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进攻拉法的军事行动已经拖了很久,自4月7日从加沙南部撤军以来,以军休整了近一个月。
期间以色列与伊朗的互相袭击曾短暂转移过人们注意力,但从根本上讲,拉法始终是加沙危机收官的焦点。
拉法是加沙地带最后一座由哈马斯掌控的城市,这里毗邻埃及边境,聚集有约150万难民。
当然,哈马斯仅存的4个建制营、从加沙中北部一路南撤的哈马斯残兵以及剩余被绑架人质,也都在拉法。
站在以色列的角度,它对于进攻拉法是势在必得,在内塔尼亚胡等强硬派看来,如果此时心软收手,相当于前功尽弃,哈马斯很容易卷土重来。
那为何迟迟没发起进攻呢?
因为在时间和方式上大家存在争议。
美国和以色列国内的温和派认为,应该暂缓进攻拉法,先用施加军事压力的方式迫使哈马斯释放部分人质,达成“临时停火协议”。
具体来说,以色列向哈马斯提供了一份最后通牒:以方愿意以停火40天并释放数千名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为条件,换取哈马斯释放33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
这被布林肯称作“非常慷慨的提案”。
不难揣测,美国和以色列方面提出这份“慷慨提案”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安抚中东阿拉伯国家;
2、安抚美国国内的反以挺巴情绪;
3、安抚以色列国内要求解救人质的呼声;
4、缓解来自国际刑事法院的压力;
5、临时停火协议不代表不进攻拉法,40天过后以军仍将发起进攻,彻底消灭哈马斯。
换到哈马斯一方。
哈马斯过去几个月的谈判要求是用“释放全部人质”换取“永久停火”,换言之,它希望争取一个生存权。
毕竟拉法战役一旦打响,哈马斯几十年来积攒的军事力量就将灰飞烟灭,之后只能以零星游击队的形式存在,再无稳固根据地。

可哈马斯的条件被以色列断然拒绝,以方宁可采取军事强攻营救的方式、冒牺牲全部人质的风险,也绝不在永久停火问题上让步。
几番谈判下来,面对态度坚决且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以色列,哈马斯的态度似乎有所让步。
4月28日,一名哈马斯高级官员对外放话称:
“哈马斯认为停火提案没有重大问题,谈判氛围是积极的,除非出现来自以色列的新障碍。”
4月30日,哈马斯正式表态将对最新的加沙地带临时停火提案作出“书面回应”。
外界普遍预测,其接受以方临时停火40天的可能性很高——除了以拖待变,哈马斯也的确没有更好的招数了。
一片废墟的加沙城市街头
局面发展到这一步,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哈马斯去年10月发动的大规模袭击究竟值不值呢?
站在哈马斯和伊朗的角度,他们战略层面都希望破坏掉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解进程,特别要阻止阿拉伯国家把巴勒斯坦的建国权当筹码卖掉。
可具体到战术操作,其实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
自2007年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夺得加沙地带控制权以来,它与以色列之间已经爆发过多次冲突,2008、2009、2012、2014、2021,都打过仗。
剧本通常是以色列在定居点、清真寺等议题上咄咄逼人,哈马斯向以境内射火箭弹,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双方斡旋停火。
除了射火箭弹外,哈马斯另一种常见的抵抗方式是绑架以色列士兵。
2006年6月25日,三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经地道潜入以色列境内,突袭一座以军哨所,俘虏了时年19岁的坦克兵沙利特。
沙利特在加沙一待整整五年,五年间引发过多轮的舆论危机,以色列境内多次爆发示威,要求当局解救沙利特。
最终在埃及和德国的斡旋下,哈马斯与以色列于2011年达成协议,以色列用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换回沙利特——被释放人员中包括哈马斯联合创始人叶海亚·辛瓦尔(二把手)。
辛瓦尔是2023年10月7日突袭以色列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主要策划者,也是加沙地带哈马斯的总指挥,目前隐身拉法,是以军重点追捕对象。
2011年10月1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泰勒诺夫空军基地会见了刚刚走下飞机的沙利特。
简而言之,伊朗想要通过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抵抗力量击败以色列是不现实的。
站在德黑兰的角度,最优策略是在一定限度内骚扰以色列,通过点对点攻势引爆舆论,从而达成政治目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本次加沙危机中,虽然哈马斯给以色列带来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它是以牺牲前者生存权为代价的,属于非常罕见的硬碰硬打法。
更加微妙的是,被哈马斯袭击临时打断的以色列-沙特和解进程近期似乎有重启的苗头。
4月29日,访问沙特的布林肯在利雅得表示:
“美国即将与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安全协议,如果沙特与以色列实现和平,美国将签署该协议。”

要知道,得到美国安全保障是沙特心心念念的事情,在与以色列的建交谈判中,美国始终不肯给沙特这个重磅礼包,只肯掏一些“零钱”。
如今加沙战争反倒成了沙特“抬价”的筹码,真是令人唏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