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LiLing · 主播 | 阿成

苏轼在《盖公堂记》中写有一则故事。
一人因风寒咳嗽,慌忙就医后服用猛药,引起脏腑不适,皮肤灼热。
改用大量清热药物后,又开始上吐下泻,无法进食。
只好再找医生,继续依症开药,却导致头晕目眩,体生疮疖。
这时,有位老人出言相劝:
“你其实没什么病,但却胡乱求医,频繁换药,引发体内之战。
快停掉药物,静心休养,以固养元气为主吧。”
此人依言而行,果然一个月后,身体就好了。
俗世凡人,难免被诸事烦心。
若动辄乱了心神,慌不择路,生活会变得更糟。
正所谓:
心不静,意则乱。
语不静,情则急。
行不静,事则失。
人生下半场,不妨以静处世,于坦然自若中觅得知足知趣的生活。
静念
陶渊明在《自祭文》中写道:
“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虽说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但只要开始读书,就心生欢欣;
弹起琴来,就感到一片和谐。
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
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的。
而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现代人恰恰活反了,多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以致身心俱惫,生活索然寡味。
一位虔诚的信徒在佛殿向禅师求教:
“如何才能在喧嚣尘世中求得宁静平和?”
禅师问道:
“你时常用鲜花礼佛,想必懂得照料花草。
请问平日里如何使花朵保持新鲜呢?”
信徒回答:
“最简单的莫过于每日换水,并且要剪掉一截泡在水里的花梗,才能让剩余的花枝继续吸收养分。”
禅师施礼一笑,回道:
“保持内心静念,和养护鲜花是一个道理。”
养花需要换水,养心同样需要呵护,涤去浑浊,蘸取甘露,才能焕然常新。
信徒听完表示,要每日来佛寺,晨钟暮鼓,梵唱菩提。
禅师却摇头说:
“这种宁静,你在哪里都能感受到。
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
求静不在环境,而在心境。
在一篇名为《一切只需10分钟专注》的演讲中,演讲者用多年的冥想经验告诉听众:
每天拿出10分钟时间,清空杂念,单纯地感受和专注当下,能给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
静念,就是学会忙里偷闲,闲中觅静,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趣味。
浇花时,欣赏清澈的水珠,看它静静地滴落在花瓣上;
听风时,感受凉意在耳旁拂过,留下丝丝清爽。
中年以后,有卸不掉的重担,理不完的琐事,但只要学会荡涤杂念,就能无惧外界的喧嚣,活得坦然舒适。

静言
苏轼曾言: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让人想到“张良下邳拾履”的故事。
一日,张良遇到一个古怪老人,无故把鞋甩到桥下,张口就粗鲁地吩咐张良把鞋取回来,并给他穿上。
张良心中错愕,却没有被他的话语和行为激怒,而是温言以待,依了老人的要求。
原来,老人是有名的隐士黄石公。
他觉得,张良的态度展现出不寻常的智慧,于是赠予其韬略著作《太公兵法》。
日后,张良能在开国众臣中得到善终,不仅因为其谋略和胆识,更因为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收住性子。
无论是面对帝王的怒火,还是受制于紧迫的形势,张良都能保持理智,冷静提议。
楚汉双雄相争之初,刘邦胜项羽一局,率先入关灭秦,拿下阿房宫。
面对华丽的宫殿和满室的珍宝,刘邦一时沦陷,留恋非凡。
见此,大将樊哙极为气愤,直言质疑刘邦贪图奢靡之物,一句话让刘邦甚是羞恼。
眼看局面僵持,张良出言分析,力陈利弊。
他先是引导刘邦总结破关灭秦的原因,劝谏他莫步暴秦之后尘,为一时享乐,贻误大业。
随后又强调“忠言逆耳利于行”,让刘邦意识到樊哙的忠耿和苦心,从而幡然醒悟。
静言之力在于,语气平静却要点分明,态度温和且有理有据,再大的难题,也能争取到回旋余地。
《礼记》有言: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人到中年,我们大都牵系多重人物关系,需要频繁处理突发状况,情急之下容易口不择言,既误事又伤情分。
善用静言的力量,遇事不焦不躁,说话不急不乱,以四两拨千斤处,得事半功倍。
温言谦语,化解矛盾,处事圆满,使人信服,自己也能过得更轻松。
静行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楚国新君楚庄王上任已三年,却不见其振兴国力,图谋大业。
右司马伍举甚是不解,忍不住出言相谏,借用一个谜语,求问庄王。
他说:
“南方有一只鸟,停在高山之巅,三年也不扇动翅膀,不鸣不飞,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知其意,便回答: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
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举退矣,吾知之矣。”
原来,楚王的不作为只是表面现象。
他一直在默默地培养人才,观察各国动向,为新政改革打好基础,励精图治。
古往今来,成事的秘诀都藏于安静而持久的行动,在耕耘中酝酿希望,在积累中等待回报。
清代医学家吴鞠通,19岁那年因父亲病故而弃举从医,立志要学有所成,治病救人。
彼时,中医对伤寒以外的病症大都只有散乱记载,未成体系。
吴鞠通专攻温病辨证,苦读医书17年,认真揣摩病例,期间却“未敢轻治一人”。
有人认为他过于谨慎,也有人觉得他空有理论,但吴鞠通坚持严谨执医的原则,继续用心攻读并思考,“进与病谋,退与心谋”。
临近不惑之年,他才开始正式行医,一出手就高效应对了难缠的瘟疫,声名大振。
此后,他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结合数年临床经验,终成温病学派大家。
他著书立说,创作的《温病条辨》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静中有个“争”字,想要一争先锋,须得静里藏针,懂得专注地自我磨砺,在默默中坚持下去。
成年人的世界,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理解和支持,也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不到鲜花和掌声。
不因别人的质疑而动摇,会让你思路清晰,内心笃定;
不急着张扬成就,才能摒弃外界的杂音,步伐沉稳。
有句话说得好:
“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
用耐心守护目标,一路静行,做时间的挚友,会迎来丰厚的收获。
王阳明说: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事上练,破慌乱之贼。”
从日常杂务中抽身,多习静念;
为人处世,常记静言;
想要成事,沉着静行。
任外界风云涌动,保持内在“静”的能量,人生便能踏得更稳,走得更顺,行得更远。
有书君说
在喧闹纷扰的世界里
我们常被各种诱惑裹挟
每当对生活感到焦虑
都需要一本书来为我们指引方向
静心如水,方能照见万物之真
静心不仅仅是一种状态
更是一种智慧
从书中学会静心
让你人生越发轻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