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2023-2024)》。在2022/2023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比上一学年减少了0.2%,当然,与2021/22学年8.6%的下降幅度相比,减少得没那么厉害了。
而去年底,UCAS也更新了一份中国学生留学英国的报告《全球视角:中国学生留英体验报告》。新的UCAS周期结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学生申请人数自2014年以来首次下降,从2022年的33660人下降到33195人(下降1%),而录取人数从去年的18500人下降到17400人(下降6%),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也就是说,虽然目前美国和英国仍然是出国留学前两位的目的国,但每年赴美赴英的中国学生人数却在下降。而这,也与我近期听闻的留学生案例不谋而合——中国留学生正在“往回走”。
比起学校排名,先算经济账
我曾认识一位留学生,本科就读于纽约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他告诉我:“我同时申请了美国和香港的研究生,都收到了offer。美国就是我本科的学校,光学费就要一年40多万人民币了,再加上纽约租房和生活成本特别高,我就算省着花,大概也要40万,两年加起来我差不多得花160多万才行。
于是,我又对比了一下香港,我申请到的那所大学排名比纽约的更好,但是学费只有它的50%,而生活费更是只有纽约的25%!我这么一算,在香港宽裕地读1年比我在纽约读2年少花近130万,于是立刻果断选择了香港。”
图源:pexels
无独有偶,我还遇见了另一位从英国名校本科毕业的留学生,也在收到英国顶级大学的Offer后选择了放弃,转而选择了一所新加坡顶级的大学。虽说新加坡那所也已经很有名了,但是英国的可是世界TOP5啊,这样选是不是有点亏呢?
她是这么解释的:“其实我家也能承担英国更贵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我自己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是冷门的文科专业,以后极有可能赚不回我的留学成本,所以我还不如少花点钱。而且我看了国内的政策,我英国本科和新加坡的大学都已经很受认可了,考公、考编、入职企业,都是响当当的名号。
只要入了职,未来的晋升和涨薪看的也是我的工作能力。那个TOP5最多就是锦上添花一下,又不能保证可以带给我更高的收入,却昂贵了近一倍,所以我觉得实在划不来。我还是看重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率的。”
比起学术,就业和移居变得更重要
比起过去留学时考虑的大学排名、专业实力、教授水平,我发现现在的留学生更看重,在当地找工作容不容易?从此生活在那里的可能性大不大?这类问题。
比如那位放弃美国选择香港的学生说:“在美国,如果国际生在毕业后60天内仍未申请到OPT(美国移民局允许持F-1 签证的国际学生到校外参加与他们专业背景相关的实习的一种临时工作许可),就必须离开美国。
而且学生从事的工作必须与专业背景相关,否则将视为非法工作。而正式上班后,还得抽工签,抽不到,等于白奋斗,除非走旁门左道,不然就得打铺盖回家了。”
相对于越来越紧的美国,香港的政策却正在放松。留学生毕业后可以申请IANG签证,逗留期为 2 年(以前只有1年)。在此期间,持有效的IANG签证,没有任何限制在港逗留和工作,且无需向入境事务处申请工作转换。两年后,只要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且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在逗留期限届满前的四周内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图源:pixabay
而对于港本毕业的同学,优势就更大了:完成4年本科加2年留港IANG签证,即可直接获得6年的香港签证,再续签一次IANG签证即可获得永居身份。或者继续读1年研究生,即4年本科+1年研究生+2年IANG签证=直接拿香港永居身份。
而对于港硕的同学,其实也只要完成1年研究生加2年留港IANG签证,即可获得三年的香港签注,再续签两次IANG签证即可获得永居身份了。
工作签证和香港身份获得的便利性,也是他放弃美国改去香港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另一位放弃英国改去新加坡的女生,则是从就业和生活的另一方面来分析的。她说:“其实留在英国工作没有特别难。本科、硕士毕业后,可获2年毕业工签;博士毕业后,可获3年毕业工签。甚至用PSW(Post-Study Work)签证留在英国2年,没有任何工作限制,都不一定非要找到工作。
