大批有识之士,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船政学堂所承载的精神财富,依然值得传承和思考。
中国第一所法国式大学
1866年,在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倡导和坚持下,福建船政在马尾诞生。
船政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集聚。
也是在这一年,左宗棠奏请设立船政附属教育机构,命名“求是堂艺局”,取“实事求是”“求是求实”的寓意。
船政工程全面动工时,学校同时也开始招生,最早开设驾驶专业,福州少年严复报名应试,考取了第一名。
1867年1月6日,求是堂艺局开学,中国第一所新式教育学堂诞生了。当时校舍尚未建成,学生暂在福州城内白塔寺、仙塔街和马尾的亚伯尔顺洋行,学习外语、数学等基本课程。同年6月,位于船政的校舍建成,求是堂艺局迁到新址,更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制造学堂(前学堂)、驾驶学堂(后学堂)。
船政学堂旧址。
当时法国造船技术世界领先,便由法籍人员用法语教学,教授船舶制造和机械工程等内容,因此前学堂又称法文学堂,并附设绘事院,培育舰船设计师和工程制图人员,是中国最早的工程师学校。
英国此时海军厉害,于是原白塔寺、仙塔街教学点并入后学堂,由英籍人员教导,学习舰船驾驶、天文地理等课程,又称英文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军官学校。
15岁的严复这时候被分在后学堂,学习英文和航海驾驶,他的同学中包括后来的一代海军名将林太曾,刘步蝉和邓世昌。十年后惊艳欧洲的中国外交官陈季同此时也才15岁,他与被称为中国近代造船之父的魏翰同分在前学堂学习法语和舰船制造。
1868年,船政开设艺圃,招募15岁至18岁学徒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这是中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艺圃学生白天在船政各生产车间跟随师傅学习做工,晚上学习理论知识,定期考试,合格者可转为领班、正式工人,或转入前后学堂学习。
学生进入船政学堂后,除了学习经史策论等传统文化课程外,还要学习外文、高等数学和科学知识。
船政学堂实行工学紧密结合的厂校合一体制,船厂和学堂规划统筹、交叉融合,学堂教习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学生既学习又承担生产任务。教学方法也是堂课、厂课相结合,如前学堂制造专业“半天堂课,半天厂课;在课堂上基础课,在实践中讲授专业课”。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最大的障碍便是过语言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法语,船政第一任正监督日意格(全名普罗斯贝尔佩·日意格),组织前学堂教习编撰中国近代第一部汉法词典——1874年出版的《汉法语汇便览》。
这是日意格精心保存的船政留学生照片,每一张照片下面,都用法文标注着留学生的法文姓名。
船政学堂有三种教学模式,堂课、厂课和舰课。学生在校学习完成后,到船厂或练习舰上实习,实习考核通过才能毕业。第一届制造专业招105名学生,只有39人毕业,可谓“严进严出”。
书写中法人文交流的经典一页
从1867年到1874年,一批中国少年以突飞猛进的学习进度成才。
船政培育出近代中国第一批舰船工程师,全面接管船政的技术性管理工作;培育出中国第一批专业的海军军官,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军官教育培训的基础模式;培育出中国第一代具备近代工业知识的职业技术工人,掌握了船政的技术生产工作。
随着第一届学生的毕业,沈葆桢感受到要全面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派遣其中的优秀学生到国外深造,“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庄岳之间”。
1877年,魏瀚、陈兆翱等18位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前往法国学习舰船制造、矿务、电气等,由日意格担任留学洋监督。他们赴法探索科技救国路的同时,也意识到中国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要走向世界。
1884年,福建船政留法学人陈季同将自己的多次讲座结集为《中国人自画像》在巴黎出版,一时间轰动法国。此后,《中国人的戏剧》《中国人的快乐》《吾国》等陈季同著作相继出版,并被译成英、德、意、丹麦等多种文字,多次再版。
巴黎城中,船政学子陈季同优雅的谈吐和深刻的思想使法国上层社会开始接纳东方古国;南开巷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率先把西方的社会科学带入中国;林纾、王寿昌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被翻译引进的外国长篇小说……
到1911年,船政一共派遣107位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点燃了教育近代化的微微星火,推动了中学西渐、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
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派遣优秀学生赴法留学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向法国派出大批公派留学生到今天两国互派留学生规模大幅增长,两国留学生交流为推动中法关系深入持久发展、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和互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船政学堂牵起的中法友好交往,至今仍在续写。
来源 :《留学生》杂志
今日文章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