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北市卫生局3月26日晚间发布的消息,有6人在台北市信义区一家名为“宝林茶室”的素食餐厅用餐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4月29日,台卫生福利部门相关负责人最新证实,在该餐厅用餐食物中毒事件再增1例死亡,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仍有2人住院治疗中。
据介绍,新增的死亡案例今年3月中旬用餐返家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抢救过程中病情一度好转,后因严重感染导致病情恶化,4月29日凌晨因多重器官衰竭逝世。据相关部门调查,该起案件或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对死亡案例和餐厅采样均可检测到米酵菌酸成分。
近年来,类似事件并不少见。为此,专家提醒:警惕凉皮、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淀粉制品,发酵玉米面、糍粑、吊浆粑等谷类发酵制品,变质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受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长时间室温存放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中毒。
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是一种细菌产生的毒素,是由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容易在酸性、温度为25-37℃的环境中滋生,特别是高温潮湿的夏、秋季节,非常适合于这类细菌的繁殖。
毒性强: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病死率高: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读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可达40%以上。
耐高温: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2天。米酵菌酸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人体重要脏器,只需1mg即可致命
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无发热。 
目前,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病情及愈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
如何远离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离我们非常近,上述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
这些食品的制作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
米酵菌酸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特别是谷类发酵制品、湿米粉、长时间泡发的木耳和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等较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引起中毒。
Q
如何预防?
01
不要制作、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02
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03
购买新鲜的、生产日期近的食材
04
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
05
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
06
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疑似中毒怎么办?
如果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如在外就餐发生食物中毒,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举报,并保存好消费票据、就诊记录、体检报告等相关证据,以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
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厦门日报、珠海疾控、河南疾控、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西安交大二附院。
靠谱英语——助你知世界,学英语!
给你带来最新双语国际趣闻时讯
出国必备英语知识和学习技巧
&育儿心得和留学资讯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