英国给了学生们一次自由试探就业市场,获取职场经历的机会。未来如果符合要求,还可以从PSW签证过渡到技术移民 (Skilled Work) 签证,继续在英国工作居留。不过,即使这样,我也还是没有选择英国,因为我需要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图源:Singapore EDB
她这么解释:“我在英国的三年,大致也算体会过了白人社会是怎么一回事儿了。我也很明白,我就算找到工作,估计职场天花板也很低而我要是干了几年想回国,那我对华人社会的人情世故,可能就笨手笨脚、无所适从了。
我觉得,留学也是扩大视野、增加不同体验的一种途径。我既然看过西方白人社会了,那我也很想体验一下华人精英社会是怎么样的。而新加坡就是一个中西合璧、半中半洋的地方。我能从那里学到不少华人职场里的规则,以后万一回国工作,也能更好适应了。”
比起当客人,不如做主人
曾在纽约读书的男生说,他本科四年来看了好几遍白先勇先生的《纽约客》,越看越觉得,纽约这座城市还跟这么多年前书里描写的一样,就是无数外来人旅居、赚钱、做梦的地方——节奏太快、钱味太浓、人情太淡。
自己就算英语说得再地道,生活再久,也很难产生家的归属感,终究像是客人。
图源:pixabay
他跟我讲过他的爱情故事。
他说,他的亚裔前女友倒是很适应纽约的风格。那女生答应跟他交往后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我的第一个亚裔男友。”日常作息,则是一觉睡到下午,化完妆穿得美美的,打卡网红的咖啡店并拍出精致的照片上传Facebook和Ins,晚上去泡吧蹦迪,等他下课去接,或者由金融街的男2号男3号们开跑车送回家。然后慢慢地,她也就跟着别人回家了。
他说,一方面在美国,亚裔女性的受欢迎程度远高于亚裔男性,另一方面他可能也过于传统保守了。他实在很想回到以亚裔甚至华人为主流的文化中去,在那里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而香港,既有西方的知识又有东方的文化,可能更适合自己。
图源:pexels
另一位离开英国去新加坡的女生的情感经历,反而反映出了亚裔女性在西方社会里的弱势的一面。
她说:“在英国时,我们学校经常有party,还有教会组织的活动,我也遇上过不少对我有意思的英国男生。但是他们很可能不是真心的。比如,我的第一个白人男友条件很好,是帅哥+学霸+富二代,结果没想到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到处撩在英国没有根基的亚洲妹子……搞得我们像外来妹似的,让我心里很不爽,就分手了。我觉得,他对我可能也就是图个新鲜感,哪有什么真心相处的意思啊。
但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还真有过一个白男说我是他的dream girl,就是我的第二个男友。他曾试探过我以后会不会嫁给他,可是啊可是,他的眼部先天性有残疾……他还说,我要是愿意跟他结婚,马上就能获得英国身份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也让我感觉自己像外来妹了。所以我想,如果我回到自己的主流社会里,是不是就会找到一个尊重我、平等待我、相互匹配的男性呢?
图源: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此外,她还提到英国和新加坡的社会还有一个不同点,她觉得女生挑留学目的地,安全是一大重要考量因素,而相对于英国美国,新加坡的治安和对中关系都好了不少。
她在英国时,天黑了就不太敢出门,但在新加坡,就觉得很热闹很放心。
而且只要大家都说英语,她都不一定会被发现是外国人,这样自然就不太会被另眼相待,自己的感觉是主人,而不是“待宰的羔羊”了。
“感觉自己突然就不那么另类了。”
疫情后的消费降级、国际关系动荡,让中产家庭开始“往回走”,不再轻易敢“远走高飞”了。原来顶尖学生都爱去美国的传统正在被打破。而与此同时,亚洲因其高性价比、友好的就业政策、中西合璧的社会,正在把原先流向西方国家的人才和钱财,吸引过来保留下来。或许这也是亚洲崛起的一次机遇吧。
ABB讲教育界的故事: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学校的收购出售、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
近期直播推荐
2024年我们已开启16场美本系列主题直播,场场都是精彩对谈,视频号Eduknow首页直播回放一栏可以看到往期回放。目前剩余可预约场次如下,点击红色按钮可预约收听👇
线下活动推荐
5月16日和18日,分别在上海和深圳,我们会组织2场"留学机构深度线下探访",探访活动中,会去3家坐标上海和3家坐标深圳的美本机构,各有特色,风格不一。本次活动,留学全知道全程提供交通、餐食,适合愿意花时间、不喜欢流水线机构并且正在给孩子选机构的家庭。欢迎扫对应的二维码报名👇
家长社群推荐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