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月4日晚,全程看完了巴菲特老先生的股东大会。每次观看,感受颇多,都有新的体会和启示,不仅对于投资领域,也是对于工作、生活、人生的启发。
谈行业赛道

1
储能是新能源领域下一个爆发点
当被问到“伯克希尔可否不要做石化投资,而是投资新能源?”,巴菲特回答“公司要确认每天都有照明。化石原油绝对是发电最古老的方式,储存也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启示:新能源发电,不管是风电,太阳能/光伏等,都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发电与用电有不匹配的风险,所以储能在此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实现错峰匹配
2
人工智能风险大于机会?
巴菲特表示“我对AI人工智能一无所知,但不意味着这个技术不重要。我们此前发明核武器的时候,已经“让精灵跳出了魔盒”,而我觉得人工智能也是类似的情况。”
启示:老先生坚持自己对传统消费领域的偏爱,所重仓的苹果在他眼中首先也是个消费品,对于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从他的话语中,解读为风险大于机会。但是人类历史的第四次浪潮不可阻挡,拥抱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
谈投资

3
投资的是业务,而不是股票
回应减持苹果股票,巴菲特回应到“但当我们配置资金的时候,我们会看每一个公司,而不只是把他们当成股票的投资。我们不会想去预测市场,不会单单选股。”
启示:老先生作为价值投资的标杆,关注的不是技术趋势,也不是热点概念,而是公司的基本面。所以我们在投资市场不要做“投机者”,需要做一个“投资者”,具备机构思维,懂得如何用4"R" - ROA, ROE, ROIC, ROCE去评估业务。
4
每天盯盘的人赚不了钱
巴菲特表示“这些每天关注股票价格的人反而赚不了钱。很多时候大家买了股票都放在那里,甚至不会看太多,这就是伯克希尔过去的故事。”
启示:这就是中长线投资思维,如果选对了公司,而且看重的是公司的基本面,时间就是投资的朋友,局限于每天的“追涨杀跌”,其实是对自己的判断不自信,所以选中了企业,屏蔽掉周期波动,最后会给到你应有的回报。
5
投资版图国际化还有待时日
当问及“是否会投资印度,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巴菲特称“我们主要投资会在美国,全世界还有其他不少国家不够理解,所以还是以美国为主。不能容忍一些可能赔钱的状况。”
启示:也许老先生还是坚持“投资自己懂的”的理念,也推断老先生还是偏爱大型稳健企业,胜于成长公司,但是目前市场竞争以”快“为主,高速成长的企业往往存在新兴国家和地区,对它们的忽略也许有一天跑输市场。
6
保险业务核心是精算
会上多次提到了保险业务,特别对于自动驾驶对车险影响,网络安全保险业务前景等方面,巴菲特提到“自动驾驶可能减少车祸发生,或者减少成本,以后的数据这不是容易估计的数字。如果某人被刺杀了,因为一次这样的事件,就造成成千上万的业务损失,你怎么承保。”
启示:如果评估保险公司的业务核心,其实除了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外,核心指标为赔付率,这里就有保险事件发生概率和相对应的损失金额,其实用的是大数法则,属于精算范围。概率低,且损失金额小,那么这类保险就是赚钱的。所以评估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需要关注精算。
谈并购

7
不要有钱任性,为了并购而并购
巴菲特表示“对于大型并购,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机会,只在正确的时候挥杆一击。现在没有足够的投资标的,没有足够有魅力,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让我去配置资产。”
启示:我之前的并购经验告诉我,真正成功的并购案例只占不足10%,很多企业有钱任性,疯狂出击收割企业和资产,而且做的大多数是跨界并购。真正有价值的并购是实现1+1>2,并购是为战略服务,围绕着主业开展并购才是最优选择。
谈经济

8
美国高利息增强资本惰性
巴菲特解释 “为何并不急于动用公司逾180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储备,不会在5.4%这么高利率的情况下使用这笔钱。“
启示:我一直强调,美国通胀问题根源不在于需求,而是在与供给,供给小于需求,推升了通胀。如果企业和个人需要提升供给,需要资金和资本,而资金和资本现在懒洋洋的躺在美国国债和存款里,享受着”无风险“的高息,通胀如何下得去。美联储该降息了。
谈人生

9
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
最让人泪目的是,巴菲特错把搭档叫成芒格,他坦言道“针对你自己个人的情况,跟正确的人打交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这个世界带给你们的运气。我和查理就是如此,我们找到了彼此。”
启示:如果你想成长,如果你想做得更好,就与正确的人结伴而行,不要再去以拥有多少朋友为荣,也不要浪费时间做无用社交,有一正确的知己,互相学习,鼓励,互补,信任,此生无悔,但可遇而不可求。
10
多些"Say No"的人围在你身边
巴菲特说“芒格以往总会顺着他的意思,赞同他的提议,但只有两次和他拍了桌子,让他“买买买!”,一次是入股比亚迪,另一次是入股Costco。但芒格都是对的”
启示: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太希望得到认可,而不希望被人否定,特别作为领导者。但是往往太多"Say YES"的人会让你迷失自我,错失机会,甚至跌入深渊。"Say No"的人虽然让人不快,但能促你成长,多元化的声音才会让你适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简介:
李徽徽 先生 Mr. Huihui Li
港大ICB客席副教授
多家500强和上市企业独立董事
多家私募创投基金专家合伙人
英国剑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北大双学士
点击下方港大ICB公众号,右上角添加星标🌟,随时获取最新活动、前沿观点、校友动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