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
施嘉翔
编辑刘旌
来源|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似乎是一种反讽:5月4日,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在美国奥马哈举办的同时,一张过去对比图在网上流传:在这张画有二十年标普500,和伯克希尔收益率的对比曲线图上,前者涨幅为568%,而伯克希尔是554%。
也就是说,你只要在二十年前无脑买下标普500,到今天,它的收益率就比股神巴菲特还高。
标普500指数被广泛认为是唯一衡量美国大盘股市场的最好指标。该指数成份股包括了美国500家顶尖上市公司,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约80%。一般可以将其理解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经济增长的beta。
巴菲特输给标普几乎是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以近十年年化收益率为指标,到2021年,巴菲特只略微跑赢大盘0.06%。
输掉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或许是巴菲特错过了科技浪潮。科技板块占据标普指数的30%,其带来的超额贡献是标普500能够略微领先的重要原因。在股东会上回答提问时,巴菲特提到自己对AI人工智能一无所知,“不管AI是做好事还是坏事,我都只能让它自然而然地发生,”比起“改变世界的OpenAI和特斯拉”,巴菲特显然更相信能力圈理论,也更青睐“不被世界改变的可口可乐”。
很难说孰是孰非。因为这个问题也可以是,即使同样是长时间的价值投资,你是相信“人们会继续嚼箭牌口香糖、喝可口可乐”,还是相信AI会颠覆当下。过去二十年,时钟摆到了科技这一侧,但往后二十年的胜者未必不是已经存续百余年的可口可乐。而且巴菲特也曾避开令很多人破过产的互联网泡沫。
输掉的原因还可能是,经历60年已然成长为横跨一二级8600亿美元庞然巨物的伯克希尔,也难逃“规模是业绩天敌”的法则。在一级市场大量股权投资却不直接赚取差价,而是希望其业务持续盈利也牵扯了巴菲特的部分精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巴菲特认为当下市场过热,选择卖出股票而持有更多现金:一季度末现金储备从2023年底的1676亿美元提升至1890亿美元。
相比之下,标普500显得灵活得多,它总能自动找到当下市场已被认可的公司。在某些年份,标普500无法跑赢主动基金,但将时间拉长,它总是不可战胜。巴菲特甚至在股东会上提到,他建议妻子将遗产的90%分配给标普500。
对于公众市场投资者来说,标普500是一块试金石。2006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发起了名为“十年之约”的赌局,提出一只简单跟踪美国市场的基金,能够打败任何一位对冲基金经理。
对冲基金Protégé Partners的合伙人西德斯在一年后应战。他挑选五只FOF基金,巴菲特则选择了标普500。衡量时间从2008年至2017年底。起初,5只基金在熊市开局中大幅跑赢了标普500,“然后房子就塌了。在随后的九年里,这五只基金作为一个整体,每年都落后于指数基金。”巴菲特在2017年的致股东信中提到。甚至其中有一只基金被清盘。
那场赌约开始时,西德斯还庆幸自己的对手是标普500而不是巴菲特,18年后,连巴菲特也无法战胜标普500。
当然,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是:指数基金的费用低廉,而主动基金收取的费用较高。换句话说,聪明的投资经理的确可以让你赚更多,但他们拿走的也多。这也是指数基金收益更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被动投资思潮的确在席卷市场。至2023年底,美国指数基金规模已经超越主动基金,比起选择主动基金经理(即使其如股神般睿智),安稳地定投指数是更多普通人的最优解。巴菲特也曾在不同场合提到,对普通人而言,最好的投资是指数投资。
说回那张流传甚广的对比图。“巴菲特也战胜不了标普500”早不是什么新闻,但如今人们的热议背后,其实是市场情绪的映射:人们进一步意识到,即使是作为价值投资代名词的巴菲特和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在时间的长河里依然跑不过大盘。
这对作为“智者”形象的投资人——也就是理论上要在beta里为人类找到alpha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信念的摧毁。
在今天,这有着更强的时代意义。过去二十年,全世界——尤其是中美两地,人们已经习惯了爆炸式增长。带来超预期回报,自然也是投资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如若超级收益的可能性被压缩,人们对于“投资究竟在挣什么钱”这个基本问题的理解也在生变。
过去两年,就连理应更加追求增长的一级市场投资人,也开始不断提及“投资是beta”之说。很难说,这到底是最终的投资真谛,还是人们在下沉年代的自我安慰。
不过,“投资是beta”,的确也是巴菲特投资理念(追求复利、保住本金)的最好诠释。
36氪旗下投资报道公众号
👇🏻真诚推荐你关注👇🏻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投资是bet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